對馬萊篇的觀感:Mappa沒有把握巨人的神韻
Mappa沒有拍出《進擊的巨人》原著的神韻,它肯定是一部優秀動畫,但如果和《巨人》第三季,尤其是上半部分做對比,Mappa制作的差距是很明顯的,這份差距不是畫質上的差距,而是怎麼理解《巨人》這部作品的氣韻,怎麼去分鏡、踩點和配樂的問題。說得直接一點,Wit比Mappa更懂《進擊的巨人》,無論是澤野弘之的配樂,還是分鏡和場面切換的選擇,細緻到對高潮的鋪墊、對人物動作的捕捉,乃至高潮部分人物獨白時節奏的把控,Wit都拍出了原作的精髓。典型例子就是“萊納背叛”和“埃爾文團長的犧牲”。
從具體案例來說明。就以馬萊篇的宣戰回來說,這本可能成為巨人系列的神來之筆,在原作之中,宣戰回的震撼程度不亞于“巨人撞牆”、“萊納叛變”和“埃爾文沖鋒”,Mappa在鋪墊部分對漫畫還是比較還原的,缺點是過于平淡和轉折生硬,但是鋪墊了四集,到了宣戰回,Mappa制作的問題不是平淡,而是節奏點和配樂完全不對,萊納的跪倒太快、太生硬,艾倫變身巨人,攪亂戴巴家族演說時,這部分本可以采用“萊納背叛神曲”的變奏,哪怕隻是低音貝斯結合大鼓,但是Mappa并沒有,而是選擇了比較生硬的鏡頭切換,進擊的巨人要吞食演說者時,也沒有利用動畫的優勢,呈現被吞噬者恐懼下的動作,以及居民的神态,而隻是把黑白漫畫做彩色化處理而已。
這一段的優點是對原作的還原,至少還保留了大半,如果以普通制作衡量,那馬萊篇絕對是優秀之作,宣戰回更會讓沒看過巨人原著的意想不到,但缺點在于,它處理的仍是比較套路的方式,是讓人預料之中的,在節奏和音樂上也流失了巨人原作的神韻。它無法給人一種渾身起雞皮疙瘩拍案叫絕的感覺,但那才是巨人前三季中“神來之筆”的特質,例如“萊納的背叛”、“埃爾文沖鋒”,文字無法全然交代的,對比視頻就能知道。
這使得馬萊篇隻能算标準線之上,但遺憾地無法成為《巨人》名場面的第一檔。這個差距也不是立意的問題,純粹是如何把握原著和技術水平上的,不是說反戰,就能為節奏點和配樂的失誤買單,《巨人》第三季的精神也有反戰,《巨人》名場面越震撼,越令人難忘,它細思極恐的地方才會越有後勁。《巨人》的燃,是為灰燼準備的。Mappa想反戰沒錯,想拍戰争的荒謬也沒錯,所以立意不是問題,問題還是對原作神韻的把握不夠深入,而這一點Wit做得更好。所以Wit退出最終季制作,其實是很遺憾的。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趙婷,這個名字很快就會被中國觀衆記住。是的,我們就是如此确定。在2020年第77屆多倫多電影節上,她執導的《無依之地》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随後這部電影獲得了英國獨立電影獎、哥譚獨立電影獎,以及波士頓、芝加哥、倫敦的影評人協會 ...
本文首發于“三聯生活實驗室”,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作者:宗城号稱曆史正劇的《大秦賦》播出後,豆瓣評分從8.9滑落到7.5分(截至發稿),從開播之前萬衆期待,到播出将近四十集,就連《大秦帝國》系列的觀衆也加入批評行列。該劇的問題不是在于扭 ...
《進擊的巨人》是近年來不可忽略的一部動畫巨制。作者谏山創通過詭谲奇妙的幻想,打造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巨人世界,但這個世界并非懸空架構的科幻,而是對人類曆史和政治深刻的隐喻。回顧《進擊的巨人》,艾爾迪亞人隐喻的不是日本人,而是猶太人,艾爾 ...
《女王的棋局》:它不隻是一部天才少女主導的爽劇“後翼棄兵”是國際象棋開局的一種走法,它被屢屢提及,源于網飛(Netflix)的同名美劇,中文譯名又叫《女王的棋局》。這部劇隻有七集,根據沃爾特·特維斯的小說改編,由斯科特·弗蘭克撰寫劇 ...
直到現在,很多人仍記得臘月的第一場雪,對于中國曆史劇作者而言,臘月的第一場雪,别有一層意味。就是在臘月的第一場雪中,伴随着紫禁城的歡聲笑語,曆史劇《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拉開帷幕。馮保、呂芳、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嘉靖、裕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