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最高潮部分,發生在結尾——曼哈頓博士一指羅夏,曾經的好友爆體而亡。羅夏之死,是多方勢力争鬥和妥協的終極答案。下面通過分析幾個涉事人物,表達一點想法。
喜劇演員
這貨玩世不恭、任性妄為、殺人不眨眼又貪婪好色,嚴重懷疑他加入英雄團體,和政府搭上關系,純粹為了取得宣洩暴力的官方認可。作為守望者的兩朝元老,他有豐富的閱曆和五花八門的格鬥技巧,在多年的殺戮生涯中,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處世思想和暴力美學。電影用四分之三的篇幅,将他描述成一個混賬程度占據90%的惡霸,又用剩下的篇幅,展現出他剩餘10%的天性良知。他是二代絲魂的父親,撫摸女兒臉龐時,展現出慈祥的父愛,得知法老王的“惡作劇”後,在極度震驚中良心發現,流下悔恨的淚水。
他因反抗法老王的陰謀而死(電影中死了,漫畫中沒死),在他荒誕不經的人生中,反倒劃上一個壯烈的句點。他是“浪子回頭”的典型代表,“良心發現”的最佳範本。他的存在,證明人之為人,有其複雜多面性。正所謂“木道人陰謀幽靈莊,慈恩僧笑赴黃泉路”。善惡交織,隻在一念間。電影裡,喜劇演員的死亡,拉開一樁驚天陰謀的序幕,由此引發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件,指引衆人走向無可避免的結局。
法老王
他有成為守望者版蝙蝠俠的資格,文能經世治國,武能鋤暴安良,卻一手策劃和推動了“惡作劇”的實施,完美诠釋了何為“誤入歧途”。他妄自尊大,以救世主的身份自居,企圖以犧牲一千五百萬人的代價,換取世界和平。他的所作所為警示我們,凡事皆有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旦失去原則性,正義的行為也會釀出滔天大禍。
他既可憐又可憎,如同夜神月那樣,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不惜犧牲掉戰友、同事和愛寵,在一意孤行的行動中,逐漸泯滅了人性。他将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世界,肆意妄為,瞞天過海,以為天賦正義,實則被邪惡的深淵吞噬,淪為又一個渴望滿足一己私欲的野心家。所以,當一個人享受過太多成功的滋味,自省的習慣能收攏住日益膨脹的欲望,認清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能收回流連往日功績的目光,放眼未來,确定正确的前進方向,最重要的是,自省會讓我們直面自己最真實的情感,明白自己僅僅是有血有肉的人,心有所忌,方能行不逾矩。
曼哈頓博士
他是超人,擁有比肩神明的超能力,作為美國的終極武器,為國家打赢越戰,并以一己之力震懾着前蘇聯。他是靶子,戰友批評他,前女友們指責他,反派BOSS利用他,全世界都譴責他。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他的一舉一動都活在顯微鏡下,被放大,被解讀,直到他情感崩潰,遷居外星球。正如他本人所言,他幾乎可以改變一切,唯獨無法改變人心。當他為國家做出種種貢獻,民衆感激之餘,愈發希望索取更多。如果法老王擁有他的超能力,會思考如何拯救世界,而他隻是一個科學家,在偶然間獲得超能力,卻沒有與之匹配的雄心壯志,随着時間流逝,漸漸變成一台理性至上的機器,供權勢驅馳。新聞發布會上那一聲怒吼,是他最後一次情感爆發。最終,他成為神,成為虛無的存在。
法老王的陰謀得逞,用一千五百萬人的性命,換來美蘇休戰。曼哈頓博士從火星趕來,沒有選擇揭發陰謀,複活無辜死難者(這超出他的能力範圍),而是選擇認同和維護,殺死了最後的反抗者羅夏。生而為人,總會面臨種種選擇。但是曼哈頓博士沒有抉擇的痛苦。他的大腦會做出最精密的計算,判斷最有利的方式,并堅決執行。電影《戰略特勤組》裡,女主甯可炸彈爆炸,也不願犧牲無辜者的性命。或許這就是人性,它有緻命缺陷,也有偉大光輝。
羅夏
他曾生活在社會最陰暗的角落,飽受罪惡的欺淩。長大後,他沒有同流合污,而是戴上面具,化身正義使者,用強硬的拳頭,粉碎不公的現象。所以,面對法老王的“惡作劇”,他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與之抗衡。面對曼哈頓博士的阻攔,他依舊沒有放棄,那是刻進他靈魂深處的信念——錯就是錯,永不妥協。
“動手啊!”他沖着曼哈頓博士咆哮,随着昔日戰友的一指,爆體而亡。面對無情的神明,他是人類最後的良知和底線。有些人,明知艱難險阻,為了人間公理,依舊迎難而上。這樣的人,我們稱作英雄。羅夏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那個。生活中,面對挫折和阻礙,我們有沒有想過放棄?了解一下羅夏的故事吧,希望他的事迹能帶給你勇敢前行的力量。
電影《守望者》遵從原著,近乎完美呈現了漫畫的深刻内涵。電影向觀衆提出一個有趣的論題——到底何為人性?在最尖銳的環境下,我們看到人性的各種樣貌,有時猙獰醜陋,有時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或許,我們應該反思列強相争帶來的傷痛和影響。沒有美蘇對峙,就不會有“惡作劇”,沒有“惡作劇”,就不會有那麼多無辜者犧牲。欲望洪流之下,超級英雄們也隻是提線木偶,被動演出自己的戲份。說到底,少一些利欲熏心,多一些反思自省,世界也許會更美好。
——————————
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共同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