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最讓男人興奮的事是什麼?

不是比基尼,不是超短裙……

是高達。

誕生近四十年後,系列劇場版《機動戰士高達NT》終于在中國上映。

講真,僅是這款海報,就燃爆不少中二之魂。

...

機甲,從誕生到今天,經曆無數人的變革、改良、豐富。

已經成為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Sir作為一個過氣狂熱機甲迷,想跟大家聊聊。

機甲的前世今生。

...

機甲,曾是男孩的浪漫。

戰鬥機甲,機器人,變身……對于男孩的吸引力。

絲毫不亞于女孩的芭比娃娃。

不管是小時候的盜版,還是如今的正版手辦,足以讓Sir身邊許多人掏空錢包。

...

...

Sir至今還記得,放學路上,那些别有用心的小賣部老闆。

最顯眼的位置,永遠擺着巨型變形金剛。

那觸不可及的距離,就是Sir年少時的阿克琉斯之踵。

...

日思夜想,就是放不下:“長大我要發達,把整個小賣部買下來!”

說到底,對機甲的狂熱,源頭在哪?

日漫。

八零九零後成長的年代,正是日本動漫在世界範圍内開疆拓土的提速期。

相比于零零後孩子的《喜羊羊》《熊出沒》。

那個年代,有着更多色彩。

...

其實,《高達》上映前,還有一部電影在内地院線偷偷上映。

《魔神Z》。

許多人不知道這部名字奇怪的電影是什麼來頭。

但它對另一部分人,就是信仰歸位。

看看評論——

經典旋律一響,奪去了一半理智……

...

最初的起點,确實可以從《魔神Z》開始。

1972年,日本富士電視台放送《魔神Z》,一般被認為是日本“機器人動畫”的開端。

在1958年橫山光輝的《鐵人28号》開創巨型機器人漫畫後,《魔神Z》第一次提出一個讓所有孩子眼裡放光的概念——

人,可以進入機器人體内,操控它戰鬥。

...

△ 左:鐵人28号,右:魔神Z

炸了。

收視率超過30%,“機器人動畫”宣告出圈。

之後播出的《蓋塔機器人》,繼續開創了機器人合體的思路。

後來,機甲一發不可收拾。

各大廠家,所有漫畫好手,研究出無數變形——

機甲合體、分離、飛天、遁地……

...

再到一條龍産業鍊:

漫畫→動畫→手辦→遊戲。

機甲類手辦,永遠都是價值抵萬金的高端藏品,男人眼中最簡單卻又最驕傲的玩具。

...

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與《魔神Z》也有着近三十年的聯動。

...

至此,一個完整的文化圈早在三十年前就初現雛形。

聽到背景音就激動,還誇張嗎?

随後,一個傳奇誕生,直接助推機甲文化進入高潮。

高達。

Sir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認為,高達就代表機甲。

它有多強大?

如今的孩子都知道這句話:

“不是xx不努力,奈何xx有高達。”

但許多人不知道,高達的靈感來源。

它的機甲和武器,脫胎于日本古武士的盔甲。

...

...

但更重要的是,創作者們為高達們創造了一個宏大且完整的世界觀。

高達是“真實系機器人”的代表。

它根據現實科學理論為基礎,虛構了一套理論體系。

戰鬥模式,裝甲衍生,武器發展……所有的科技和武器都能自圓其說。

設計上,混搭不同的顔色和身形,背後傳達出每一個“武士”的獨特性格。

這種代入感,在當時獨一無二。

也讓《高達》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現象級作品。

從1980年7月開賣以來,高達的模型銷量超過4.73億件。

...

...

Sir今天無法為大家完整梳理這個龐大的系列。

但在查資料過程中,Sir看到一句來自高達創始人大河原說過的話,印象深刻。

他說:

“現實中沒有的東西,就容易成為小孩子的夢想、幻想,是一種憧憬。因為小孩子沒有看到過,他就會去想象,他會去憧憬。從年輕的時候就憧憬,然後會連同這個童心一直帶到成年。”

電影和動畫一樣。

《高達》為何如此受歡迎?

它創造出一個現實以外的世界,但卻讓所有人都像相信現實一樣,無悔地沉浸在這個異世界。

...

機甲,讓男人變回男孩。

機甲動畫在日本爆紅後,很快被傳播到全世界。

Sir還記得當時電視台的盛況。

從中央到地方的很多衛視,包括各種點播台都引進了國外的動漫。

《變形金剛》1988年,上海

《太空堡壘》1990年,上海

《百變雄獅》1990年,遼藝

《神龍鬥士》1992年,遼藝

《宇宙騎士》1996年,廣州

《天鷹戰士》1999年,遼藝

《光能使者》2000年,央視

……

以下畫面,你肯定熟悉,說不定偷偷在學校模仿過:

...

...

這些經典動畫,在一代人心中播下種子。

等我們長大成人,忙碌工作時,他們偶爾的出現又讓我們找回中二的自己。

老男人們第一次集體爆發——

《變形金剛》電影。

這個系列幾乎盤踞了十年最賣座電影系列寶座。

質量越拍越爛,票房卻越來越高。

因為我們始終抵擋不住。

每當引擎轟鳴,機甲變形時發出的金屬摩擦,看着機油和齒輪外露,看着這些龐然巨獸稍顯笨拙卻又力量感十足的動作……

那就是夢想成真啊!

...

...

第二次,輪到漫威出場。

沒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機甲角色,鋼鐵俠。

這個角色最大功勞在小唐尼。

但鋼鐵俠的機甲,承載着這個角色的極客情懷。

從MK1到MK85,每一代機甲,都有不同的進化和改良。

不知道有多人像Sir一樣,每次看到小唐尼換裝的過程,就會起一身雞皮疙瘩……

...

...

機甲的興起,在當時也影響了一批電影創作者。

其中最深陷其中的,要數“陀螺”吉爾莫·德爾·托羅。

衆所周知,他是《環太平洋》的導演。

但許多人不知道,他為創造出這些巨型機甲付出了多少。

...

...

陀螺的設想中,機甲戲要比成品更多,更龐大。

他總共設計了多達31款機甲,而且本來還給中國和俄羅斯的機甲都設計了一場精彩的打鬥戲,但真的預算不夠。

他設計的每個機甲,都有各自文化的元素和符号。

比如來自美國的“危險流浪者”,托羅就參考了克萊斯勒大廈、帝國大廈等紐約的大建築,至于動作方面,則參考好萊塢演員約翰·韋恩拔槍時臀部運動的姿勢。

...

甚至,同一款機甲,他都設計了不同版本。

危險流浪者就有4個版本,每個版本還有4個戲份版本,最後總共做了差不多有20個版本的危險流浪者,所以每次危險流浪者打鬥之後的樣子都不太一樣,機體的磨損、凹陷、劃痕等展現得特别細緻。

機甲,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它也承載了一代人最純粹、最任性的熱愛。

不計成本,不計付出。

...

機甲,更是年輕人的浪漫。

除了高達,曆史上還有一部傳世經典。

《新世紀福音戰士》,也稱作《EVA》,國内譯作《天鷹戰士》。

《EVA》有多厲害?

全年代日本TV動畫銷量top1。

在國内,豆瓣上有超過7萬人給它打出9.4。

在日本經濟泡沫崩潰的社會背景下,在傳統的外星人來襲的災難故事裡,融入了猶太教《舊約》,哲學,意識流和精神分析。

系列作品中的碇真嗣,幾乎完美複刻彼時日本年輕人的心理狀況。

憂郁的眼神,敏感,自閉,缺乏自信,如豪豬一般拒人千裡之外。

...

自我厭棄和強烈的負能量。

以及,戀母情節與弑父心理……

讓機甲不再是徒有其表的少兒玩具。

在當時,《EVA》更是引發社會現象級别讨論。

相對成人化的劇情與尺度,即使是今天回看,很多畫面都細思極恐。

比如初号機吃掉使徒的畫面。

絕對影響了當今《進擊的巨人》等作品。

...

...

同時,由于TV版最後兩集缺乏經費,僅用原畫和底稿作分鏡頭,卻意外地創造出一部頗具實驗性的作品。

碇真嗣對自我的反思與問詢,把童年的Sir看得一臉懵逼。

它的深度和先鋒性,至今無法被超越。

...

對後人的影響,絲毫沒有因時間減退。

是它開創了兩個重要的ACG文化流派——

绫波麗與明日香。

...

三無少女還是傲嬌少女?

這已經不是機甲動漫能夠hold住的問題。

已經上升到動漫圈,乃至ACG文化圈的路線問題(嚴肅臉)。

當然。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都要。

...

但,好景不長。

随着國内對海外動畫的限制,自由而無序的時代宣告結束。

動畫,成為兒童專享。

整齊劃一,低幼而粗糙。

模型手辦,也變成不務正業,浪費金錢的代表。

這一時期,從巅峰滑落的,也包括這些機甲動漫。

新世紀至今,再也沒有一部作品能夠達到《EVA》的社會熱度。

可以激起水花的,依舊是傳統系列的新續命。

甚至,手辦的收藏與買賣,機甲動漫的文化圈,越來越小衆,越來越硬核。

這可能的确是小衆文化。

但Sir始終認為,任何文化,無論主流還是小衆,都不該受偏見的桎梏。

正如機甲文化。

它是未來科技的指引,更承載着我們對靈魂與肉體的哲思。

...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