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廣州大雨,Sir被困在商場出不去。
百無聊賴間,被一個名字吸引進了電影院。
她曾驚豔一時,随即“失蹤”多年。
都說中年女演員戲不好找,她偏現在出現。
但Sir一點不奇怪。
好演員的底氣,她确實有。
這話其實不是Sir說的。

早就有專業人士預言。
北京電影學院96級表演班,最著名的“明星班”之一。
陳坤、趙薇、黃曉明……全是一線。
但。
學生時代,出衆者卻另有其人。
班主任早就說,這些學生裡,她最該、最先出來。
她叫孔維。
畢業合照裡摟着趙薇,她笑得最歡,姿勢最大方。

這份自信,能看出她當時的出衆。
23年過去,如今在最新上映的《我的寵物是大象》裡,她也一點沒變。
紅裙曼妙,腰肢柔軟。

看出來了嗎,無論20歲還是40歲,她從未看輕自己。
雖然畢業後,她沒有大紅大紫,作品也寥寥。
但好演員的閃光,隻要一瞬間。
而她的那些瞬間,讓Sir一早就确定——
她就是國産大銀幕上,最缺的那類女演員。

時間撥回2007年,那是她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閃光。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被戲稱中國年。
前兩年,它的最高獎項金獅獎,由2位華人導演摘得。
這一屆,評委會主席,張藝謀;入圍各個獎項的華語電影,超過6部。
這一年的紅毯,還是新人的湯唯在紅毯上依偎着李安;周韻姜文默契初生。
而着利落中山裝,走在評審團中間的老謀子,頗有大佬氣場。


但賺足菲林的人,不是以上大咖。
那一年姜文失落,曾被看好的《太陽照常升起》顆粒無收;但電影裡的女演員孔維,卻收獲高光時刻。
首映紅毯,她穿一身象牙白裙,身姿婀娜。
聽到有人叫她,轉頭燦然一笑。
這一笑,被意大利媒體評為這屆電影節“最美瞬間”之一。
也成為彼時唯一一位登上《威尼斯每日會刊》的亞裔女演員。

孔維不是絕美之人,卻早練就頂級氣質。
作為演員,她把這種氣質散發于舉手投足。
《太陽照常升起》裡,有三個主要女性角色。
深情執拗的瘋媽(周韻 飾)。
濕漉漉的林大夫(陳沖 飾)。

她們,一個有情,一個有欲。
面目清楚,卻活得不夠斬釘截鐵。
唯有唐妻,出場時迎着陽光,驕傲又熱烈。

姜文眼賊。
定下這個角色時,他隻跟孔維說了一句話:
“幾次見你都在晚上,讓我們看看你白天是什麼樣兒吧。”
姜文早知道了,她身上的果敢和灑脫。
與唐妻這個角色,隻差一道陽光的襯托。
姜文形容“唐妻”,是一朵能随時綻放也能随時蔫掉的花。
孔維一下就抓住了這個角色。
不用過多的設計,就用了一個表情,最簡單,又最莫測的表情——
笑。
Sir統計過,她的段落裡大笑9次,小笑不斷。
而每一次,都有細微差别。
婚禮上,她看似小鳥依人,标準露齒笑,配合一副幸福的樣子。
實際呢,一個對眼,馬上被熱鬧的人群吸引。
漫不經心。

而對着小夥李東方的笑,滿是心機。
在丈夫眼前,直接挑逗。
明裡熱情地搭話,暗裡眼珠一撇,尾音一提——
這等勾魂術,哪個小夥受得了。

單憑一個笑容,演活了姜文口中那朵“花”——
驕傲時,拼命綻放;
枯萎時,也保持綻放的姿态。
而她的笑,還有一個特點。
你幾乎看不到設計,永遠如本能一樣露出。
不怕張嘴,不怕露牙。
弧度很開,但相當自在。
這張笑臉,能帶笑人。


這就是Sir所說,孔維身上的不可替代性。
國産銀幕上的女星,有倔強的,強韌的,更不缺美豔的。
少的,就是這種——
嬌俏得如此理直氣壯的。

Sir在新片見到她的第一眼,隻覺得熟悉。
想了很久,才發現是為什麼。
《我的寵物是大象》,她飾演馬戲團團長劉青雲的紅顔知己,一個舞蹈演員。
坦白說,剛開始,Sir對這個角色印象是,身材好,舞跳得還不錯。
身上都是飽和度高的顔色,大黃、大紅、深藍。
紅唇大波浪,散發着一種俗氣的美。

但劇情越往下,Sir越覺得,把這“美”概括成俗氣,太武斷了。
俗氣可複制。
潮流這東西最不牢靠,複古風就是最好的例子。
從前的舊,攤上潮流,就能變成複古。
從前大紅大綠的正,攤上性冷淡風,就是俗氣。
在Sir看,你能把哪種顔色搭配,穿成“衣稱人”,才是本事。
孔維就總是以這樣的造型示人。
能hold住這種濃烈的色彩,熱鬧的碎花,因為她的笑容和自在。
個高頭小,但五官舒展。
跟她的笑一樣,大方,不怯。

一雙鳳眼又總飛出嬌媚,不咄咄逼人又熱情得恰到好處。
這樣的五官和氣質,再濃郁的色塊,再明顯的妝容……
也無法喧賓奪主。

我們還有多少女星敢如此放任了?
在推崇白、瘦、幼的當下。
要麼骨骼清瘦,搖搖欲墜,這是美。
要麼果敢、自立、不用釋放女性之美就能活得很好的女強人蘇明玉、安迪,這也是能爆火的美。

但我們太久沒贊美過這種風情、外放的女性審美。
隻有孔維敢。
而且一直敢。

說到這,你們或許以為這些都是孔維的天賦。
是,但不全是。
演技,靠鑽研;氣質,也可以靠訓練。
雖然在畢業後,她沒有曾經同學那樣紅。
但很少人知道,她後來的故事。
在當時,她是近50年内,第一個考進北京人藝的電影學院學生。
北京人藝的牆上有四個字:戲比天大,代表着刻苦态度,和過硬的技藝。
她出演過多部舞台劇、話劇,低調曆練。這之後,她可以随時放下那個純粹的“自我”,在鏡頭前精準地投入角色。
風情、欲望都能被開發。
刻薄、嬌氣恰到好處。


更明顯的,是在《和平飯店》中的角色。
一開始,這是個神叨叨,并不讨喜的角色。
經她演繹後,觀衆大反水。
用她老道的拿捏,完成了角色“大愛”的任務。



怎麼樣叫老道?
Sir就挑一個小動作說。
孔維扮演的姚苰,初遇女主陳佳影。
作家的天性讓她感受到這女人的不尋常,所以她故弄玄虛,以言試探。
說台詞前,肢體已經進入狀态——
側頭,聳肩,居高臨下的姿态。
當她說出“你是個封閉的女人”時,注意看手:
姚的右手拇指和食指有個牽引出來,随後關閉的手勢。
明顯是設計,還是極為意味深長的設計。
一方面,配合着角色的輕佻,和示威的狀态。
但還有一層暗示。
此時的她,早已看穿對方的陰謀。
一個手勢,實際在暗示:你逃不出我的指縫了。

面對這一連串進攻,對手的演員眼神也順着她的手勢,仿佛被攝魂般,入戲地呆住。
一個鏡頭的氣場,立分高下。
這些,不是天賦,不是氣質。
都是常年重複、積累、打磨的成果。

為什麼孔維就是不火?
Sir也納悶,這些年她都幹嘛去了。
查了查資料才發現,除了影視劇,她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綜藝。
公益綜藝。
下鄉援助學校,孔維能叫得出每個老師的名字。
孩子呢,看見她親,叫她孔媽媽。
有次拍照,手紮着她也不怕,隻吐舌頭悄悄沖她道歉。


甚至,為公益推掉工作。
逢到99公益日,孔維接戲時也要把這三天(每月7、8、9号)不能工作寫進合同。
因為毫不誇張地說,7号、8号、9号這三天我就是不吃不睡的狀态,捧着手機各種聯系,統計數據。
低調,也是性格使然。
她不止一次說過,自己在事業上野心不大。
遇到挑戰,總會猶豫。遇到機會,習慣退讓。
剛進人藝,她被安排出演一個重頭角色。
但她卻申請演個戲份更少的。
盡管上台後,她明白自己不差,卻也實實在在沒了一次機會。
在處理一些關系時,我會往後退一步,不想去争,那樣會很累。我希望自己一直處在一個舒服的狀态裡。
《太陽照常升起》讓她初露鋒芒。
之後,但卻因結婚生子和公益,沒有趁勢而上。

缺乏動力,是孔維的障礙。
但Sir絲毫不懷疑她的熱愛。
對于演員這份職業,她的心裡像是有一個開關。
平時是關着的。
但有适合的機會,她會完全打開,全力發揮。
比如新片的出演,隻是在街上遇到導演,被邀約成功。
但演完後,她對着鏡頭說:“我終于可以演電影了。”
聽到這句話,Sir相信——
這位老朋友,不會再讓我們久等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