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娘道》占據了最近收視率的峰頂,這本不稀奇,畢竟是百花齊放,各領風騷的時代。但與之相對的是,《娘道》這部作品在某些平台的評分,卻意外的遭遇了滑鐵盧。

一部反映傳統女性悲苦人生的劇礙了誰的眼?一個彰顯母性光輝的作品暴露了哪些黑幕?

各平台衆小編們為何頻頻慘叫?不買收視就降分是玩笑還是威脅?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我們不妨一談。

...

image

衆所周知,郭靖宇導演在微博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認為該劇遭到了“有組織有計劃的水軍”攻擊。小編不是郭導的粉絲,但“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小編還是認可一部分的,《娘道》的成功不是意外。

就制作而言,《娘道》在場景道具上的投入至少屬于“民國戲”裡的中遊,嶽麗娜的演技和老戲骨張少華的台詞功底也無可非議。

在這個基礎上,觀衆能認可《娘道》,至少沒有技術上的硬傷。那麼如果不能從技術上攻擊一部藝術作品,那麼剩下的就是道德問題。

某平台的廣大作者,對《娘道》最大的攻擊點就是“封建思想”、“男尊女卑”。但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偷換概念。

...

image

首先要弄清一部電視劇的定位問題。――如前幾天小編提到的《延禧攻略》,它的定位就是一部“借古說今”的“讨好劇”,把女主拍成有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的新女性是因為你們喜歡這樣的妃子,但不介意其時代真實性。

而《娘道》的立意則不屬于這一類:瑛姑受壓迫,并不是因為導演“主張壓迫女性”,而是因為這是舊社會的真實寫照,祠堂裡的迷信、傳宗接代的落後思想,拍出來不是為了“弘揚”,而是因為它是曾經真實存在的!

如果按某平台的觀點,以此類推,是不是“神劇”還有理了?所有近代落後題材的影視作品都要“美化”、“神化”才好?

...

image

話又說回來,《娘道》也不是沒有結合時代氣息,隻不過内容不讓一些人開心:

表現政商問題,讓一些主流媒體不高興了;

反映賄賂黑幕,讓一些運營平台不痛快了;

揭露人性黑暗,讓一些生活不如意但非要強顔歡笑的“樂天派”們聲嘶力竭了。

正如魯迅先生對中國戲曲小說的評論一樣:我們總喜歡把一些不圓滿的東西讓它圓滿了,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image

我們反對男尊女卑,但我們不能否認舊社會曾經存在過性别壓迫的事實。就像我們渴望國富民強,但也不能否認軍閥混戰那段黑暗的曆史一樣。

文人應該坦誠的面對一個民族的曆史,尤其是我們的劇作家,不應該隻創作《延禧攻略》那樣的“讨好劇”。

在這個“意淫作品”泛濫的年代,我們偶爾也需要一場痛苦的回憶,以鞭策我們迅速腐爛的心靈。而《娘道》,就是這樣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