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子牙》選擇在國慶檔上映,其實是冒着很大風險的。因為在這個檔期中,既有打着中國女排旗号的《奪冠》,又有緊扣時代主旋律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而且《八佰》還餘溫尚熱……能引起觀衆好奇心的,可能就是靠着去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個彩蛋。大家都在期待着這是封神宇宙中的又一個連貫性驚喜,但第一批看過的人走出影院之後,卻立即産生了褒貶不一的評價。在電影院裡認真看了兩遍之後,我覺得這部電影最難能可貴之處,就在于它放棄了與大衆的共情,放棄了兒童這一動畫片主流群衆,放棄了歡樂勵志的劇情,而是用動畫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嚴肅認真而又很有深度的成人世界裡的故事。可以說,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動畫片,而是一部比較深刻的政治隐喻電影。這樣的主題在現有的真人電影中都不算多見,以一部動畫電影來呈現就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喬治·奧威爾在他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1984》的開頭就寫道:“誰控制着過去,就能控制未來;誰控制着現在,就能控制過去”。電影《姜子牙》中的師尊,其實就像是《1984》中烏托邦裡的那個“老大哥”,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地位,掌握着絕對的話語權,并有着一統三界的龐大野心。所以,他才會在天地之間布了一盤大旗:借着商朝時期的纣王昏庸無能,主動和九尾狐妖結盟,許諾給狐妖位列仙班的好處,讓狐妖與人類女子連上同命鎖,附身其上來魅惑纣王,最終導緻了商王朝的覆滅。然而在一統三界之後,師尊卻并未恪守對九尾狐妖的諾言,而是出爾反爾誅滅狐族,斬盡殺絕。口口聲聲說着“一切皆為蒼生”的師尊,其實是一個道貌岸然的陰謀家,在達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之後,就立即翻臉無情,急于銷毀自己的一切罪證。所以,動畫片中給神塑造的形象,都是帶着一副似笑非笑的面具,看似高高在上威嚴無比,實則虛僞至極污穢不堪。所以說這樣的動畫電影,其主題就直接設定成為一個極高的政治隐喻命題。如果觀衆還抱着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心态去看《姜子牙》,那麼注定會失望的,因為姜子牙的格局要高出很多,不僅具有相當強的政治隐喻,并且還包含了蒼生與個人、權威與質疑、宿命論等等哲學命題的探讨,沒有那麼的親民,也沒有那麼強的娛樂性。

...


師尊,代表了執政者的權利和權威。師尊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打着“皆為蒼生”的旗号,貿然發動了一場“正義”的戰争(這點有點像美國的霸權主義)。然而,這場戰争真的帶給了天下蒼生一個美好的生活嗎?從動畫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商周大戰之後,生靈塗炭、流離失所,各個團體之間彼此對立與仇視,狐族更是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人人得而誅之。這是“最好”的生活嗎?這對衆生都是“平等”的嗎?師尊隐瞞真相,真的是“保護”了蒼生嗎?或者說,蒼生需要這樣的“保護”嗎?就算需要,那麼又是誰決定了由師尊來保護呢?憑什麼是師尊來替蒼生做決定呢?難道師尊就一定能做出對蒼生“最好”的決定嗎?……在這一連串的問号背後,其實就是一個赤裸裸的政治陰謀。那些有資格“封神”和“斬妖”的天庭代表着權威,而天梯其實就是另一條“同命鎖”,它鮮紅的顔色,就像一條臍帶,保護着我們,為我們輸送着養分,同時也牽制着我們,禁锢和隐瞞着我們。這些就像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主義國家一樣,總是打着“人道主義”的旗号肆意插手他國内政,甚至不惜發兵他國以武力去實現他們口中所謂的“自由與平等”,然而這些戰争真的帶給那些國家和人民好處了嗎?除了連綿不斷的戰火和貧困交加的生活,幾乎毫無改觀。而撕開這些所謂的和平與正義的衛視們的溫情面紗,無外乎還是為了實現自己國家現實利益最大化的政治野心罷了。

所以,政治就是一盤棋。

作為電影的主人公,這個姜子牙徹底颠覆了以往任何一部影視作品中姜子牙的形象。和同為颠覆性改變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相比,哪吒之所以會引起很多觀衆的喜愛,是因為那個梳着丸子頭一臉邪惡的哪吒是屬于個人成功主義,他講述了一個怪胎如何突破世人偏見,收獲友情親情,最終在命運面前成功的故事,這會與許多觀衆産生共情,因為每個人都夢想着被别人所理解,獲得世俗的成功。而姜子牙卻不同,他本已經獲得了衆人所仰慕的成功,頭頂光輝走上神壇,馬上就要成為衆神之首,可以說是個地地道道的人生赢家。但就因為他堅守自己的信念,堅持自己看到的東西,便對至高無上的權威提出了質疑,從而引來師尊的懲罰,讓他去北海靜心修煉、反思過失。所以很多觀衆無法與一個孤傲的英雄的精神境界共情,無法跟着姜子牙去哭或笑。但如果我們能認真思考姜子牙這樣做的意義,思考一個更高境界的人生存在的可能性,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


權威和體制,曆來都是束縛人性改變人性的兩大利器。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我們看到了很多在監獄中長期生存的囚犯,最終被監獄所特有的環境給“體制化”了,以至于很多人就算肉身走出監獄,但心靈依舊囚禁在自己所建造的那座監獄中而無法走出來,有的人選擇自殺,有的人選擇重新犯罪回到監獄……而男主角安迪卻不同于他人的選擇,無論環境如何改變,都不能囚禁他那顆自由的心靈,改變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他敢于質疑,敢于堅持,也敢于抗争,最終獲得新生。姜子牙本是神界體制内的紅人,按理說,在神界工作了這麼久,他的身心早已屬于這個神界,對權威的師尊更應該深信不疑。然而在面對權威與真理的選擇上,他卻選擇了後者,他敢于為了追求真理而得罪權威,這樣的勇氣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還是需要一定勇氣的。在人類科技曆史的每一次重大進步上,總是一場權威與真理的較量,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得罪了西方宗教,伽利略挑戰亞裡士多德證明了“兩個鐵球同事落地”,惠更斯質疑牛頓從而讓“波動說”戰勝“微粒說”……不迷信權威,不屈服權貴,不禁锢體制,不順從大流,不盲信他人,才是真正獨立之人格。

如果說,我們在哪吒身上看到的是一個自我奮鬥打破偏見的勵志人物傳記,那麼我們在姜子牙身上看到的則是個體與蒼生的對立、個人與體制的對抗、系統對人性的束縛,本該是封建社會體制和皇權至上道德觀的維護者,現在卻變成了追求獨立思想與打破傳統體制的鬥士,這才是對姜子牙這個人物形象最根本、最徹底、最具有突破意義的颠覆性诠釋。有時候我會思考《封神演義》和《西遊記》同為我國的古典神話小說,但《封神演義》為何進不了四大名著。後來我發現,《封神演義》在主題上還是一部正統的封建道德小說,小說中的神權和皇權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神仙就是正義和權威的代表。封神大戰的實質,其實就是天神之間的鬥争和對權利的一次重新洗牌,所以武王伐纣,衆人封神,隻不過是在同一制度下的一次人員疊換,主題上并沒有很大的突破。而《西遊記》卻不同,因為它雖明着寫神仙和妖魔,實則是在映射政治與社會,無論是對以如來佛祖為代表的西方佛教,還是對以玉皇大帝為代表的道教神仙,都毫不留情地進行了質疑和諷刺,借着唐僧取經的故事對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和官場腐朽進行了嚴肅批判,其立意自然要高過《封神演義》。所以,《姜子牙》在立意上要高過《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個層次,也是這個道理。再說得直白一點,哪吒在生死關頭喊出來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生至理,而姜子牙在面對衆神責罰時卻發出來“願世間再無流離失所,願衆生再無謊言愚弄,願天下再無不公”的人生呐喊,一個在乎的是别人的看法,一個卻操着全世界的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當然,《姜子牙》也有它不完美的地方。

首先是人物。對于主角姜子牙的性格塑造,導演應當是下到了功夫。但其他幾個配角就略顯蒼白。比如蘇妲己,除了憑借幾縷殘存的記憶去找阿父的執念外,沒有什麼太吸引人注意的地方,她和九尾狐妖的思想鬥争,和纣王之間的情感糾葛,似乎如蜻蜓點水般一掠而過;再如男二号申公豹,對姜子牙無緣無故的好,簡直讓人不可理喻,要知道在真實的封神世界裡,他倆可是徹頭徹尾的死對頭,在最後關頭為了姜子牙而犧牲自己的那個場景,因為前情鋪墊不夠,所以不怎麼感人,還不如那個萌萌的“四不像”死了更讓人傷心。

...

其次是主題。在影片最後,提到了師尊受罰,是被他更高一級的天神懲罰了。這一點算個敗筆。本來它是一部反傳統電影,其最大的亮點就是在于宣揚堅持真理而非盲信權威,但更高一級天神的出現,又将影片的主題拉回到了我們要相信這個世界上依舊存在至高無上的權威這個層次上來,對于前面本已很有感染力的故事主題來說,似乎有些自相矛盾。

再有,很多觀衆都以為這會是一個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封神人物故事,但通場下來才發現,除了在結尾彩蛋和哪吒互動了一下,基本上沒有什麼聯系。就連動畫中的同一人物申公豹,都出現了兩個截然相反的形象。看來,要想像美國的漫威公司那樣打造一個規模宏大的封神宇宙,似乎是不太可能了。

但無論如何,影片的主題立意以及動畫制作都是非常一流的,其故事中插入的幾段配樂,也相當烘托氣氛,值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