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經常聽到有人說: 千萬别和“有弟女”結婚。
乍聽之下,這個說法很荒謬,直到前幾天看到福建的一則新聞,才發現,這是多少有苦說不出的過來人總結的血淚教訓。
“有弟女”不可怕,可怕的是“扶弟魔”。
最近,一個化名許偉的男子向電視台調解欄目求助,說老婆為了給親弟弟買房子,幾乎要把自家榨幹了。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難道這個姐夫本身條件不錯,隻是對妻子娘家太摳門?
事實完全不是如此。許偉和妻子唯一的經濟來源,隻不過就是一間雜貨鋪,每月加起來也就一萬多的收入,自己一家老小都生活得緊緊巴巴。
在這樣的情況下,妻子根本不顧丈夫孩子,執意要幫親弟弟買房還貸。

每個月的貸款、車位費和其它費用,加起來超過兩萬元!
現在,夫妻倆自己欠的外債就有四十幾萬,各種借貸平台都借遍了,但窟窿還在越來越大。丈夫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不得不請調解員勸勸老婆。

讓所有人詫異的是,他的妻子陳萍對此不以為然,自始至終,都在責怪老公“不理解自己”。
在她的口中,弟弟和弟媳“一年有三四十萬花銷”卻不還貸,是年輕不懂事;

弟弟一家住着新房讓姐姐姐夫還貸款,是“作為姐姐應該幫襯的”;
弟弟是因為“交了不好的朋友”,才會大手大腳,以後“會還錢給我們的”。
這樣無理由無原則地袒護弟弟,像極了那些培養出熊孩子的“熊家長”。
在“扶弟魔”姐姐的眼裡,哪怕結婚生子,自己的小家也是排在最後,她們心裡最重要的,永遠是“娘家”。
可惜,娘家和弟弟隻會把這種付出視作理所當然。
人生最悲哀的是什麼?
“扶弟魔”扶到最後,扶出個白眼狼弟弟,然後就像用過之後被扔掉的抹布,回歸自己千瘡百孔的人生。

01
扶弟魔的眼裡,隻有娘家
一般人很難理解,“扶弟魔”姐姐為什麼會對幫助弟弟有執念。
其實,這種畸形思想的根,早在童年時期就被種下了。
在這些女孩小時候,父母就會不斷灌輸: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隻有娘家發達了,女人的腰杆子才會硬;
靠老公是靠不住的,有血緣關系的兄弟才是你以後的靠山。
在最需要樹立女性價值的時期,她們在這方面的教育完全是缺失的。
“扶弟魔”的存在,本身就是父權社會的産物。
如果說古代的“三從”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那麼扶弟魔們的三觀大概就是“終身從父從弟”。
她們習慣為娘家付出,甚至不自覺地維護兄弟,在她們心裡,“幫弟弟=幫娘家=報恩”。
她們不會把自己放在和家人平等的位置上,而是低到塵埃裡。
娘家為自己做的,感恩戴德,自己為娘家做的,應當應分。
之前還看過一個報道,深圳一名男子酒後打算跳橋尋死。

消防員好不容易把他救下來,才了解到,這是個絕望的父親。
他在外打工,辛辛苦苦為8歲女兒籌集治心髒病的錢,沒想到,女兒病危等着救命時,他才發現,十萬存款被老婆拿去給了弟弟做房子首付。

他硬着頭皮又和親朋好友借了一大圈,好不容易借到将近六萬,剛轉到賬上,又被妻子給了弟弟。
想到病情危重的女兒,再想到無能為力的自己,他才差點走上了絕路。
新聞最後并沒有說那個小女孩的結局,但是攤上這樣一個一心隻考慮娘家弟弟的媽,她已經承擔了太多本不用承擔的痛苦。
扶弟魔們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她們對丈夫和孩子的犧牲熟視無睹。
網上流傳過一張夫妻的聊天截圖。

妻子氣勢洶洶地說:“我就會給,因為他是我弟。”“我用的是我自己的工資,也沒用你的。”
丈夫無奈回複:“好一個你的,那你以後别用我工資買東西。”
妻子又陰陽怪氣地怼了回來:“真懷疑你是不是男人,你是我老公,不用你的用誰的?”
丈夫隻好說:“正話反話都被你說了。”
在講付出時,扶弟魔把自己和丈夫分得很清,但講到索取,她們又往往把小家的一切都視作娘家的所有物。
真不知道該評價這些女人無私還是自私!
難怪網友們總說:嫁人不嫁媽寶男,娶妻不娶扶弟魔。

02
最怕碰到“扶不起的阿鬥”
平心而論,親生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幫襯,本來是血脈親情的本能。
但對“扶弟魔”來說,這種幫襯已經超過了極限,越過了底線。
每個扶弟魔背後,都有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
前幾年,山西呂梁一場婚禮火了,原因是新郎的11個姐姐一起出錢給弟弟買了婚房。

照片上,年邁的父母和孩子一起笑得很開心,姐姐們還特地定制了統一的文化衫,用數字1到11表明自己的身份。
作為旁觀者,内心卻隻覺得悲哀。
在這個家裡,11個姐姐,就像她們衣服上的數字一樣,隻是個符号,她們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盼來弟弟”,幫助弟弟。

最年長的姐姐,足足比這個小弟大了27歲。
在這個家境貧寒的農民家庭,姐姐們的成長充滿坎坷,弟弟卻是長在了蜜罐裡,從出生開始就沒吃過苦,家裡所有人都把他當成寶。

哪怕22歲的他和妻子“奉子成婚”,姐姐們也立刻湊了錢給弟弟買房,奶粉錢、嫁妝錢、打工攢的錢,先不管自己需不需要,唯恐弟弟受了委屈。
看着視頻裡老病交加、面容滄桑的老夫妻,再看着滿屋子年長的姐姐們,我們真的很難想象,這樣一位稚氣未脫的年輕人,真的能配得上家人對他的期待嗎?
更大的可能是,早就習慣有姐姐照顧支持的他,在結婚後,繼續心安理得地靠11個姐姐們養活,死皮賴臉地吸着血,坐享其成。
到頭來,有些人心中最寶貴的“男丁”,卻成了靠女人養活、混吃等死的“廢人”。
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對女孩來說是莫大的不幸。那些缺愛的童年過往,經常讓她們飛蛾撲火一般追求一點點溫暖。
事業成功如梅豔芳,生前也逃不過“扶弟魔”的命運,嚴格意義上,她是被自己的母親和大哥同時吸血。

從她4歲開始,就和姐姐一起開始了“賣唱歌女”的生涯,梅媽對兒子極盡寵愛,卻把兩個女兒當成賺錢工具。
當梅豔芳一舉成名之後,母親和兄弟對她的索取更加肆無忌憚,梅豔芳哪怕身心俱疲,但依然任家人予取予求。

直到她不幸早逝,親媽和大哥繼續毫不臉紅地“發死人财”,販賣遺物、開展覽館、自曝往事,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梅姑生前的貼身衣物,也被拿來拍賣。

而那個被“扶”了一輩子的梅家大哥,事業無成,遊手好閑,卻出手闊綽,絲毫不以自己花費妹妹的遺産為恥。

有些女人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幫兄弟就是幫自己,幫娘家就是給自己找靠山,卻沒想過,無休止的付出,隻會讓得到的人不懂珍惜。
那些注定“爛泥糊不上牆”的兄弟,你扶100次,他也會在第101次困難來臨的時候臨陣脫逃。

03
“招娣”也可以活出自己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位名叫“迎娣”的女孩改名字的經曆。
在她的叙述裡,這個名字是最有權威的“大家長”爺爺給起的,意思很簡單明了,就是希望她的出生能給家裡“迎來弟弟”。

如長輩所願,弟弟很快出生了。但“迎娣”的生活并沒有因此改變。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她并沒有覺得自己名字有什麼不妥,直到随着上學、社交,越來越多的人一聽她的名字,就會露出意味深長的表情。
她隻好強裝鎮定地告訴别人,家人認為她的名字帶來了“弟弟”,都說她是“小福星”。其實,這些都隻是她用來安慰自己的借口。
終于有一天,她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名字改掉,她不希望一輩子都背負着弟弟而生活,也不希望永遠活在别人異樣的目光裡。
從勉強說服家人,到無數次跑派出所辦理手續,幾經周折,她成功了。
印象最深的是,這個女孩開心地說,原來自己真的可以做到。哪怕以後因為改名會多很多麻煩,但自己也不會後悔。
因為,從那時開始,屬于自己的、不附屬于任何人的生活,才正式起步。
其實,“扶弟魔”也未必不能得到好的結局。
豔冠香江的黎姿,自幼和弟弟黎嬰感情非常好。

原本,她在演藝圈的事業蒸蒸日上,弟弟讀書、從醫也頗有天賦,她對弟弟的美容事業多有提攜。

沒想到,一場意外的車禍,讓她的弟弟幾乎成了廢人。
那時的黎姿,在悲痛之中堅定地選擇照顧弟弟,她傾盡家财,找最好的醫生給弟弟治病複健,又告别演藝圈,把弟弟留下的美容事業扛了起來。

甚至,在很多人的不解中,她還嫁給了外貌并不相配的企業家馬廷強,隻因對方在她弟弟最需要照顧時貢獻頗多。
看起來,黎姿為了弟弟“犧牲”了終身幸福,但時間證明,黎姿并沒有選錯人。
婚後的她,家庭和事業都沒有放下,不僅有了三個可愛的女兒,還有一心支持她做事業的老公。

為了把弟弟當年的美容院事業經營好,“半路出家”的黎姿硬是把各種專業文件啃了下來,還重回校園讀經管課程,足足花了一年時間,才摸索出一點門道。

在她的經營下,弟弟當年小小的美容院越做越大,在2017年發展為上市公司。

這樣順風順水的人生,不是天生的,而是黎姿靠自己的智慧掙來的。
希望每個有兄弟的女人都明白:對自己的兄弟好,并不意味着要放棄自己的小家和人生。
聰明的女人,懂得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千萬别做拎不清的“扶弟魔”,要知道,娘家是靠山,也是過去,小家才是當下和未來。
終其一生,我們隻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好。
願更多女孩,能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打破“扶弟魔”的詛咒,勇敢活出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