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看新聞說皮克斯要拍一部關于靈魂的動畫,無端覺得會是一個好電影,在把情感具象化之後,總算要開始關注宏大的主題-靈魂和生死了。(不算《Coco》,它設定在墨西哥風格之中。)

影片主要構造了三個世界,現實世界、生之前奏以及地下世界,在現實世界裡,Garnder的本職是個兼職音樂教師,夢想成為一個爵士樂演奏者,他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演奏機會,過于開心從開着的井蓋中掉了下去,因此與後面的兩個世界相關聯,生之前奏,他是假冒的導師,負責輔導二十二,點燃前往地球的火花;地下世界,他是個闖入者,想要借此尋找回去的路。

現在的故事特别喜歡寫成多層嵌套,前世今生,要足夠複雜,邏輯通順。人們每天處理複雜的信息,腦容量變得足夠大,也讀過、看過足夠多的故事,稍微簡單一點的作品,就會使人覺得無趣。

電影主題最終可以歸類為一句話-“珍惜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美好”,這句話在疫情的當下顯得格外重要,因為現實社會已經不像平時那麼容易被掌控、可預期,所有的一切都被打亂,人類見識到了自然和外在的恐怖力量。使人能夠在微小的事物中産生确定感的,隻有這些密集的感知。當不能通過旅行去獲取最簡單、新鮮的快感,被困在重複的生活之中,是什麼能拯救快要崩壞的心情?《心靈奇旅》說:不是那些路途遙遠、需要每天勉勵自己的目标,而是一點點火花,每一個微小的瞬間和珍惜、感激的心态。

每一句平凡的人生感悟,都是需要積累過後才能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講出來。電影的每一個場景都與現實相關,而又延伸出隐喻。過于執着導緻失去與生活真實聯結的人。電子的聯結,即語音、視頻通話,有時都不那麼真切。每一天都需要提醒自己,少玩手機,多做一些會産生現實聯結的實事,比方創作、曬太陽、散步、賞花、與人見面。

有個場景是無數小人在内心質疑自己,人類真是最擅長自我pua的動物,不僅社會在幫助我們馴化自我,連你最親的人,甚至你自己都在馴化自己,成為那個符合整個社會密密麻麻細線的人。所以每部電影都在鼓吹,尋找内心真正的自己,究竟釋放的自我是什麼,是野性殘存的獸性,還是社會規訓之前,混沌的自我,自我真的存在麼?電影裡是無數的小人被導師指導着,走向了情緒的染坊,最終染出五顔六色的性格。

喜歡其中一個場景,Garnder在經曆了重重困難之後,出色的完成了六點半的表演,表演結束之後,他站在half note的門口,問Williams,“還有什麼呢?”“還有明天繼續來。”他有些不可置信,也有些不置可否,仿佛夢寐以求一生,甚至從死亡回到現實追求了這麼久的東西,就是這麼平淡,就這麼輕飄飄的一句話。是啊,好像什麼都沒有,得到了也沒有什麼,有時候狂喜完了,反倒會格外空虛,沒得到則會一直心心念念,充滿遺憾。真是有點無聊了,就是這麼個無聊而又庸常的道理,悲傷反倒比喜悅更深刻。所以還是那個論點,火花比目标更重要,你是你腳掌所踏之地,你前面經曆的一切微小的總和,不是名利背後的那個虛影。

硬要說點不喜歡的東西,會說不喜歡結局,衆口難調,私心更想知道二十二落到人間的故事,而不是Gardner的強行總結,也不喜歡毫無風格的作品,想加點尖銳、犀利、偏執的東西,聯想到小杯伏特加猛然沉浸到有着金黃色麥芽香氣的啤酒之中,密集的泡沫翻騰時,假如它是幽深的綠色,可能此時會說“喲,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