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閑來無事,想看一部電影。加上最近對偵探小說有些興趣,很快便選中了這一部,随便記述一下自己的感想。

大偵探福爾摩斯海報
Clarky?Case reopened.
環境與音樂
整個電影環境和氛圍的營造我覺得非常棒。淅淅瀝瀝的小雨,未建成的倫敦大橋,有些髒亂的城市,燒煤的霧蒙蒙的工廠,配上漢斯·季默創作的原聲帶。19世紀的倫敦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眼前,Ah,London! 很多對我來說稍顯生僻的英文表達更是感覺“英”味十足。甚至讓我感覺還好字幕組翻譯的活靈活現,要是直接看英文字幕,盡管每一個詞都認識,都能聽懂,但我确信自己不能準确地把握到那背後的含義。
劇本與人物
我并不太喜歡這個劇本,倒也隻能說并未符合我的預期。我抱着純粹想看推理電影的心情在觀賞這部電影,但劇情卻仿佛就沒有着力在推理的部分。一開始看的不怎麼明白,感覺探案的電影怎麼和黑魔法牽扯這麼深,一直也沒看到太多我覺得可能關鍵的線索,到最後解謎之前,我都在疑惑,這到底要如何解釋呀?而到解密之後,确實,一切都能說得通,但卻并沒有太多恍然大悟,“我居然錯過了這個線索!”這樣的感覺。比如說特寫了一幕福爾摩斯舔了一下案發現場撿起來的石頭,也沒有任何解釋提供給觀衆,我本以為這一幕是為了突出福爾摩斯不放過任何一個線索,什麼都要自己聞一下,自己舔一下的癖好。萬萬沒想到是舔的這一下讓他知道了那個石闆本身就是碎的,是後來粘合起來的... 可以說是在這個過程中,偵探并未和觀衆享有同樣的線索吧。因為我期待的是在每一個階段,觀衆都和偵探在一起,享有同樣的線索,而到最後我仍不明白這些線索該如何整合在一起拼出事件的全貌,這時偵探以一個我從未想到的邏輯線将一切串了起來,一個缜密而複雜卻合理的邏輯。我想這确實非常難做到,我私以為這部電影在這個小小的方面比不上前段時間看的老電影,1957年拍攝的《控方證人》,也更不如我覺得十分精彩的《利刃出鞘》
不過讓我更有些詫異的是,豆瓣熱評幾乎都是在讨論腐片,gay片,腐女當道之類的。作為一部懸疑電影讨論劇情的邏輯合理性和線索的評論寥寥無幾,作為一部名作改編作品讨論其對原著的還原性和改編合理性的評論也甚少。這讓我一定程度上明白了為什麼我不太喜歡這部評分還不錯的電影的原因,它有自己的明确受衆,電我不是。從這個層面上講,這部電影也許更像是一部獻給福爾摩斯迷和腐女們的禮物。讓我想到前些年的《魔獸》,一部獻給魔獸玩家的禮物,受衆很明确,玩家們超喜歡,不是玩家的路人觀衆恐怕就并非能get到其中的點了。《魔獸》在這一點上更不如這部作品,至少這部電影就算不是福爾摩斯迷,也還算是能看。我并未說這很好或者有什麼不好,隻是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拍攝手法與原版小說
在一些打鬥場面之前,時間靜止,主角迅速模拟出想要的方案,緊接着時間重新開始流動,計劃執行一氣呵成,感覺很帥!拍攝中還用了許多現代化或是藝術性的拍攝手法,在緊要關頭,時間動作放慢,環境音降到很低,再輔以一曲激昂的小提琴獨奏曲,風味十足。不過整體上節奏并不緊張,看的時候有點累,在有些地方差點睡着了。還有華生的妻子那個角色個人感覺存在的必要性不是很強,但還是擁有不少的情節,我有點不解有些情節的必要性。
我沒有閱讀過原版的小說,所以無法出言評判人物塑造的是否還原。不過從我事後閱讀的影評來看,應該是算不上盡可能的還原,貌似劇本都并非選自柯南道爾的原版小說。至少從風評來看,這次大刀闊斧的改編是成功的,赢得了很多觀衆的歡心,小羅伯特唐尼也因為這次飾演夏洛克·福爾摩斯的表演而獲得了金球獎。還是有朝一日希望能仔細閱讀欣賞一遍柯南道爾爵士的原著,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做出也許更合理也更精細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