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的時候不是用眼睛去發現,不是用眼睛去看到的,有的時候,它要用心去感受,心若向陽,萬丈光芒。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通常來說,喜劇都是以荒誕的形式,奇特的浮誇,用來描述生活中的現象,雖然是喜劇,但往往,人們看到更多的是悲。當然了,這說的是偉大的喜劇,和現在那些配着爆米花笑笑就過的喜劇不一樣,偉大喜劇的内核,充滿了無奈,充滿了悲傷,雖然結局可能是美好的,但那不過是為了圓“喜劇”外衣的謊。善意的謊言。

對喜劇内核的理解,加上對卓别林稱号的了解,讓我十分擔心,擔心這部《城市之光》最後的結局,會是悲劇,會是一出以喜劇的名義渲染的悲劇。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和我想的都是一樣的,倘若賣花女知道了流浪漢的真實身份,她是不是會像所有的拜金女一樣,對流浪漢感到萬般厭惡,萬分嫌棄。這樣的結局,也許會更好的起到諷刺的作用吧,畢竟卓别林喜劇大師稱号的另一面,是他作品對社會現實的強烈發聲。

窮小子遭遇拜金女嫌棄的故事,我們聽過太多,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蓋茨比為了心心念念的女神,努力打拼社會地位,然後為了讨好女神做盡了一切,最後隻是落得個慘死的悲劇,他死了,為了女神而死,而女神依舊拜在她奢靡的生活裡,她連一滴眼淚也沒有為這個為她而死的人流下——“他走過漫漫長路才來到這片藍色的港灣,肯定覺得夢想已經離得非常近,幾乎伸出手就能抓到。他所不知道的是,夢想已經落在他身後,落在紐約以西那廣袤無垠的大地上,落在黑暗夜幕下連綿不斷的美國原野上。”真是悲傷呐!

窮小子遭遇拜金女嫌棄的故事的結局,不是好的結局,都不是人民大衆所喜歡的,喜聞樂見的。倘若真的是賣花女嫌棄流浪漢的結局,我想我會從心裡把卓别林拉下我心裡喜劇的最高殿堂吧。因為那樣真的太無情了。就跟《了不起的蓋茨比》結局一樣令人悲傷。

看過卓别林的《摩登時代》,對裡面男女主角的遭遇感到揪心,仿佛無休無止的悲劇在他們的生活上演,他們無處可逃。所以看《城市之光》的時候,一開始我就抱着看悲劇的心去的。恰恰如我所想的那樣,開始的一幕是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漢躺在雕塑上睡覺,他被廣場舞台下正在舉行剪彩儀式的人怒斥、指責,轟趕。荒誕的開始。

荒誕的開始過後,就是劇情的發展了,被小男孩嘲笑的流浪漢,居然把自己身上僅有的錢給了不知道是真盲還是假盲的賣花女——事實上,我想的是賣花女是裝盲的,因為她潑水的時候還能潑到流浪漢,這是大師諷刺的一個情景,然而我錯了——給了錢賣花女,體現了流浪漢的善良,卓别林電影裡的小人物,都是善良的,有着一顆純真的心。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善良的人在荒誕大環境下的悲慘遭遇,中間夾雜着喜劇因素,這就是大師們的喜劇方式吧。影片的全部,都因善而始,因善而終。流浪漢善良的把自己僅剩的錢給了賣花女,因此有了後面幫助賣花女的故事,流浪漢因善良的拯救了想要自殺的富翁,因此有了後面一系列情景的連續。

因為拯救了富翁,富翁十分感激,便把流浪漢當作“朋友”,帶他吃香喝辣的,讓他開自己的豪車,因為富翁,流浪漢有了第二次買賣花女的花的錢。流浪漢拿着富翁給他的一筆錢,買了賣花女兩籃花,讓賣花女一下子賺到了好些日子的生活費,流浪漢又開着富翁的車送賣花女回家,因為富翁,流浪漢有了資本做這樣的事。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過影片的人,應該都會對富翁感到矛盾吧,沒有他,流浪漢就沒有資本一次又一次幫助賣花女,可另一方面,又是他一次又一次在酒醒後轟趕流浪漢,翻臉不認人,最後也是因為他,流浪漢承受了入獄的災難。可以說,這很有成也蕭何敗蕭何的意味。

作為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富翁是個矛盾的存在,是大師卓别林為了反映社會某些現象的存在,那麼賣花女呢,是否也會以這樣的存在出現,在看完大結局之前,我都認為一定會是這樣的。賣花女的一些表現,讓我對悲劇結局感到擔心——當流浪漢開着富翁的車送她回來的時候,當流浪漢一次又一次幫助賣花女的時候,流浪漢在賣花女心中的形象,越發高大,越發光輝的時候,她心裡的流浪漢,那個幫助她的、她看不見的好心人,是個高富帥。夢想與現實相遇的幻滅,往往是最能激發人性的惡的。

盡管這隻是一部影片,我卻在觀影過程中一直想:流浪漢有沒有想過,當盲女能看到世界的時候,他會失去這一切呢。也許他是害怕的,也曾不舍得,可是他是善良的,善良驅使他必須這麼做——善良讓他在知道盲女病了主動找工作賺錢給盲女養病;善良讓他賺到了錢幾乎分文不取都給了盲女支撐生活;善良讓他冒着生命危險打拳想要幫助盲女支付房租;善良讓他最後把從富翁那裡拿來的1000全部給了盲女,讓賣花女去修複眼睛。善良讓他入了獄,讓他本就悲慘的生命更加的悲慘。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到流浪漢入獄那裡,原本就可以結束了,影片達到了它的喜劇批判性作用,但卓别林還來了一幕驚心動魄的結尾——當重獲光明的已經開起花店過上富足生活的賣花女把一捧花賣給一個英俊的公子哥,她心裡想着她幻想的高富帥“流浪漢”,她準備用一朵花打發這令人嫌棄的流浪漢時——我仿佛看到了最大的悲劇,啊,為什麼最後還要來這麼一幕呢。驚怕過後,卓别林也是放過了我們廣大影迷——影片在賣花女觸碰到流浪漢的手時兩人的問答中落幕——“是你嗎?”、“是的。”、“你能看到了?”、“我能看到了。”簡單,溫馨。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終于在影片的最後,懸着的心放下了。終于在影片的最後,我明白了,城市之光,不是城市的車水馬龍,不是城市的霓虹閃爍,不是城市的高樓大廈。城市的光,是流浪漢的善良,是他的善良,讓賣花女得以重見光明。城市的光,是賣花女的純真,是她的純真,讓我們知道,善意的光芒,不一定需要用眼睛去看,也可以用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