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于公衆号“影探”

公号ID:ttyingtan

作者:booka

轉載請注明出處

...

說實話,給低了。

就如海報上的那句宣傳語——

“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

曾經看,似是一句為電影造勢誇下的海口。

可如今再看,卻更像是一句預言。

作為中國首部諜戰巨制,它出道即巅峰。

11年過去了,再沒有哪部同類型電影觸碰到過這個巅峰。

至于它究竟厲害在哪?

私以為原因有三:夠硬、夠絕、夠強。

>>>>故事夠硬

《風聲》的故事,即便放到今天也是可圈可點的。

首先,内容硬核。

抗日中期,内憂外患。

汪僞政府大肆迫害抗日分子;

地下抗日人員潛伏在各日軍占領區,伺機反擊。

一場躲不過的腥風血雨,暗地間的相互厮殺。

大背景,小人物,訴說家國大義。

不過正,不矯情,卻引共鳴。

...

其次,形式誘人。

雖為諜戰題材,走的卻是懸疑路線。

密室設定,内藏“老鬼”。(身處敵營的抗日卧底)

五個主角,背景不同,各有故事。

随着調查進行,相繼有人死去。

究竟誰才是鬼?

真相撲朔迷離。

頗有種阿婆推理小說的韻味。

...

再次,尺度大膽。

《風聲》的尺度有多大?

毫不誇張,放在今天可能都很難過審。

各種殘忍到變态的酷刑,隔着屏幕都覺着疼。

惡犬撕咬、針刑、釘子椅、電刑、繩刑、精神虐待……

不僅讓人毛骨悚然,還帶着明顯的性暗示。

...

...

不可否認,确實增加了感官刺激。

但。

絕不是為了獵奇。

所有的酷刑,都意在服務于劇情。

為的是塑造出戰時的緊張、壓抑、恐怖感,以及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也正是因此,《風聲》才成為了一部成功的商業片。

諜戰+懸疑+尺度,緊張刺激中融入主旋律。

增強影片可看性的同時,又将家國大義的悲壯渲染得恰到好處。

實屬獻禮片中的典範。

...

不過,光有這些還是不夠的。

說得具體點。

以上這些元素,确實可以讓《風聲》成為一部成功的商業片。

但。

卻不足以讓它經得起觀衆長久的凝視。

真正使其成為經典的,還是裡面豐富而飽滿的群戲。

甚至說它是近11年來的“國片最佳群戲”,也不為過。

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鮮活而立體。

收發專員顧曉夢。

表面嬌生慣養、靈動柔弱、紙醉金迷,卻為了家國大義犧牲自己,扛下所有酷刑;

...

譯電組組長李甯玉。

表面自持冷靜、高傲清醒,卻在武田的“精神審問”下逐漸崩潰,甚至變得有些癫狂。

...

剿匪大隊長吳志國。

表面霸氣嚣張、沖動魯莽,卻行事沉穩有擔當,為保同志舍身入險。

...

司令侍從官白小年。

表面光鮮亮麗、伶牙俐齒,卻不過是位高者的一粒棋子、一個玩具,慘死于構陷。

...

軍機處處長金生火。

表面市儈谄媚、自私懦弱,卻有勇氣一槍打爆自己的頭。

...

僞軍特務處處長王田香。

表面狡猾殘忍、暴虐成性,實則隻是用暴力掩蓋内心的心虛和恐懼。

...

日軍特務機關長武田。

表面趾高氣昂、懷揣着重振家族的雄心,實則内心充滿了懦弱和不安。

...

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并非隻有一面。

而是随着故事的發展逐漸變得豐富具體。

這,本就讓影片變得更加深刻。

再加上片中一條條暗藏的情欲線——

李甯玉與武田、顧曉夢與王田香、顧曉夢與李甯玉、顧曉夢與吳志國……

暧昧中夾帶着一絲說不出的感覺,更為影片增添了一層厚重感。

...

如果說諜戰、懸疑、尺度是構成這部電影的外殼;

那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及複雜的人物關系則是使它鮮活起來的靈魂。

外殼塑造亮點,促進成功;

靈魂提升寓意,造就經典。

國産諜戰巅峰,便這樣應運而生。

>>>>演員夠絕

無論何時提起《風聲》,總會聽到這樣的評價:

裡面沒有一個人演得不好。

确實。

王志文飾演的王田香,一出場就令人脊背發涼。

審問地下黨時“皮笑肉不笑”的樣子,威逼利誘時漫不經心的語調……

每一句話、每一個舉手投足都讓人膽戰心驚。

...

...

五個主角也不用說,一個比一個會演。

印象最深的是幾人第一次在餐桌上發生沖突那場戲。

白天,他們每個人都單獨接受了王田香的審問。

審問中,一些人為求自保而指控了别人。

不料,晚飯前這些指控都被散布了出去。

餐桌之上,每個人都心懷鬼胎,憋着一股氣。

...

終于,金生火一拍桌子點燃了導火索,矛盾迅速升級。

金生火與白小年,顧曉夢與吳志國之間都展開了激烈的沖突,甚至大打出手。

場面一度劍拔弩張。

...

...

每個人的性格也随之更加多元。

最先挑起争端的金生火和白小年,事态嚴重後反倒秒慫。

膽小、懦弱的一面暴露無遺。

...

正直硬漢形象的吳志國,暴怒之下也會對女人動手。

沖動的一面随之顯現。

...

嬌俏柔弱的顧曉夢,和吳志國對峙起來牙尖嘴利。

柔弱之外,她也有聰明剛強的一面。

...

高冷理智的李甯玉,危機時敢沖出來擋在硬漢吳志國前面。

高冷之外,她也有敢于擔當的一面。

...

每個角色都随着事态的發展愈發鮮明立體。

而這,離不開演員們的精彩演繹。

五個主角的表演可以說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讓每一個角色都活了起來。

尤其蘇有朋那句“不信你硬得起來!”,堪稱神來之筆。

把白小年陰沉刻薄、虛張聲勢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緻。

...

除此之外,就連一向被吐槽演技的黃曉明,在片中的發揮也是可圈可點。

雖說略遜色于其他人,但他也演活了武田這個角色。

沒有流于表面,而是演出了武田内心的懦弱與自卑。

...

在這些演員們的演繹下,一場場精彩刺激的對手戲接連上演。

李冰冰與黃曉明“暗室審問”的戲份;

...

周迅與李冰冰“真面目相對後”的戲份;

...

周迅與張涵予兩次“商量對策”的戲份。

...

每一場對手戲,都堪稱教科書級别。

大量攝影機怼在人臉上的特寫,足以證明他們的實力。

不過,這卻并不都是憑老天爺賞飯吃。

為了演出人物的複雜性,他們可謂是都豁出去了。

為了表現李甯玉身處夾縫中神經緊繃的狀态,李冰冰特意學習了抽煙。

在拍攝現場,她也經常需要用喝酒來排解壓力。

用她自己的話說:“喝了酒之後人沒有那麼多負擔,也壯膽”。

而每次導演喊“咔”之後,她都要坐在那裡哭很久。

...

周迅在拍攝顧曉夢受刑那場戲分時,也曾一度崩潰。

而且在拍攝期間,每天收工之後她都會失眠。

甚至需要借助安眠藥入睡。

...

張涵予兩場受刑的戲份,也是把他折磨得夠嗆。

電刑的戲份,導演要求他開機兩秒就得有反應,而且第一個反應一定要大,後面再逐漸忍……

...

針刑那場戲,一共要紮12針,每一針的反應都要不一樣。

疼痛、發冷、發笑、吐血……

雖然最後呈現的隻有四針,但當時每一針的反應其實都拍了。

...

...

看着一個硬漢撕心裂肺的吼叫,真的瞬間就能讓人一身雞皮疙瘩,那得是怎樣的一種疼痛。

後來面對采訪張涵予表示:

“我當時想的就是生不如死,你隻能想到這個狀态。生、不如死。”

...

同樣下足了功夫的還有黃曉明。

他扮演的武田應該是一個壯漢的形象,但奈何當時的他身材偏瘦,穿起軍裝來不夠彪悍。

所以,劇組就為他做了個假胸。

結果,不服氣的他硬是去健身房練出了真的胸肌。

在拍攝現場,也經常能看到他鍛煉的身影。

...

不過,要說為影片突破最大的,還數飾演白小年的蘇有朋。

為了揣摩好角色的内心,他不僅找了京劇老師學習唱念做打,還會不斷嘗試用各種方式讀台詞。

片中有段他哼曲兒的片段。

那曲調、那身段,簡直就是昆曲名伶出身的白小年本年。

...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不僅在片中說話娘娘腔,在現實中也是這個腔調。

直到電影拍完後兩個月,才漸漸找回本來的自己。

而那場最重要的受刑戲份,他更是傾盡全力。

用他自己的話說:

“拍到後來我已經就完全瘋了,我也不太記得泡在髒水裡,那個髒水到底是什麼味道,反正就是豁出去了”

...

除了這些主角們,片中的配角也都是一頂一的老戲骨。

段奕宏飾演的漢奸,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台詞一出,就有内味了。

...

朱旭飾演的範老先生,一句台詞沒有卻不輸氣場。

...

吳剛飾演的六爺,每次出場都佝偻着身子,一臉谄媚的笑容。

雖然戲份不多,其塑造的漢奸形象卻深入人心。

...

石兆琪飾演的張司令,更是一個表情就震懾全場。

...

倪大紅飾演的清潔工,也是一句台詞沒有,甚至都沒什麼表情。

但就是這張“面癱臉”,加上一瘸一拐的步伐,卻直擊人心。

兩場戲份都讓人看得驚心動魄。

...

...

說是全員炸裂,一點都不誇張。

如今再來看那句宣傳語——

“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

似又多了一層含義。

風聲之後,再無國産諜戰巅峰。

而後面11年,也再沒見過這樣炸裂的群戲。

>>>>團隊夠強

《風聲》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

除了夠硬的故事、夠絕的演員,還離不開夠強的團隊。

首先,成員都是各個領域的好手。

導演,陳國富+高群書。

一個字,穩。

...

當初王志文答應參演該片,就是沖着導演陳國富來的。

作為頂尖的老戲骨,王志文這個人一向很嚴謹。

接片有一套自己的準則。

覺得人物不好,不接;情節不好,不接;看着導演别扭,不接。

唯一例外的就是這部《風聲》,連劇本都沒看過就接下了。

憑的就是對陳國富的欣賞,以及對其執導的電影《雙瞳》的喜愛。

...

服裝,請來了“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葉錦添。

攝影,請來了偏好采用手持攝影、擅于運用一鏡到底的包軒鳴。(Jake Pollock)

《七月與安生》、《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艋舺》、《武俠》、《星空》等作品,皆由其擔任攝影師。

...

音樂,則請來了日本作曲家大島滿。

還遠赴莫斯科找專業音樂團隊進行最後錄制。

...

其次,一切都隻為電影服務。

為了拍好電影,可以說每個人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甚至作出犧牲。

陳國富為了電影,放棄獨自執導的機會,主動找上高群書,采用雙導演的形式。

隻因他覺得,不同的人可以貢獻不同的專長,會對電影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就連高群書都這樣評價:

“我覺得完全是他的人格魅力,我相信中國絕對沒有第二個人能做出來這樣的事情。”

...

此外,作為出品方的華誼也是為影片下了血本,直接給出了無上限的預算。

所以,才有了片中各種浩大的場面。

為了展現開篇汪僞政府的“雙十節”的氛圍,直接搭了一條街道;

...

在懸崖峭壁上建古堡式的别墅;

...

逼真到看不出破綻的視覺特效……

...

雖說在故事上略有瑕疵,但影片的整體推進可以說幾近完美。

開篇用最短的時間引出故事背景和人物關系。

不到20分鐘,就将所有人物聚到一起。

暗黑的色調、懸疑的音樂、逼仄的車廂,瞬間就将觀衆帶入一種緊張壓抑的氛圍之中。

也暗示着這些人物即将陷入危險之境。

...

後面再用一次次審問制造矛盾,用一場場酷刑将矛盾升級。

緊張刺激,又寓意深遠。

不過,要說它處理得最妙的地方,還是結尾。

故事剛剛進行到三分之二,老鬼便顯了真身。

對于懸疑片來說,提前公布謎底無疑是緻命的。

如果結尾圓不好,鐵定爛尾。

但《風聲》不僅圓得很好,而且升華得堪稱完美。

尤其顧曉夢最後那段獨白。

無論重刷多少遍,再次聽到時依舊會讓人熱淚盈眶。

我不怕死,怕的是愛我者不知道我為何而死

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

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諒我此刻的決定

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

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

隻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隻能奮不顧身,挽救于萬一

我的肉體即将隕滅,靈魂卻将與你們同在

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

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

再看獨白外的畫面。

經曆酷刑都未曾掉過一滴眼淚的吳志國,卻在聽到顧曉夢的遺言時留下了淚水。

...

随後,影片轉到最後一個畫面。

那是顧曉夢和李甯玉到裘莊的第一晚。

到這,有些事情瞬間明了。

原來,從進入裘莊的那一刻,顧曉夢就沒想過活着離開。

她早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

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精神、一種信仰,讓她熬過了肉體的淩辱、意志的摧殘;

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也要将消息傳遞出去?

我想,應該就是那份對祖國無比堅定的熱愛和信念吧。

這也是影片傳遞出來的一種信仰。

導演陳國富曾在采訪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不管是華語電影,或者是外國電影,都不再創造神話。就是覺得反正這個世界都已經這樣了,就不要再相信那些過于美好、或者是過于有信念的東西。

但是我覺得電影應該要提供有理想、有信念的東西。”

...

确實是這樣。

無論世界怎樣變化,我們的世界依舊需要崇高和英雄。

更需要一份堅定不移的信仰。

11年前,《風聲》本是國産諜戰巨制的一次嘗試,沒想到竟一下子碰到了國産諜戰題材的天花闆。

11年後,它依舊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巅峰。

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

...

11年。

技術革新,道具升級,工業成熟,連影院的觀影體驗都被做到了極緻。

按理說,這本該是經典層出不窮的年代。

可回首這11年,爽片時常有,經典沒幾個。

是我們不行了嗎?

好像不是。

而是大部分人走着走着就丢了那份信仰……

文/小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