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迪士尼終于推出《花木蘭》的首版預告。
播出24小時,全球總播放量1.751億,在迪士尼動畫改編真人電影中列第二,影史所有電影排第七。
大IP就是大IP,不光“大”,下手還“狠”——
滿臉黑粉,猙獰嘶吼,神仙姐姐秒變進擊的土撥鼠。
額點花黃,臉塗紅脂,仿佛化妝失敗的我。
藍天碧草,夯築土樓,河南人花木蘭,被迪士尼移居胡建。
腦洞開得這麼大,網友也忙跟上,各種段子張口就來——
把郭芙蓉p成花木蘭,與佟湘玉作伴。
哈哈哈哈飄飄笑到頭掉。
但笑着笑着,我發現,有些人過于真情實感了——
各種長篇大論,質疑迪士尼的預告片沒完美還原古代軍營生活,不符合曆史。
質疑花木蘭的服飾妝容,太像日本藝伎。
而依據居然是“小說裡明明是……”
恕飄飄沒文化,你看的是哪一本《花木蘭》網絡小說?
甚至,已經有人建樓分析《花木蘭》的服化道還原水平了……
???
你們是不是都對“真人動畫”有什麼誤解?
如果這都要計較,那回頭看到木蘭救城,皇帝脫冠,萬民跪拜,木蘭辭掉了高官厚祿,沖上去給了皇帝一個大大的擁抱,騎着馬在丹壁上跑來跑去……還更要了不得了呢。
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對于影視劇的服化還原,這麼苛刻了?
又或者說,何時開始,我們一定要在童話裡找曆史、在演義裡瞎考究、在正劇中嗑愛情……
以至于每種類型的劇都看得不過瘾,都開始四不像了呢?
明明,我們以前不是這樣的啊。
有時在想,我們童年一些經典劇集,放在如今,大概都是會被歸為有害垃圾的——
《鐵齒銅牙紀曉岚》?乾隆朝你就整大拉翅?服化不走心!
《還珠格格》?清初中期,居然就滿口皇阿瑪?曆史不還原!
《紅樓夢》?漢服不夠考究,敢加戲裝元素,侮辱誰呢?
國産四大造型設計師——吳寶玲、楊樹雲、葉錦添、張叔平,也是要被拉出來罵的。飄飄曾用“一個巡海夜叉,三個鎮山太歲”來形容他們。
第一個要挨罵的,估計是“巡海夜叉”吳寶玲。
說她“巡海”是因為她審美經常不在線,雖然出過不少神仙造型——
《新白娘子傳奇》中,趙雅芝頭頂筷子、hold住三界的造型,是她設計。
《武林外史》中王豔别出心裁的樹葉造型,也是她的手筆。
《小李飛刀》林詩音頭頂插扇子的出位設計,她的得意之作。
每一個都談不上還原,但都足夠漂亮。
這些造型大獲好評後,吳寶玲就迷戀上給女主頭上插各種奇怪的東西,羽毛、塑料、羽毛扇子,外加臉上貼各種亮片。
小女孩看了根本控制不住寄己——
經常“出位”,就難免翻車。
回憶一下你童年,眼前一亮和閃瞎眼的造型?
沒錯,是她是她都是她——
美羊羊和喜羊羊?
火狐狸和綠孔雀?
紅鯉魚與綠鯉魚?
現在明白飄飄為啥說她“夜叉”了吧?
審美在線是神仙,可一跑偏就是魔鬼啊。
有發揮不穩定的,就有水平一直很穩的——
有“天下第一梳”美譽的,楊樹雲。
他做過幾部古偶劇的造型,比如《上錯花轎嫁對郎》。
作為唐朝背景的原著IP,這造型壓根沒奔着“還原”去。
但,誰敢說不夠美?
更何況,雙女主一柔韌一灑脫的性格,都寫在發型裡了。
而,即使是正劇,楊樹雲的重心,也是在美感和襯托人物上——
當初在有限的文字描寫下,為賈府上下的老爺太太、小姐公子、婆子丫鬟若幹人設計不同的造型。
聽起來,已經很難。
幹起來,更難。如何鮮明區分十二钗的身份性格,先就是個大難題。
他畫了無數手稿,先是從發髻形狀上鞏固形象。
劇中,林黛玉的造型一律是小巧的偏髻,突出婉約風流。
楊樹雲設計手稿與演員定妝照對比——
而薛寶钗的發髻,則圍繞着“正”和“圓”,體現自持端莊。
除了基礎的展現,還有各種腦洞大開,幫助演員無限接近人物。
一條牽引線,讓原本兇相的、一直演黑心地主婆的李婷老師,變慈愛的賈母。
我把她這個耷拉的眼睛,用好幾層紗給她都粘進去了
又做了一個牽引,貼上頭套
她終于如願以償的當上了賈母
大膽梳高髻,讓原本身材矮小的鄧婕,變氣場一米八的管家奶奶。
這就是我們夢幻象牙塔的構造者。
不論是閃亮的廉價公主,還是驕矜的貴族小姐,不論是嬉鬧喜劇,還是陽春白雪……每個形象,都有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法在裡面。
他們從來沒吹過自己有多麼還原,即使他們是萬分用心的。
誠如《紅樓夢》的服裝設計師史延芹老師說——我結合了中國曆代服飾的精粹,卻發現,是不可能完全還原原著的,隻能說,是還原精髓。
如此謙虛,隻因為抛去“服化”這層皮,肚子裡能賣的東西還有很多。
而,另外兩位“鎮山太歲”的垮台,正是從“吹還原”開始的。
或者說——若把影視劇比喻成一艘各方悉力合作才能運轉如龍的船,他們的豬隊友,不僅狀态疲軟,還常把他們推出去做擋箭牌。
而,當我們把他們從爛劇中抽出來,會發現,他們還是他們。
一向風格缥缈的“鬼才”葉錦添。
自2010版《紅樓夢》後,就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各種“扮戲子”“鬧鬼片”“銅錢頭”“青樓夢”的臭罵始終伴随着他的這些造型設計——
然而仔細看,造型設計和想法有嗎?有。
風格有嗎?有,既和他以往的作品一脈相承,又有新花樣。
像他以前的作品,哪個不詭異出挑?
這不美嗎?
不是衣服的問題,是穿的人不對。
是劇的“态度”不對。
回看10版《紅樓夢》,我不得不承認,這部劇在服化道上面可以說是獨樹一幟,風格鮮明。光影呈現,也相當有美感。
如果像《大明宮詞》一樣,坦白直言,這就是自己的大膽創意,就是一種正本之外的解構,我想無人厚非。
可,當它非要按頭觀衆接受它即《紅樓夢》,大觀園的姑娘就是這麼穿的。
薛寶钗就是操心命,所以瘦。
林黛玉開始胖,是因為後來生病想自殺時才慢慢瘦下來的……
大家就逐漸暴躁了起來。
造型替劇、替宣傳背鍋的,還有他——
張叔平。
近年常被拉出來嘲的“大師”,但實際,一貫的風格也沒變。
造型利落、無劉海啰嗦,喜歡和風,喜歡大面積使用純色。
對質感要求極高,刺繡立體,能呈現繡面光澤,不喜歡印染花色。
張叔平近年的另一個元素,就是披發+輕紗裁衣+大面積純色。
說到這,你腦子裡可能已經翻騰出無數仙俠劇廉價服裝了,但他們隻複制了張叔平的“形”,沒做到“質”。
張叔平有三個好處——
他的服裝面料,即使輕軟,但依然挺括。
再來,注重顔色搭配和層次感。
不會有穿件單衣就出來瞎晃的low感。
而且他的裁剪放量很大,袖廣衣寬,非常大氣。
雖然比起真正考究的古裝還是有差距,但比國産古裝劇常見的捉襟見肘,已經美好很多。
個人風格強烈,但,非要自誇“還原”,話就沒法接下去了……
在“我們最還原”風頭日勁的大環境下,很多根本不以“還原”為追求的劇,也跑來湊熱鬧。
于是,觀衆也就漸漸培養出“除了還原我不看”的粗暴習慣,強行按頭架空劇、戲說劇甚至童話,也必須臣服于他所謂的“還原”……
這潭水,越攪越渾。
而,一些真正想在服化上下功夫(當然,也稱不上完美還原)的劇,反而不太敢誇口了。
甚至做了詳細的曆史考究,也不得不改名。
《長安十二時辰》播出後,很多人問為什麼諧音化曆史人物?
你說為什麼呢?
畢竟,這是要給一些學曆史基本靠電視劇、至今認為草船借箭的是諸葛亮、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演義能手”“服化專家”看的。
每當水一渾,趁機摸魚的,就多了。
畢竟“還原”是朵花,是蜂都想叮。
于是這樣的對話,這樣的推文,這樣的營銷,近年是越來越多了——
“這劇節奏好拖沓……”
“我給你說,我們這劇服化太還原了!”
“這劇演員演技為0……”
“我給你說,我們這劇服化太還原了!”
“為什麼這些劇都是一個套路……”
“我給你說,我們這劇服化太還原了!”
……
在“還原大法好”的風潮下,已經沒有人認真思考。
這一次次稻草人邏輯下,到底是在掩蓋什麼?
明明是可以融入想象的劇,你為什麼還要猛吹還原?
而你說的還原,到底是準備怎麼圓?
是色彩高飽和,元素穿越,還猛吹自己還原晉國盛況?
是西裝裁得修身筆直,頭發染到飛起,還猛吹自己服化道考究?
是身為架空,卻想象力貧瘠,還猛吹自己哪哪都好?
我們也逐漸忘記了,看《天龍八部》時,你沒嘲過TVB的假景,配不上雁蕩山的氣魄;看《少年包青天》時,你沒嘲笑過它道具穿越,康熙通寶跑北宋;看《武林外傳》時,你沒嘲過它服化簡陋,幾件衣服來回穿……
當一劇之本還是劇本時,當一劇之魂還是表演時……
服化,是它華美的外衣。
有,則錦上添花;不精緻,也不妨礙觀衆看得起勁。
可,當“服化”成了一部戲唯一能推出來吹的東西時,我想,大家都應該帶點“劇商”去品品這糖衣炮彈。
到底是能當救命仙丹,帶領整部劇飛升呢。
還是隻是垃圾他弟給垃圾開門——垃圾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