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有驚無險。

Sir的想看榜,這部電影上過兩次。本該于9月12日上映的,可是卻緊急撤檔,一時間猜測不斷。

更引人聯想的是這兩雙眼睛——

...

...

嚴肅,笃定。

明确告訴你,這次不再是以往的文藝女神範,或貧嘴小男人。

他們眼裡看到了什麼?

今天答案終于正式揭曉。

不說說,行麼——

《吹哨人》

...

薛曉路導演,雷佳音、湯唯主演的話題之作。

先破題。

英文叫“whistleblower”,翻譯的話,是舉報者、洩密者、告密者、揭發者……

但哪一種,都不夠全面,不如直接就叫:吹哨人。

巧的是,就在電影原定上映的9月12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的指導意見》。

明确提出:建立“吹哨人”、内部舉報人等制度,對舉報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和重大風險隐患的有功人員予以重獎和嚴格保護。

...

...

一部現實題材,出擊民生痛點,與政策産生聯動的電影,讓我們無法不對它抱以更大的期待——

這根針砭時弊的刺,能刺入多深?

它造成的影響,又能在社會中波及多遠?

如今,時隔三個月,電影回歸。

目前知乎用戶給出了7.8分。

...

Sir第一時間看完後,最大的感受是——

驚喜。

遺憾。

而這兩者,往往都是關于同一件事。

...

首先讓Sir意外的是導演薛曉路。

大家對她的印象,普遍還停留在《海洋天堂》和兩部《北京遇上西雅圖》。

溫情、細膩、小清新。

《吹哨人》一開場。

是一個海邊party。

湯唯飾演的周雯,來自中國大陸;雷佳音飾演的馬珂,定居海外。

兩人浪漫邂逅,舊情複燃。

...

...

這劇情,聽着難道不像《北京遇上西雅圖3》?

然而很快你就發現,開場浪漫愛情喜劇的套路,都是導演的障眼法。

薛曉路這次要挑戰的,是國際範兒商業大片。

從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到非洲的草原荒漠。

從企業陰謀,到原始部落的地火爆炸。

從男女情感,到飙車、諜戰、懸疑的戲碼輪番上演……

...

...

...

如果說《北京遇上西雅圖》隻是異國浪漫情緣。

那麼《吹哨人》的野心則是——

以國際為棋盤。

上演一場中國棋手(子)們的博弈厮殺。

它所牽動的利益,難以窺測。

馬珂是澳洲某能源科技公司的華人中層,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在一次招待某中國能源企業的晚宴上,他遇到兩樁“怪事”。

其一,公司裡除了他之外的另一華人雇員Peter Wu醉酒闖入會場,對他喊“check the gate”(檢查門)。

...

兩人一直不對付。

但他為何要如此鬧場?馬珂并未多疑。

其二,是偶遇了自己的初戀情人周雯,此時已經是馬珂公司的合作對象,中國某省煤炭集團的董事長夫人。

兩人很快舊情複燃,一夜風流。

...

為何那麼巧?

為何她還這麼主動?

馬珂再次沒有多疑。

這個老實巴交的男人還停留在内疚中,想着怎麼跟老婆交代,卻沒有意識到,這兩件看似無關的事情,已經牽動了他的命運。

百因必有果。

“果”很快變成了“鍋”,接踵而來——

缱绻纏綿後第二天一大早,周雯就趕飛機回國。

結果意外失事,全體機組及乘客遇難。而她所乘坐的,正是馬珂公司旗下的航班。

...

意外之後,又一個意外。

之前大鬧宴會的Peter Wu,随後被發現死在房間裡,自殺。

...

而馬珂,此時作為公司唯一的中國人,被安排前往中國。

一方面,帶着周雯的遺物和骨灰,進行善後。

另一方面,帶着公司的合同,和周雯的老公鐘總,推進能源項目的合作。

...

...

結果鐘總沒有遷怒于他,還很通情達理地說:公是公,私是私,失去愛人我固然很心痛,但我們之間的合作關乎集團和呂漢全市人民的利益,不應該因此受阻。

好令人感動、好有大局觀的領導啊。

于是,馬珂成功帶着家屬的諒解,帶着簽署的合同,回到澳洲公司,順利成章地被重用、提拔。

但……

你不覺得好事來得也太詭異了嗎?

本以為走上人生巅峰,其實隻是噩夢的開始。

馬珂很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

對方的聲音是周雯!

她說她沒死,說一切都是陰謀,現在有人要追殺她,還讓他過來解救自己,還要他當“吹哨人”……

...

他該去嗎?

去。

意味着可能要賠上自己的家庭,在公司的大好前程,乃至性命。

...

...

至此,《吹哨人》的格局已經确立,懸念也埋下了。

先說出乎意料。

薛曉路這一次融合了多種類型,場面升級,懸念不斷反轉,再把國内外複雜形勢交錯在一起。

的确是國産片一次大膽的嘗試。

要對标好萊塢,就像姚晨在首映上說,能在這樣的商業電影裡,看到主角都是中國人,令人驚喜和敬佩。

雖然不足之處也能看到,比如類型多了,但節奏安排不夠緊湊。

...

那麼,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呢?

Sir的遺憾就更多一些了。

...

不得不說,兩位主演同樣也試圖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故事發生在澳大利亞,電影幾乎全程在國外拍攝,從澳洲,到非洲,再回到國内,牽涉的能源技術安全問題。

角色,也并不單純。

在事後的采訪中湯唯說,她扔掉了以往愛情故事裡角色弱不禁風卻内在堅韌的習慣套路,挑戰了一個充滿背叛與反背叛的複雜人物,在城市的溝渠中摸爬滾打。

...

...

周雯對馬珂,絕不隻是舊情那麼簡單。

還有利用、欺騙和色誘。

她讓他給個銀行賬号,滴,1000萬入賬。

錢從哪來?

她讓他到非洲調查真相,拿到新證據。

就為了當一個賣命不讨好的吹哨人?

電影的反轉,有點狠。

雷佳音的改變也不小,大部分台詞是純英文對白,為此,他提前一個月就必須背好台詞,并且反複琢磨。

提前半個月進組,在拍攝的片場都還有着口語教師随時培訓,力求去掉口語中的東北碴子味。

他在片中演繹的是一個小人物的掙紮和蛻變。

被半蒙半騙,當了吹哨人,千辛萬苦找到了真相。

但,面臨的是什麼?

...

是公司倒打一耙,搶先出手。

說他所謂的“舉報”不過是敲詐。

原本提拔他的上司,不僅解除了他的職務,還拿孩子來威脅。

...

上司,同事,朋友,甚至家人都不理解。

在社會意義上,馬珂徹底出局,被碾成了粉末。

...

這才是電影《吹哨人》故事的另一面。

“吹哨人”的代價。

在真相未明,是非未清之前,個人早已經先身敗名裂。

現代人所謂體面生活,正常工作,甚至是家人安全,在決定舉報的同時,頃刻間灰飛煙滅。

即便你有證據,即便你占着道理。

理解了這些,才能理解國務院文件中的:“予以重獎”和“嚴格保護”的含義。

獎勵和保護,為的是抵消什麼?

是風險,是犧牲。

因此,在面對公司這種龐然大物的時候,個人的力量太過渺小,必須要整個社會有制度地給他們做後盾。

...

否則。

當一個企業“犯規”時,哪個員工敢“吹哨”?

你吹了,就有可能是“诽謗”“敲詐”,即使要訴諸法律,個人有限的财力和公司強大的法務相比,又怎能真的“平等”。

近的。

如暴力解約,251事件。

遠的。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中,曝光者蔣衛鎖,2012年被人刺殺。

2008年感動中國的候選人,藥品打假人高敬德,2011年死亡。

同為“結石寶寶”的父親郭利,因控訴雅士利集團,被反訴敲詐,2011年被判入獄,2016年被改判無罪,獲得國家賠償但也忍受了五年牢獄之災。

還有更多的名字,李國福,龔遠明,呂淨一,李翔,王克勤……

而這,也是電影《吹哨人》在好萊塢動作大片之外,第二層意義。

聚焦到那些能夠說出真相的無名英雄,喚醒被普通人忽視掉的記憶。

...

...

最後再談一談,為什麼說《吹哨人》的驚喜和遺憾是一回事。

首先。

上映本身,已是驚喜。

而且上映後的尺度也不小。

Sir本以為,《吹哨人》的故事安排在海外,雷佳音吹哨隻是對外企吹而已。

然而電影并沒有回避國内利益勾結的反腐問題。

片中周雯的丈夫,國内大型能源集團的一把手,對應什麼樣的行政級别,電影中沒有明說,你也能自行揣摩。

...

《吹哨人》能夠把這樣一個人設定為反派,不簡單。

然而遺憾也顯而易見。

他所做的那些見不得人的事,無法直接拍,隻能通過周雯去表現,賄賂、洗錢、做假賬……

我知道了他那麼多的事情

我活着

他永遠都不會踏實

...

也就是說,電影所對抗的那股力量,是被虛化的。

最直接的例證就是——

雷佳音,澳大利亞墨爾本;

...

湯唯,中國“呂漢”,一個虛構的地名。

...

...

“呂漢遇上墨爾本”這氣勢一下就弱下去了。

可是不弱下去,行嗎?

《吹哨人》是一部反腐題材的商業片,驚喜于此,不足也注定于此。

同時,反過來看。

《吹哨人》的不完美,也是它的某種驚喜。

在宣傳的時候,主演雷佳音曾在微博上說過這樣一句話:

看湯唯忽悠大傻小子。

這是雷佳音的調侃,但也是馬珂這個角色的定義。

...

如果是黑白分明,一正一邪勢不兩立,那容易理解。

但馬珂,是一個在偉大與渺小之間,會害怕,會動搖的普通人。

他不完美。

而且一開場,他還帶上了道德瑕疵。

電影裡,無數次展現出了馬珂的猶豫與疑慮,周雯的狡猾和心機。

...

不得不說。

這種不完美,是導演有意藏在故事裡的一根刺。

當你看到周雯和馬珂。

一個是污點證人,老公幹過的那些事她也牽涉其中;

一個把妻子和孩子抛在家裡,和前女友攜手闖天涯,一路暧昧……

...

心裡難免不爽:這叫怎麼一回事嘛!

但這“不爽”,重要麼?

那要看和什麼比。

還記得周雯代表的那家中國企業麼,《吹哨人》中最大的矛盾,就在于中國企業想引進澳洲公司的技術。

而這項技術的災難性後果,仍未得到嚴格評估。

國内幾百萬人的生命财産安全,被置于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之上。

...

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去追究個人私德?

要知道。

這恰恰是無良企業的公關策略——

抹黑當事人,試圖轉移話題,混淆視聽。

是吹哨人,還是敲詐者

...

《吹哨人》用不完美的兩個主角,将現實話題,推向更深遠的地步——

我們不僅鼓勵吹哨人。

更要提防所謂的“完美受害者”或“完美吹哨人”論。

一個人不完美,他就不能被同情嗎?

一個人犯過錯、有過瑕疵,就不能挺身而出,代表公衆利益吹哨了嗎?

如果我們真要對這些人的道德窮追猛打。

那麼最終被撲殺的,遲早會輪到我們自己。

...

是的。

正因為一個普通的人,沒有力量對抗龐大的機器。

一個不完美的人,無法面對完美的指責。

所以吹哨人更需要電影的普及。

需要我們的關注。

需要法律和體制的保駕護航。

讓一個再渺小的人也能憑借做出偉大的事情而接受稱頌,一個再有争議的人也能夠在某一刻成為英雄。

幸運的是,相比于過去讓人心痛的案例,國家已經逐步開始重視“吹哨人”的作用。

2014年證監會出台的《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舉報工作暫行規定》,規定獎勵比例有1%,但不超過30萬元。

...

2016年,上海市就頒布了《上海市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鼓勵舉報、獎勵舉報人。2017年,上海網紅面包店Farine使用過期面包遭到員工舉報,一次性獲得12萬元獎勵。

...

...

今年的“吹哨人條例”出台之後,更多行業,地方開始跟進。

比如《泰州市食品生産環節食品安全失信違法“吹哨人”制度》,這一創新做法一經推出,就立刻收到了“吹哨人”10多件投訴舉報。

一步步印證,“吹哨人”制度的重要。

有人也許要問,法律是法律,吹哨人是吹哨人,我又能做什麼?

對,就像電影裡所呈現的,那一個個平凡的人。

之于這個社會,意義又是什麼呢?

Sir想說,正是我們平凡的每一個人,在摸爬滾打中,把累積的大山一點點搬動。

也正是我們平凡的每一個人,共同組成了不平凡者的後盾。

對所有顫抖的良心說一句——

勇敢點,我們在。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