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冶/文        源于網絡/圖

7月底去看“哪吒”這部影片,其實不是出于我的建議,而是家人在朋友圈看到宣傳、在購票網站看到這部評分高,說去看看,那時我完全沒有料到,“小哪吒”來勢洶洶,後來票房跟坐了火箭一般蹭蹭攀高,打破一項又一項紀錄。

不可否認,它是優秀的,各方面都均衡,節奏快,畫面美,打鬥溜,中間讓我分神的隻有一處地方,是在哪吒第一次見到敖丙前,他一直在家裡鬧鬧鬧,看得人有點煩躁。在我看來,劇情方面還有待進步的空間,但隻是微瑕,掩蓋不住它的耀眼光芒。

出來影院,我有兩個念頭,一個是,想再看一次,另一個是,這部片子拔高了國産動畫電影整體的基準,以後,看誰還敢在這個領域渾水摸魚。

從“三大”(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開始,普遍的認識都是國産動畫電影崛起了,到白蛇的時候,畫面和技術沒的說,故事卻講得糟糕,有形無神,讓人唉聲歎氣不知說什麼好,再到如今的哪吒,我暗自欣慰,嘿,穩了,國産動畫電影的整體質量,穩了。而白蛇跟哪吒一樣,當時也是身邊朋友提議去看的——這是一個可喜的信号,至少證明,以我自身的情況為例,大衆觀影者在選擇電影時,會把國産動畫跟其他影片同等看待去挑選了。

猶記得幾年前我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一部令人驚悚的國産3D動畫電影,片中所有的動物身上都是光溜溜的,沒有毛發的特效,動作僵硬,故事完全看不下去,但它的名字有一點印象,大概宣傳力度不錯,或是拿了什麼獎項。宣傳得好,得了什麼獎,完全抵擋不住那種惡寒啊,為了掙補貼或者是撈一把就跑,山寨、抄襲、粗制濫造的作品太常見了,那幾年,提起國産動畫,大家口徑特别一緻,沒有哀其不幸,隻有恨其不争。

由電視動畫劇集積累起來人氣的少兒向國産動畫電影,比如某羊和某熊,其實畫面和劇情各方面也是不錯的,我想,之所以讓人不滿,是那麼多年了,市場還是隻有少兒向動畫電影,獨立的、純粹的、電影形式的動畫,本不該這麼狹隘。

真正在認真做動畫的人,憋着一股勁兒呢,隻是,即便是到哪吒的制作,提起來還是一把辛酸淚,一路來,這些電影衆籌、停滞、延期等等讓人揪心,“大聖”“大魚”哪個不是這樣走過來的,我恍惚記得“姜子牙”也預告很久很久了,原來還隻活在哪吒的“彩蛋”裡。是的,這條路,太艱難了,靠的是制作人們生扛起來的不滅熱血和熱愛啊。

終于,終于,國産動畫電影已經發展到如斯地步了,讓人猛然一醒為之驚歎驕傲的初級階段已經過去了,我相信此後值得期待更好質量、更高标準的作品,也隻有這樣的作品,人們才會歡迎。

積聚着力量爆發的國産動漫行業,不管是漫畫、劇集還是電影,已全面地成長起來啦,熱望和追求,不會自欺欺人,從來不會。

哪吒,扛起大旗,沖啊,前輩劈開的路,後輩的目光凝視,都是熱切滾燙的,很高興你走到了這裡,很堅信你們會越來越好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