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電影《八佰》終于以救市之姿正式亮相;甚至提前開始點映,試圖以高口碑去掙得一個高票房。但在很多影迷心目中,那被删減的13分鐘卻始終是繞不過的坎。

...

而在真正看完本片後,我還是非常想推薦給大家。今天這篇文章,我隻談及電影本身,至于曆史真相及意識形态的争議,就交由每位觀衆自行去判斷吧。

...

這部影片的投資高達5.5億,于三年前在蘇州和甯波拍攝,曆時230天,一度超過最初計劃的拍攝周期。事實證明,這樣高成本的投入确實讓影片的質感有了肉眼可見的效果。

...

劇組為1:1還原真實場景,曾挖出一條200米的“蘇州河”。單論成本投入,《八佰》在整個華語影史上可算是名列前茅。大到戰場的凋敝與破敗、對岸租界的燈火輝煌,小到每把槍械、每件服裝,都極力還原出當年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

作為全亞洲首部使用Alexa65毫米 IMAX數字攝影機拍攝的影片,《八佰》以其優質的畫面效果和豐富的細節呈現,為我們帶來更為沉浸的觀影體驗。知名攝影師曹郁擔當本片攝影,曾掌鏡《南京!南京!》的他以豐厚的經驗完成了攝制工作。

...

縱觀《八佰》中的攝影,無論是色彩還是光線都頗為考究,泛綠的色調和出色的光比構成了影片的視覺基調,與優秀的配樂共同傳遞出慘烈而悲壯的氛圍。

我們完全可以說,作為一部超大規模的國産商業巨制,在“硬件”條件上,《八佰》已經做到了極緻。

...

影片改編自曆史真實事件,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整整四天四夜,八百壯士堅守着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日軍的進攻。

...

影片在叙事結構上按堅守的天數分為四個小節,而整體的叙事節奏其實并不穩妥,事件之間的連接比較生硬和跳躍,部分角色的故事線也并未做到有始有終。

...

但影片清晰的線性時間,還是非常容易讓人理解的,每一天也都各有側重點。第一天着重展現内部群像,第二天引發第一個高潮,第三天的護旗段落成為第二個高潮,第四天則以撤退作為第三個高潮并結束。

...

作為一部主旋律戰争電影,在《八佰》裡,你會看到每個角色都各有各的性格,他們有優點或缺點,有各自的成長弧光,甚至也有可能會讓你讨厭(比如張譯飾演的“算盤兒”)。但具體來看,影片又以充分的細節讓你理解了不同角色的苦衷。

...

作為一部戰争片,最基本的核心便是反戰。本片對于戰争場面的處理非常寫實,槍彈的無情都被直觀地表現出來。對于侵略者沒有妖魔化,但另一方面也注重表現了他們的惡與殘忍。

...

在寫實基礎上,影片又頗有巧思地引入了超現實的元素。以三國時期的趙子龍長坂坡之戰為基礎,借以皮影戲、白馬、對岸的戲台和影片中的某位主角共同做了一次互文。

...

最初白馬受驚逃跑,主角一直怯戰。“關雲長更多是兄弟情義,趙子龍才是保家衛國”。後來白馬回歸,當了一次謝晉元的坐騎。最終更以白馬為全片收尾,将希望與光明寄托于此。

...

如果影片僅僅如此,也隻能說是一部制作良心的大片而已。真正賦予本片新意的,則是将對岸租界群像加入到叙事中去,以浮世繪般的呈現手法側寫戰争。愛國學生、賭場老闆、知識分子、外國記者,他們對于戰争的不同反應,最終也反過來展現出戰争對于他們的影響。

...

這種手法一來可以豐富影片的厚度,另一方面也完成了一種觀看上的隐喻。如果我們将身處租界的群像理解為觀看者,那麼銀幕之外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觀看者呢?由此,北岸的倉庫似乎才是虛構的戲劇,南岸租界則反而成了真實的部分。

...

外國記者制造了飛艇的視點,他們觀看着事件的發生,加工并虛構出另一種“真實”,進而傳播到世界各地。辛柏青飾演的記者在進入四行倉庫後,就以相機不斷地連接起虛構和真實;而原與日軍有聯絡的他,最後也被觸動并改變。

...

原本作為“看客”的租界群像,因目睹北岸倉庫英勇抵抗的發生,也由此爆發出強烈的愛國熱情。幾乎每一個人,都力所能及地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固然電影總會有虛構,但湧動期間的情感終究是假不了的。

...

因審查而做的删改,似乎也在有意無意地為這一觀點做着服務。在第三天的護旗段落,攝影機幾乎從始至終都沒有直視那面旗幟,總是在回避或遠遠的觀望。表面看是護旗,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作是在和“不存在的對手”争奪叙事權。

...

第四天則最為有趣,因為上級傳達的命令,留守倉庫的戰士們需要撤離并進入租界,信号則是燈的熄滅。而一旦成功進入租界,就意味着生存下來,因為活着,也是一種勝利。

...

本片當然還有更為深層的表達,就如影片中黃曉明的那句台詞:“戰争的背後都是政治”。最後也點破了保衛四行倉庫似乎存在“作秀”的成分,這恰好也符合了兩岸的空間結構以及之前的觀看隐喻,“一切交給後世去說”。

...

但在我們心目中,為保家衛國不懼犧牲的人,無論如何都值得後世的尊重。這也是我最後想說的,請務必去看《八佰》,因為真的值得。

...

作者| 德卡的羊;公号|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