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屆台灣金馬獎,影片《七月與安生》獲得了7項提名,最終周冬雨和馬思純憑借相互成就的表演雙雙奪得了最佳女主角。三年後,導演曾國祥帶着原套班底拍攝了《少年的你》,講的是性格内向的優等生陳念(周冬雨飾)遭遇校園欺淩,後被認識的街頭混混小北(易烊千玺飾)保護,兩個單親少年彼此慰藉,一起走出生活陰霾的故事。不過這次雙生角色變成了周冬雨和易烊千玺,影片最出彩的仍然是主角的表演。

周冬雨笑起來陽光明媚,哭起來楚楚可憐,杜絕了之前動不動嘿嘿傻笑的随意表演,如今她駕馭起那種外表清新柔弱,骨子裡又酷又堅強的女生還是蠻準确,不僅有小女生的靈動,眼裡也多了故事和克制,像極了以前的桂綸鎂。

再說易烊千玺,他的演技在《長安十二時辰》裡得到了初步肯定,飾演的李必是溫潤如玉,心系國家的翩翩公子,其少年老成的形象跟他很契合,台詞形體都過關。易烊千玺眉骨突出,眼神凜冽,緊閉的嘴巴和嘴角的梨渦讓他身上兼有沉穩和熱血、陰郁和陽光兩種矛盾氣質。

總之,他們都長着一張超級适合大銀幕的臉,并且靠極其考驗演技的哭戲感動觀衆,撐起了整部電影。陳凱歌曾說:“表演最重要的是展現人物關系”,《少年的你》中陳念和小北兩人的四場對手哭戲完全符合這點。
第一場是小北被人打得鼻青臉腫,兩人躺在床上聊天,從來沒有向任何人袒露過心事的小北突然向陳念說起童年,媽媽為了其他男人抛棄了他,說到傷心處,一滴眼淚就從眼角滑下來流到了耳朵裡,陳念也流淚了,這種無聲的落淚讓她真正對小北同病相憐起來,是理解和愛的開端。

第二場是小北看到陳念被欺負後精神恍惚地蹲在地上訂書,非常痛心,當下抄起鐵棒要去給她報仇,陳念跳起來拼命抱住他。這場戲需要極強的爆發力,陳念前半程眼神失焦、動作機械,說明她在逃避自己剛剛受辱的事實,而小北看到這一切,他的火要“噌”一下湧上頭,表現出失控,而後半程陳念用更大的脾氣鎮住小北,後者則痛苦地隐忍,讓兩人痛哭擁抱的場景呈現出相濡以沫的感覺。


第三場是小北決定為陳念頂罪,因此假裝侵犯她,讓警察抓走他。兩個人中隻能活一個,一方要做出犧牲,一方偏不讓另一方做出犧牲,此類場景很多電影呈現過。令人印象深刻的有《這個殺手不太冷》,萊昂讓馬蒂爾德從通風管道逃生,不斷地寬慰她,把她往裡推,馬蒂爾德表現出一個小女孩的驚慌拒絕,邊哭邊往出爬,考慮到後頭警察就要殺進來了,這樣的糾纏讓觀衆既感動又緊張得捏了一把汗。

還有《泰坦尼克号》傑克把生還的機會讓給肉絲,身子浸在冰冷的海水裡向她做最後的告白,死屍遍地的海面上寂靜無聲,仿佛世界盡頭,着實賺人眼淚。

《少年的你》這場戲的戲劇張力稍稍遜于前兩者,但陳念邊說邊笑但又萬般留戀的神情,配上不自覺流出的眼淚,特别有感染力,而小北頭上的汗珠也顯示了他神經緊繃的狀态,演出了愛人間的生離死别。


第四場可以說是影片中最點題的鏡頭,陳念來監獄探望小北,兩個人的臉隔着玻璃彼此疊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面對面默默哭泣,陳念又哭又笑,小北則是似哭似笑,他們心有靈犀,成為了一個人。

一出情感真摯的哭戲會給人豐富的觀感,就像電影《甜蜜蜜》,張曼玉飾演的李翹看到已死豹哥身上的米老鼠,她的反應有很多的解讀的空間,對往日的追憶,永失我愛的酸楚……很打動人。

無疑,周冬雨和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裡的表演足夠真摯,真摯到讓人覺得導演在壓榨他們的感情,也在操縱觀衆的情緒,鏡頭多次特寫到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眼睛,嘴唇,側臉,鬓角發絲,臉上的雀斑,帶着某種偷窺癖,把觀衆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來,陷入沉浸式的觀影體驗,這樣,他們鬧,觀衆跟着笑,他們哭,觀衆也跟着哭,這種強烈的共情讓人心潮澎湃之後反而對劇情本身沒什麼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