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一切之所以能存活,

都是因為他的平衡系統。

——《雪國列車》

...

文丨舊故麻袋

最初聽說《雪國列車》要拍劇版,說實話,還是挺興奮的。想着沿用美劇的形式重新将劇情解構,應該會别有一番風味,很有特點,至少是“特别的存在”。但也有過一些憂慮,想着以劇集形式呈現會不會造成一定的拖沓,故事情節的添油加醋。

...

所以劇版《雪國列車》有且隻有兩個極端,要麼驚喜,要麼稀爛。


那在說起劇版《雪國列車》之前,就不得不先提起它的原版電影《雪國列車》。

...

影版《雪國列車》劇照

影版《雪國列車》出自韓國鬼才導演奉俊昊之手,他的《寄生蟲》剛拿下今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他的《殺人回憶》一直都被封為“神作”,至今還流傳着這部電影的傳奇故事。


奉俊昊的電影都有一個特點,不拍“好拍的電影”,隻拍“對味的電影”,屬于他的對味就是“創新和現實結合”,《殺人回憶》是,《寄生蟲》是,《雪國列車》也不例外。

...

影版《雪國列車》劇照

在他的導演生涯裡,《雪國列車》并不是最出彩的,也不是最有特點的,但電影裡表現出的末日殘酷值得深思,即便不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也值得被拿出來說道說道。


電影《雪國列車》是根據法國漫畫《Le Transperceneige》改編,講述為了應對愈演愈烈的溫室效應,世界各國在2014年發射了代号CW-7的冷凍劑,誰知卻将地球推入了萬劫不複的極寒深淵。大多數的人類死于寒冷與恐慌,隻有數千人登上了威爾福德工業開發的列車,成為永不停歇的流浪者。故事就圍繞着這列人類最後希望的列車展開。

...

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好,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一道理即便是到了人類臨近的末日也依舊成立。整個人類群體濃縮在這一輛列車上,每一節車廂的人都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

列車上的人雖然在末世擁有了穩定且獨立的生活空間,但車頭和車尾的人卻過着天差地别的生活。毫無疑問,列車隐喻着人類曆史上的一切階級社會。


車頭的人大多是貴族和政要,衣食住行怎麼驕奢怎麼來,會有專門的廚師替他們烹饪,會有專門的人員為他們的生活起居服務,他們會開舞會,逛酒吧,好像末日對他們而言并沒有本質的影響。

...

車尾的人大多是貧民,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吃穿分配少不說,還受着非人的待遇,久而久之,民憤四起,為了獨立和自由,他們發起過數次暴動,但都以失敗告終,為了去到車頭,車尾的人不惜一次次揭竿而起,為自己的未來而戰。

...

那麼劇版呢?劇版的劇情梗概其實和電影的相差不大,隻是做了略微的改變,但最大的bug就在于男主的選角上,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倒不是因為黑人小哥的演技問題,問題在于他撐不起一個男主的重擔,人物過于刻闆和模式化,沒有展現出原本在劇中男主該有的血和肉。

...

階級的差異仍是劇版《雪國列車》的最大矛盾之一,這一點和電影無異。

車尾的人為“賤民”,生活環境肮髒,昏暗,饑寒交迫;

...

而車頭的人身份高貴,享有優質食品和明亮的生活環境,還有随時随地招之即來呼之即去的服務人員。

...

“管理員”給車尾通報消息時,車尾的人需要跪着聽,階級的壓抑相對于影版,劇版要來的更加深入骨髓。

...

其實初看,劇版和影版沒有太大的差别,除了沒了主角魅力的男主,其他尚且還過得去,階級問題尖銳,打鬥刺激,整個列車給人的感覺就是壓抑。

...

但在不經意中,劇情好像還是走歪了,它不再是一部底層人民揭竿而起的反抗劇,而是變成了一部尋找殺人兇手的懸疑劇。

...

男主也不再是車尾的反抗核心,而是搖身一變成了偵探,人設變了,劇情的味道也就變了,沒有刺激的車尾抗争,隻剩《雪國列車》的一具可有可無的軀殼。

...

劇版還是奉俊昊監制的,編劇還有10人之多,連奉俊昊本人也參與到編劇中,但沒有想到為了與影版做區分,劇版做出了如此大的改動,讓劇版的劇情變得套路化、格式化、模闆化,美劇擅長懸疑,但把懸疑強加在末世題材上,總感覺有些違和。

...

原本最炸裂的“向車頭進攻”,一節又一節車廂的攻讦沒有了,轉而成了偵探破案劇,不禁讓人覺得劇版舍棄了影版最精髓的部分,轉而換了一出最不出彩的懸疑劇情。


多少會有些失望,多少會有些生氣,因為是通過電影的喜歡才來看劇版的改編,卻沒想到能改編成這副鬼樣,想到可能會爛,沒想到會這麼爛。

...

所以說無論是電影的劇版還是電視的影版,都應該在尊重原版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别穿插其他隐性劇情,并把主線給破壞了,這會讓原版的原汁原味變了味,改編的好也就罷了,最怕這種可有可無的劇情,糟踐了一部好的劇情框架。

...

劇版《雪國列車》沒拿到好分數,一點也不虧,一個字: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