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聽到了你們的打call。

...

多少年,沒有這樣對一部港劇激動不已。

它仍然是TVB拿手好菜,但早已跳脫窠臼;

它說出我們最關切的問題,但你在電視上又絕少能看到。

港劇。

我們依然可以相信明天。

《白色強人》

...

足見TVB近年來最大野心。

陣容彙集——

三屆視帝郭晉安,無冕之王馬國明,“最佳女朋友”唐詩詠、視後李佳芯以及長腿女神張曦雯,加上老戲骨姜大衛和蔣志光。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郭晉安離開TVB前的最後一部電視劇了。

相信每一個TVB的粉絲都沒法不為這份情懷買單。

而偏偏。

《白色強人》質量還格外能打。

...

用脫胎換骨形容這部劇不為過。

怎麼講?

以往的TVB,雖說自成一派,但難免給人一種室内舞台劇的小家子氣。

沒辦法,底盤小,能用的布景就那麼幾個。

衆所周知,TVB劇有一個互通的“宇宙”——

十年前《珠光寶氣》用這棟别墅,十年後《溏心風暴3》還是這棟别墅;

拍警察局外景永遠都是油麻地警察局;

古裝後花園,就一定是那個九曲十八彎的橋。

...

...

...

一套标配,什麼劇情都通用。

TVB就隻能在這麼小的手掌心裡翻跟鬥了嗎?

不。

《白色強人》首先讓人耳目一新的,就是它敢于跳出一片天。

直接上圖——

...

是不是感覺大氣、開闊、真實多了?

這正是港劇裡少見的空間縱深感。

布景變大變精緻了,專業當然也得跟上。

《白色強人》沒有丢掉TVB傳統職業劇的威嚴,而且還把專業做到了極緻。

全劇大大小小的手術超過100場,以整部劇25集來算,平均每集至少有4場手術戲。

創下香港電視劇之最——

有史以來最多手術場面的醫療劇。

...

連指導醫生都說——

我職業生涯裡做過的手術,你在劇裡幾乎全都做了一遍。

手術場景多還不夠,細節也得做到精。

主演在拍攝前全部經過專業培訓,且拍攝期間一直有顧問醫生在旁指導。

每個場景醫生都得詳細講解起碼半小時,演員一個手勢,一根線錯了馬上會被糾正。

别說第一集就看得Sir頭皮發麻的開腦手術,連道具用的心髒模型,都真的會動。

細緻程度到連急救後地闆上的一片狼藉都沒有放過。

友情提醒:

下面的圖片可能會過于真實,如有不适者請用手部遮擋迅速劃過

...

...

...

當你終于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布景而出戲,驚喜才剛剛開始。

...

用主演馬國明在訪問裡說的話來形容《白色強人》。

這是一部沒有“師奶”元素的新型TVB劇。

師奶是粵語裡家庭主婦的意思,所謂的“師奶”元素也就指TVB擅長的家裡長短、狗血愛情、豪門争産、催淚煽情這些元素,僅供茶餘飯後消遣、拍攝容易且出錯率低的電視劇題材。

但在《白色強人》裡,這些基本缺席。

就算是愛情線,到了第七集,你才看到一個有點那啥的眼神。

...

如果說TVB過去的醫療劇基本都圍繞在醫生和護士如何盡心盡力地救人的話。

《白色強人》的核心,是醫療體系内部的權力沖突。

副院長兼腦神經外科主管醫生楊逸滔(郭晉安 飾),意圖通過醫療改革把公營醫院“明成北”市場化,改造成一間集資超過百億的醫療王國,更觊觎成為最高掌權者。

但4年過去了,就是沒有通過決議,毫無進展。

這二十年來,有多少個學者

多少個專家,提供過多少個方案

最終都無疾而終

責任不在香港800萬市民身上

而是你們這些決策者

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

繼續苦等?

他自有手段。

一次,議員的太太手術危急,而他是這方面最資深的醫生。

面對議員焦急的請求,他卻悠然地說,這台手術,由他的手下Patrick負責。

...

暗示再明顯不過——

要我親自上陣可以。

但條件,你懂的。

所以楊逸滔是大反派?

先别那麼肯定。

他的反對者,也不是省油的燈。

...

院長呂仲學(姜大衛 飾)堅決不同意将醫院改制。

不是投反對票那麼簡單。

一個槍傷的患者,在楊逸滔為其做完開腦手術後,因為并發症死亡。

雖然醫療仲裁結果是楊逸滔并沒有過錯。

但呂仲學卻說,現在家屬鬧得那麼兇,外面風言風語很多,還是請你封刀吧。

真是為了維護醫院的聲譽?

難說。

...

看上去最像好人的。

是這場鬥争裡的中立派,心胸肺外科主管醫生唐明(馬國明 飾)。

他不關心醫院是公營,還是上市。

一心隻在行醫救人上。

...

左、中、右。

三人的立場看似鮮明。

但《白色強人》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打破非黑即白的分野。

楊逸滔雖然用做開刀為條件,威脅議員,讓他改變立場。

但最先妥協的卻是他自己。

嘴上說不做手術,但身體還是很誠實地來到了手術室前。

...

而呂仲學之所以那麼強烈地反對醫改,其實是怕醫院上市後,盈利的追求會令看病變貴,看不起病的人增加。

為了阻止醫改通過,他甚至隐瞞自己的癌症病情。

...

實際上,劇中并沒有絕對的反派。

隻是對于醫療制度看法有分歧罷了。

你會發現,在這場權力鬥争裡,醫生們不再是一股熱血,一意孤行的理想主義者,而是一個個有欲望、有手段、有壓力、有困難、有人性的醫生。

醫院也不再是以往那個包容新人成長的象牙塔,而是不見硝煙的戰場。

人物極力地“去神化”,正是Sir覺得《白色強人》令人驚喜的地方。

在劇裡,你看不見力挽狂瀾的天才,看不見平步青雲的主角光環,也看不見激動人心的醫學奇迹。

面對高難度的手術,《白色強人》沒有像大部分醫療劇那樣拍得跌宕起伏,以燃爆的成功來結束。

就算已經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也仍然坦誠“我沒有把握”。

...

被問到有否特别的方法救人,他們也會毫不掩飾地說“沒有”。

...

他們并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強。

因為醫生不是聖人,他們能做的,隻是“盡人事”。

在力所能及的狀态下,作出最佳的選擇罷了。

是不是,有權力欲望的醫生就不是好醫生?

是不是,承認自己能力有限的醫生就不是好醫生?

是不是,清醒冷靜到無情的醫生才是好醫生?

真正的強人,不是無知地橫沖直撞,而是認清現實後,仍然能堅持下去。

...

醫療劇的扣人心弦,說到底,不是劇情有多麼精彩。

而是它牽涉到我們每個人關切的現實。

你看或不看。

它都在那裡。

這也是TVB少見地停止了原地打轉,走到更廣泛的社會新聞中尋找題材。

第二集,唐明在幫一位女士進行心髒移植手術的過程中,突然被告知該女士跟捐贈者的血型不吻合,但唐明并沒有遵守醫療守則停止手術,而是決定繼續。

最後雖令張女士生命延續半年,甚至直到生命盡頭也感謝他的選擇,但他不得不面臨暫停執照一年的處罰。

...

已有先例。

2013年,瑪麗醫院就曾發生過“換錯心”的醫療事故。

院方把去世病人捐出的AB+血型心髒,移植到A+血型的末期心衰竭病人身上,手術完成後雖然沒有出現排斥現象,但半年後卻因為感染肺炎而死亡。

...

第五集,一位精神病患者因為喪失女兒的撫養權,以接女兒放學為由硬闖幼兒園,襲擊老師後,再對其他小孩下手,最後被警察擊中頭部送到“明成北”醫院。

這段其實是在影射1982年發生的“元洲街邨安安幼兒園斬人案”。

犯人不僅在家砍死母親和妹妹,更闖進幼兒園無差别砍殺,最後被警察開槍制服。

...

事件轟動全港,更被形容為“香港開埠以來單人殺傷最多一宗血案”,造成6死44傷。

電影《癫佬正傳》正是以此為藍本創作,到了《白色強人》,直接還原了電影中的一幕。

...

而在第六集中,心胸肺外科醫生在手術期間聽老婆電話,病人情況沒穩定就提前離開手術室的這段,其實來自1999年瑪麗醫院的“手機醫生”事件。

病人投訴當時的外科醫生在進行瘜肉切除手術時,聊買車電話聊了5-10分鐘。

病人術後因為肚疼入院,腸道因為被刺穿變成了腹膜炎,必須再一次手術。

...

瑪麗醫院内部裁定這位醫生行為失當,判罰五年不獲加薪及升職,但醫委會卻在2001年裁定該醫生專業失當不成立。

但這次裁決不僅引起社會的廣泛不滿,更掀起了醫療改革的序幕。

這些細節,無疑令《白色強人》跳脫出港劇維持多年的“小格局”,有了更廣闊的嘗試。

但有人也會質疑——

醫療事故、權力鬥争……真的是醫療劇該有的樣子嗎?

《白色強人》的确不再像過去的《妙手仁心》那樣,隻表現醫生“天使”的一面。

但它對準白衣的污漬,絕不是為了抹黑誰。

而是和我們一同期許着一個更加潔白的明天。

相反。

如果每一個行業,都必須展現“規範”。

這,不也就是我們越來越無劇可看的原因?

高尚。

隻有在暧昧人性的底色下,才更顯高尚的純淨。

那些看一部劇,動辄就說“三觀不正”,眼裡容不下半點沙子的人。

什麼時候才能懂。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