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個人寫讀書筆記經驗,在此分享下寫讀書筆記思路和使用的工具。真的深思整理讀書筆記思路時,發現了自己一些特性,并以此來提供一篇《三體Ⅲ》的讀書筆記案例。

隻是基于個人方法,使用的工具,有分享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指出和指導。在此獻醜了……,讀書筆記有很多種記錄方式,我采用的隻是個人習慣,此文僅此作為參考:


...

寫讀書筆記方法——曼陀羅思考法

...

《三體Ⅲ》→雲天明 =《大腦被送到太空》

 《三體Ⅲ》出場的第一個人物雲天明,得了絕症,在親人的抛棄下,他接受了安樂死。在死之前,把一個根據他的靈感創業成功的同學,送給他的300萬,買了一顆行星送給自己一直暗戀的女孩,也就是書裡的女主角程心。

這些都是這本書鋪墊的開始,就在雲天明開始安樂死的關鍵時刻,程心出現了,及時阻止了他的赴死之心,在雲天明心花怒放幻想時刻,程心說明了來意“是要他的腦子做實驗送到太空。”進入《三體》世界做卧底。對于想知道雲天明什麼心情的人可以去閱讀這本書,而且故事的重點也在這一個片段後創造奇迹。

三體Ⅲ→程心 =《活到了人類僅存者》

 那麼《三體Ⅲ》的書評,對于程心的評論此起彼伏,難分勝負兩種不同聲音,并且這本書就是圍繞程心這個女主角展開的一系列……。不過就從一切的變化來說,程心的聖母心也好,自私的小我心也好,她當然都應該有發言權。

第一次的執劍人,在“水滴”攻擊地球的時候,沒有按下按鈕暴露“三體”世界的位置,從最後的結果倒看,地球的毀滅是逐漸形成的,評論者某些程度的埋怨,隻是處于人性初嘗到的勝利滋味。

在第二次程心阻止維德發明光速飛船,錯失了人類唯一用來逃跑時的工具。很長一段時間來看,人類在階級化不平等下,還是會制造出其他的滅亡來。

三體Ⅲ→維德 =《出于救人類的心被判處死刑》

這是一個讓觀衆最喜歡的配角,當然,也有些讀者會擔心,任由維德這個極端冷酷的極端主義者發展下去人類是否也會陷入其他危險,比如,維德為了可以送一個大腦到太空,設計瓦季姆慢慢得了絕症,導緻出了車禍身亡,事實絕非是最終的結果。因為,每一個生物(也包括人類)的天敵其實都有很多,包括人類自身,即使拯救者,也是毀滅者。

三體Ⅲ→艾AA=《和雲天明過了幸福一生》

艾AA是行星天空科學家,發現了雲天明送給程心的那顆DX309恒星,擁有兩顆行星。這使得程心因此獲得大筆資産。艾AA辭去太空工作,專心為程心打理星環公司。

在她和程心曆經幾次冬眠後,到了宇宙的生死存亡最後關頭,遇到了關一帆。在艾AA對關一帆含情脈脈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碰出愛的火花,由于探測到附近另一顆星有不明飛行物降落,為了探索究竟,關一帆帶程心乘坐亨特号前往……在回程的時候遇到了死線擴散,和艾AA錯過了維度空間的相遇。在這個回程中收到過艾AA的呼叫,知道了雲天明,降落到了他送給她的那顆行星裡。但是,他們還是錯過了相遇,因為宇宙與其他部分全部隔絕。回到行星的時候,他們找到了艾AA和雲天明刻在石頭上的字迹,知道了艾AA和雲天明一直生活在一起。

三體Ⅲ→關一帆=《和程心在人類最後滅絕後過了一段幸福的田園生活》

關一帆和程心的結合上有一個生活縮影,在沒有選擇的時候遇到的這個人就是最好的,最合适的,因為沒有比較,沒有選擇了。當然,地域差别,門當戶對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了,他們是這個宇宙唯一的一對了。有關科技宇宙學研究的進化方面,我就不擅長評論了,隻能從自己的認知水平裡,從人性的角度思考,能記住的,值得思考的都是看一本書最好的價值。

三體Ⅲ→三個故事=《雲天明講給程心的三個童話故事,蘊含着拯救人類的辦法》

看到雲天明的用心良苦,我想到的第一個詞“守護”,愛一個人盡所能的用一種保護的方式守護着愛的人,并且純粹的希望她好。雲天明醞釀了三個在三體世界傳播的童話故事,是三體中的智子察覺不出,而且也不會給程心帶來威脅的傷害。要知道,自然不動聲色而用心的愛在人類身上所剩無幾,這是因為,我們被物質現實的生活磨滅的至關重要原因。

三體Ⅲ→地球治安軍=《三體智子,從難民中組建的隊伍》

有人的地方都離不開治安人員,本是合理的方式,讓澳大利亞的治安秩序些,以便“智子”更好操作人類的自相殘殺。

使用地球人踴躍報名,組建治安軍,看着人類互相殘殺,最後剩下三千到五千人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地球人的生命被外星侵入者随意擺弄,更談不上人道。

當太空兩艘飛船暴露了三體的坐标位置,三體不得不放棄對地球人的管制。人類又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園,這個時候“地球治安軍”就成了毀滅人性的罪人,批判他們的人中有很多是當初報名治安軍落選的人,這無疑是人性可怕現實的一面。

三體Ⅲ→小紙條=《歌者一個清掃舉動》

銀河系中另一個高級文明的清理員“歌者”觀測到了三體世界的遺迹,并抛出一個二向箔清理,也就是三體、地球都被二維化了,就像雲天明講的針眼畫師,可以把人畫到畫裡去。

                                                                         《完》

任何一本書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一樣的讀後感,至于寫什麼内容,都取決于個人認知層面的思想。我提供的不是這本書讀後感價值,而是,采用曼陀羅思考法,可以輕松簡單寫一篇讀書筆記,可以打開記錄筆記思路的一個工具。

“曼陀羅”使用可以運用到生活裡,工作中各種規劃時的一個思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