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是一個牛掰的賽車手,蟬聯總冠軍5年!

後來,我被禁賽了……

韓寒導演《飛馳人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他個人賽車生涯的一種希望寄托式的歸納與總結。

...

影片劇情很簡單:一個曾經叱咤賽車界的冠軍選手張弛,因收養一個被遺棄在他車上的嬰兒,陰差陽錯最終被禁賽。

他為此不得不做了好幾年炒飯攤老闆。

當他終于熬足禁賽期,試圖重返車壇,因此引發了一系列搞笑卻頻頻遭現實打臉的故事。

當他被人質疑時:“你曾經什麼啊曾經!”

此處響起:“你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當你曾經有過巨大的成就,或經曆過輝煌的高潮,看到這一段或聽到這句話時,你會有特别深刻的感觸。這句歌詞來源于《平凡之路》,正如作曲家樸樹和作詞者韓寒一樣。

...

他們與《飛馳人生》中的主角張弛恰恰雷同。

當你一旦從輝煌回歸平凡後,你整個人本身就透露着曆盡颠簸的滄桑感,這同樣也是一種繁華散盡後的曆史厚重感。

整部影片始終都在講述“曾經“、“再來”——我曾經都擁有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如今我拼搏奮起,意圖再登輝煌。

...

當張弛最終面臨是生是死、是輸是赢的抉擇時,他心中的目标無比堅定。

他說:“不是非得赢,我隻是不想輸。”

人的一生中會遇上太多太多的兩難抉擇。

當此時此刻,你扪心自問:除去一切外在的因素,從本我的角度來看,你最希望的是什麼?

當你選定那唯一的、堅定不移的目标時,其他的一切在你眼裡都是無關緊要的。

面子?不需要……所以影片中張弛為了籌錢賽車,低三下四舔着臉讨好富豪老闆。

可怕的敵人?不在意……他所要打敗的不僅僅是面前的敵人,還有他心中的自己。

賽車是他一生的熱愛。

他願意為之付出一切。

乃至生命。

...

當影片的最終,回想起張弛對摯友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呢?是故事太多,想給故事一個結局。”

所以,他最終給了自己一個結局,一個他認為最值得為之奮鬥的結局。

很完美。

韓寒創作飛馳人生的初衷是什麼我們無從猜測。但是他的目的卻很明顯了。

他曾經瘋狂熱愛賽車。為此,他付出了很多他所能付出的一切。

面對“熱愛”這個詞,我想他有發言權。

...

那麼我們呢?

你,是否擁有熱愛的東西?甚至願意為之付出許多許多,乃至生命?

大多數人在面臨抉擇時,總會瞻前顧後,思慮萬千,最終舍棄心中所求,轉而選擇居中的選項。這樣既穩妥,又可以自我安慰,并過濾掉自己的缺憾。

這也是幾千年來中庸之道的部分衍生。

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在庸庸碌碌的人生中,哪怕隻有一次,選擇你所熱愛的,并奮不顧身地投入進去。

到那時,你終會發現,生命在那一刻,特别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