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次看《千與千尋》的時候隻是很簡單的喜歡人物、喜歡場景,羨慕有白龍守護的千尋;後來再看,卻每次都能發現些新的細節,對一些别人的解讀也漸漸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感動。

現在千尋沒變,看着她成長的我們已從小孩變為大人。

而她的這一趟旅程,像極了現在/曾經的你我。

《千與千尋》的故事始于一次搬家,十歲小女孩千尋與父母共同前往新家,卻意外走進了異世界,開始了一趟特别的冒險曆程。

剛開始的千尋,是膽小的、怯懦的,對父母非常依賴。正如還未離開家的時的我們。

當爸媽下車要帶她過隧道的時候,她縮在那裡久久未動;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她不願離開原來舒适的環境,也嘀咕着還是更喜歡原來的學校;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女孩天真爛漫還有點嬌氣,可她也必須接受成長,進入成年人的世界。

就像我們,不知不覺走進了社會,抛棄了小孩的外衣,穿上成人的僞裝。

後來,父母因為貪吃變成了豬。千尋被迫轉換角色,努力在這個陌生世界求生存,解救父母。

這是小朋友第一次脫離父母,獨自闖蕩,承擔責任。

白龍告訴她,在這裡必須找到一份工作,否則就會消失。

于是找到湯婆婆求得了一份在浴場的工作,在小玲手下負責打掃浴場。但是這份工作并沒有那麼順利。

在這裡,沒人照顧她,幫他忙,她隻能自己摸索;

也因為是新來的,被迫接受最髒最重的活兒(為腐爛神提供沖浴服務)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這裡也見到衆人對金錢的癡迷,放下工作用盡各種手段向金主谄媚,為搶金子打得不可開交。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一切長大之後再看,完全就是現實世界的隐喻。

成長是必經的過程,來得突如其來,毫無預警。

而這個過程也不是順風順水的,總要有坎坷和考驗:

工作上要竭盡全力,但也不是一定能得到認可;

在為了生存而努力的過程中,可能會收到各種的誘惑,甚至失去自己的名字,忘了自己是誰;

在别人對金錢趨之若鹜的時候,你又能否堅守住本心?

宮崎駿老爺子給我們展示了現實的殘酷,又用溫暖的細節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愛與感動:

這一路,千尋得到了很多人的“庇護”:

當不安而崩潰大哭時,會有人安慰她,“沒關系,你已經做的很好了”;當因為疲倦而昏睡時,會有人默默為她蓋上被子;遇到困難時,即使是路人也會好心相助;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一步步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原本陌生的個體機緣巧合撞到了一起,給了自己力量。

這份陪伴,我們都曾經曆過。隻是有沒有發現而已。

從始至終,千尋依然還是那個善良的姑娘。她會為在雨中的無臉男留門,會與不懂事的巨嬰聊天,會牽着白龍的手。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她沒有迷失自我。

面對工作,千尋也盡心盡力,發現了腐爛神身上的垃圾并成功解救了它。小姑娘靠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衆人的贊賞和認可。

沒有人是絕對的,他們也是你的身邊人。

小時候看無臉男以為是個愛吃的“怪物”,長大後他也是個單純、孤獨的人。身邊雖有衆多為了金錢攀附的人,享受衆人追捧,但内心空虛,隻能用食物來填補;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隻是在孤獨中期待一份溫暖。而小千,就是那份溫暖。無臉男不知道如何表達這份喜歡,隻能把自己最好的都給她。

“我的金子,隻給小千”。笨拙的樣子也隻是害怕被拒絕。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有些人,看似冷酷,卻有一顆熱情、溫暖的心。

鍋爐爺爺似乎除了工作對什麼都毫不關心。但當小玲發現這個人類小女孩時,鍋爐爺爺會出面解圍,還讓小玲帶千尋去湯婆婆那裡讨份工作;

小玲對千尋各種嫌棄,總是兇巴巴的,但卻在工作的時候給了她很多幫助,也會在危險的時候仗義出手;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所以,不要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就評斷一個人。誰都不是絕對的好、絕對的壞。隻有真正相處之後才能真正的認識他。

《千與千尋》已經十八年了。我們看到了千尋的成長:

她可以學會在陌生世界完好的生存下去;為了救白龍,她克服膽怯,去往錢婆婆住處求其解除對小白的詛咒;她救回了父母,也幫助小白找回了自己的名字……

克服了膽小、懦弱,成為一個能夠獨自承擔責任的人。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一路,遇到的人,經曆的事,像夢一樣。正如那趟單程的小火車,有去無回。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當年看着千尋經曆這一切的我們,如今也已走進社會,有了不同人生閱曆,不再是以前那個如白紙般的小孩。可是初心仍在,在波折中守住了自己的名字。

很喜歡最後的畫面。白龍松開了千尋的手,看着她奔向了自己的世界。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你去吧,記得别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