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跟随着導演步步推進的長鏡頭,我走進黎巴嫩的貧民窟。畫面在破舊、空蕩的樓房;在逼仄、垃圾遍地的街頭晃動。

這是來自黎巴嫩的電影《何以為家》,在這裡影片緩緩打開的、是另一種童年。


01

影片開頭,十二歲的贊恩作為囚犯,也作為原告出席庭審: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想起訴我的父母。”

“起訴什麼?”

“起訴他們生下了我。”

贊恩沒有童年。在家徒四壁的出租房裡,父母生活裡唯一不想停止的腳步,就是生育。

贊恩作為老大,從小就背負起養家糊口的重任。可作為回應,他能被父母最溫柔的對待竟然是:“滾,狗娘養的東西”。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領着妹妹們到街頭賣果汁、眼神空洞;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編織老練的謊言,到藥店換回父母制作“毒品”的原料;

在便利店打工,營養不良的身軀拖着和他一樣大小的貨物,像纖夫的船深深勒在身後。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中寥寥幾副溫暖的畫面,是在黎巴嫩千瘡百孔的樓道裡。

陽光落在屋頂,灑在贊恩和妹妹薩哈唱着歌的臉上。他們依偎在一起,好像就是人間全部的歡樂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一天薩哈月經初潮了,贊恩幫她去便利店偷衛生巾,“千萬不能讓爸媽知道”。因為女兒成年後會被父母當商品一樣賣掉。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是紙終包不住火。肮髒的交易來得很快。

在冰冷混亂的樓道裡,雞毛滿地。薩哈的臉被化着廉價而讨好的妝,待價而沽。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交易成交了。

贊恩在激烈的反抗失敗後,憤而出走。


02

作家嚴歌苓曾寫道:”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别善良。“

父母生下了贊恩,但他對家唯一溫情的體驗,卻是在逃離家庭後收留他的單親媽媽拉希爾的家。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為了照顧一歲的兒子約納斯,她離開了工作很多年的雇主;為了養活孩子,她四處打黑工賺錢;

那天為了籌錢辦假身份證得到工作的機會,她坐在理發店剪掉辮子的那一刻,我與她四目相對:我像是看到了《悲慘世界》裡為了養活女兒賣掉長發、敲掉牙齒、最後把身體都賣掉的芳汀。這種毫無保留的生存方式讓人心酸。

王小波說人生是一個緩慢挨捶的過程。

可是千錘百煉後,有的人是璞石,曆煉成晶瑩的美玉;有的人隻成剩下的沉重負荷,最後化為粉碎的塵埃。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支撿回家、插在客人吃剩的蛋糕上的生日蠟燭;那顆點在臉上僞裝身份、以獲得打工機會的痣;那些反射在鏡面上鄰居家的動畫片,是鑿穿現實的牆壁偷來的光,是冰冷生活的唯一救贖,也是随時搖搖欲滅的希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種希望是奢侈的,卻是短暫的。所以導演将自己描述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她說——

我不想天真地說電影可以改變世界,但如果它可以改變你看待這些孩子的态度,或是你看待你自己生活的态度,那麼它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變你,當千千萬萬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些問題時,真正的改變才會開始發生。


03

這部影片還有另一個名字:《迦百農》。是阿拉伯語的直譯。

“迦百農”是聖經中的地名,在加利利海附近一域,每逢安息日,耶稣在這裡教誡衆人。而現在的迦百農,是一處廢墟。無論試圖用法語還是英語去釋義,它都代表着:混亂。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就是在這條街上,贊恩試圖追回妹妹——

這一場表演,觸發了演員臨場對生活的本能反應——因為贊恩,演員的本名就叫贊恩,導演還原了他生活的原态。

所以,當妹妹薩哈被綁上車帶走的時候,贊恩像要厮殺的小獸一樣追着車奔跑——這是毫無預兆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攝影儀器架在攝制組氣喘籲籲的肩膀上,大段紀錄片般劇烈晃動的手持長鏡頭,好像就發生在我精疲力竭的追趕之後。

還是在這條街上,贊恩在得知妹妹死後,最後試圖讓老闆血債血償。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沒有看到贊恩怎麼失控地捅人。最後的畫面,是父親咒罵而不及的追趕,行人定格的事不關己的目光。

沒有太多的聲音,街道平靜像海洋-無論生命怎樣來去,都已經習以為常。

那一刻我明白了:“現實比小說更有想象力。”


04

但是我想,最後讓他決心起訴自己父母的,還不是這些。而是在監獄中,母親告訴他,她又懷孕了,打算以死去妹妹的名字稱呼這個孩子。

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上帝拿走了你的一樣東西,會給你另一樣東西。”

“那上帝帶給了你什麼。”

“我又懷孕了,你會有一個弟弟或妹妹。”

“你真殘忍,”贊恩的反應是:“你的話刺傷了我的心”,“你懷的孩子長大會和我一樣”。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生命沒有喜悅。在這裡,生命的延續方式,多像地獄的永劫輪回。

貧窮不是“生”的原罪,對“育”的無知才是。

法庭上,那個成天躺在床上将孩子視為賺錢工具的男人,認為自己很無辜:“我也是這樣出生,這樣長大的,我做錯了什麼……。”

那個隻會用女兒來抵債的女人情緒激動:”我這一生都是奴隸,你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有我這種處境嗎……我是我自己的法官。”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曾經以為,那些永遠不見天日、為人痛恨的偷渡、販藥、假證、殺戮.....終其一生都隻能在社會最陰暗角落裡滋生成腐敗。

但是當我面對贊恩背負這些種種的罪名,我竟然沒有辦法開口指責。

在法庭上,贊恩聲音冷靜、字字陳述:

...

圖片發自簡書App


05

香港有一檔綜藝真人秀叫《窮富翁大作戰》。專門請了那些事業有成的人生赢家體驗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

參加節目之前,每個人都信心滿滿:“如果你有鬥志,弱者也可以變成強者。”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但是很快他們發現——對于那些想盡辦法吃一口飯的人來說,任何的理想、計劃,都是奢望。

所以《貧窮的本質》裡說:

我們真正的優勢在于,很多東西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的。我們住在有自來水的房子裡,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裡加消毒劑。下水道自選運轉,我們甚至不知道是怎樣運轉的。”

《何以為家》的導演娜丁·拉巴基,來自黎巴嫩。影片中呈現的那些販賣小商品的兒童,混亂不堪的交易市場....都是她在真實生活中截取的片段。

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她去過收容所、監獄、拘留中心、貧民窟。在那些地方,她做了大量的訪談和調查。

最後,在一個接一個跟蹤式長鏡頭的帶領下,我走進疲憊的迦百農。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路過布滿鏽色的鐵欄杆、髒水橫流的街道、垃圾箱......我走過那些單調的廢墟、混亂的集市、冷清的遊樂場。

站在摩天輪前,我看到一片平靜的海洋從贊恩背後升起,他的臉龐還是很髒。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些無關自己的悲喜向真實無限靠攏。

我揮揮手,想把那隻打擾了贊恩做夢的蒼蠅趕開。


06

影片最後的彩蛋,是贊恩,他要奔向新生活了。移民官對表情一成不變的贊恩說:”贊恩,笑一下。這照片是放在護照上的,又不是死亡證明。“

贊恩試着努力了一下、又一下,終于露出了整個影片中唯一的、一個笑臉。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不敢眨眼,他帶着羞澀的笑臉是那麼好看。但此時,我竟然發現自己已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美麗竟然能使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