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折耳貓

...

01

近日,熱映的電影《何以為家》,豆瓣評分9.0,深受廣大網友好評,劇情曲折,令人不禁落淚感歎。

影片以現實和回憶交替的形式展現,以審判的結果推動着回憶的前進。

主人公贊恩出生于有着六個孩子的家庭,由于貧困,已經12歲的他不能上學,隻好在一家商店打工。

全家居住的房子是商店老闆家的,一家人生活得小心翼翼,于是在房東兒子提出:迎娶比贊恩小一歲的妹妹時,父母也有些無力反抗,畢竟寄人籬下。

不,他們是不想反抗,因為父母想甩掉一個包袱,減輕負擔,盡管贊恩極力阻攔,也無法避免編織的噩夢。

就在這時,贊恩離家出走了,去了另一個地方,遇到了保潔員拉希爾以及她的兒子約納斯,過上了幾天稍微溫暖的日子。

随着拉希爾沒有證件而被捕入獄,贊恩又一次陷入了泥潭,舉步維艱,找不到人幫忙,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孩子,又要照顧一個嬰兒。

他又絕望了,隻好把約納斯暫時托付給别人,計劃着第二次逃離。

贊恩回家時,等待贊恩的不是一頓可口的晚飯和歡迎的笑臉,而是一頓咒罵和拳打腳踢,找證件時卻意外得知妹妹薩哈爾已死。

贊恩一怒之下沖出家門,後因捅傷了阿薩德而入獄。

...

這便是影片開始呈現的審判那一幕,贊恩被判處服刑五年,而後他控告父母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


02

和贊恩的反抗比起來,全家人都顯得死氣沉沉,窮困潦倒,甚至審判日上,父親說:我從小就是被這樣對待,長大起來的,因為我沒得選。

他錯了。

...

維克托·弗蘭克爾曾說過:任何時候我們都有一種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态度的自由。

一時的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努力和行動,導緻永遠貧窮,人性的特點就是好逸惡勞,在父親身上展現得淋漓盡緻。

贊恩是上帝派來拯救全家的天使,做工養活大家,盡力解救妹妹,照顧弟弟約納斯……

生活的苦楚,讓一個12歲的孩子更像一個成熟的少年,看上去并不寬闊的肩膀卻毅然承受着命運的撞擊。

...

中東戰争頻繁,叙利亞人民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貧窮又沒有安全感,随時需要轉移,而且多發的戰争讓生活秩序很不穩定,孩子不能上學。

上不了學,國民素質就會下降,法律意識淡薄。這也就是為什麼導緻媽媽越貧窮,還約要生小孩兒。而且贊恩已經12歲了,但他沒有身份證件,也沒有出生證明。

但他始終沒有放棄過和命運對抗,在監獄服刑期間,通過電話直播說出了衆多人的心聲,希望引起共鳴,讓更多的孩子幸福起來。審判上的辯詞也是從大衆出發,為更多人謀幸福。

...

贊恩生活中本名也叫贊恩,是叙利亞的一名難民,一直跟随父母過着逃亡的生活,他并不識字。這部影片完成後,他們一家人遷到了挪威,得以接受教育。

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中東的情況,關心叙利亞的難民,漸漸地有一些好轉,也有很多得到了救助。

這個世界還是有溫度的,你的反抗終會有回響。


03

樸數是一位很有才華的歌手,每一首歌都能打動人心。

2017年,在《大事發生》的現場,樸樹演唱李叔同的《送别》,唱着唱着,表情痛苦,強忍着淚水。不僅如此,之前他在鄭州的演唱會上,也是唱到一半痛哭起來。

...

讓人不禁猜測,這些年樸樹經曆了什麼?

他并不喜歡娛樂圈那一套默認的生活法則——做讨厭的采訪,在綜藝節目上打扮成别人的樣子,錄厭惡的視頻……

如此的種種,有時根本沒有拒絕的機會,他隻好做着自己不喜歡又無可奈何的事情。

但他在音樂面前,卻有着近乎瘋狂的偏執,推敲每一個音符,每一句歌詞,力求完美。2016年江蘇衛視和2017年浙江跨年演唱會上,音樂有一點瑕疵,他就要求重唱。

他說:生活就像煉獄一樣,特别難熬,在音樂裡面,即使唱着最悲傷的歌,也覺得是種享受。

即使是這樣的難熬,他也依然用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領悟,踐行着對音樂的執著,不斷地要求自己;即使面對如煉獄一般的生活,也竭力迎難而上,不曾退縮。


04

白岩松說:這個世界雖然看起來很糟糕,但更多時候看起來很美好。

影片中不乏有一些感動的瞬間:

嬰兒約納斯哭泣,贊恩就用鏡子反射别人家的動畫片,自己配音,為約納斯找點樂趣。

贊恩未曾在自己家中得到過溫暖,卻在遇見了拉希爾後,感受到了親人的愛,嘗到了蛋糕的味道,他們小心翼翼地品嘗着,那次他第一次露出笑臉。

...

無奈之中被贊恩托付給别人的約納斯,在拉希爾被遣送回國時也被歸還回來,這一位偉大的母親又能親吻自己的孩子了……

種種場景的穿梭,也是現實與人性的考量,人們都在反抗命運強加給我們的重擔,隻不過每個人的方式不同。

縱然生活艱辛,旅途疾苦,請别忘了自己的本性,失去了初衷,願每個努力争取,毅然反抗命運的人都能被時光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