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院線的外語片,不再是清一色的好萊塢爆米花。
觀衆的口味更雜了。
不少“小語種片”,正在形成自己有辨識度的獨門特色。
日本的動畫。
印度的現實題材。
而說到西班牙電影,立馬就會想起——
犯罪懸疑片。
Sir已經安利過了《黑暗面》《看不見的客人》《海市蜃樓》。
今年夏天,輪到它上場——
《隧道盡頭》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西班牙的懸疑片能闖出一片天地,在于它的迷魂陣。
第一道。
混淆你對于“獵人”與“獵物”先入為主的印象。
《隧道盡頭》就太具有迷惑性。
一個迷離的雨夜開始。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南半球的聖誕節前夕,正值夏季,暴雨頻頻。
男主華金,是一個獨居在家,雙腿有殘疾的程序員。
這天晚上有租客上門看房——
身材火辣的拉丁女郎波塔,和她六歲的小女兒貝蒂。
到處都寫着蹊跷——
租客,哪有在臨近聖誕節,還冒着大雨來看房的?
房東,為何又不讓人走進他荒廢的後院?
一邊是殘疾人。
一邊是孤女寡母。
好像都是犯罪片中待宰的羔羊。
其實呢?
《隧道盡頭》保持着每五分鐘一個反轉的速度,不斷刷新觀衆的認知。
男主行動不便。
卻是一隻結網靜候的蜘蛛。
在華金的地下室,有一整套監聽設備。
一旦沒人注意,他就溜進去,久久不出來。
女主波塔落魄投宿。
卻是一隻熱情得有點不對勁的自來雀。
導演的鏡頭出賣了她。
第一次出現時,機位從下方仰拍。
濕漉漉的大長腿,超短裙,不顧男主的推辭,自顧自就往房裡走。
住進來後,更是自然奔放,完全沒把自己當外人。
穿着半透視的衣服亂晃,頭發一放風情回眸,甚至直接向華金攤牌——
“我知道你喜歡我。”
一個長期獨居、社交為零的殘疾男人,豔福就這麼來了?
沒有什麼會無緣無故。
無論是男主的監聽,還是女人的勾引。
不同的秘密,在這所房子裡,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
就交代了每個人殊途同歸的動機——
華金家隔壁的銀行。
沒錯,“隧道盡頭”,連着銀行金庫。
電影主線揭曉——
有一夥劫匪,正在他家地底下挖一條隧道,去偷銀行金庫。
無意中偷聽到計劃的華金,準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整個故事的發展集中于,由一條隧道連接的兩個密室——
一側是華金,一側是匪徒。
這種被壓縮的密閉空間,無疑加強了沖突的火藥味,緊張感升級。
Sir想起了類似的《老婦殺手》。
但《隧道盡頭》顯然不想停留在一般的高智商犯罪上。
而是繼續擺出第二道迷魂陣——
混淆善與惡的界線。
它不隻關心罪案如何實施,更關注每個人涉入其中的動機。
各有打算,多方角逐,導向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
華金的铤而走險,始于缺錢——
房子即将被法院拍賣。
而他的敢想敢做,是基于實力。
别看他是個殘疾人。
身為程序員的他,有過人的技術和執行力。
他監聽劫匪們的對話,了解他們的人員構成,還嵌入攝像頭追蹤他們的工作進展。
為了能夠成功截胡,還頗為正經地反複地計算、練習,确保趴在地面能從洞裡掏出錢來。
這也是電影最扣人心弦的地方——
能在如此精準的小空間内,塑造出刀光劍影的智鬥。
整個故事發生在一個街區,甚至隻是兩間房屋之間,卻借着華金這個程序員的“窺私”能力,慢慢透視了事件的全貌。
一個陰謀。
牽扯出毒枭、警察、劫匪、銀行之間越來越複雜的糾葛,甚至還有對當地社會生态的展現。
普通犯罪片中的“兵”與“匪”,早已沒有了黑白對立的分野。
界線,在男主心中進一步模糊。
在監視挖隧道的過程中,事态急轉直下,犯罪團夥滅口了一個被懷疑的奸細。
一個耐人尋味的鏡頭——
華金吓得下意識拿起了電話。
但要按下報警号碼時,他的手指猶豫了。
前一個動作是求生的本能。
而後一個動作,則是欲望與良心的權衡。
他為什麼沒報警?
你可以說是豬油蒙了心。
一次在犯罪面前的沉默,就是一次合謀。
但也不排除另一種考慮——
因為監聽中,發現了警察内鬼的存在,華金害怕自投羅網。
也可能,兩種動機并存。
所以,《隧道盡頭》的懸疑不僅來自犯罪中的智勇較量。
更在于人心在每一次被撬動時,難以捉摸的轉向。
華金的選擇,波塔的來意,以及小女孩貝蒂的秘密。
最後将合力構成全片的大反轉。
打住了。
Sir要保持對待一部懸疑片最大的公德——
絕不劇透。
最後,必須聊聊電影在懸疑迷宮之外,還藏着什麼。
雖然呈現的方式很陰暗,又是陰謀,又是死傷。
但就像很多人評價所說——
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也是一個自我救贖的故事。
華金家中有一隻老狗。
因為太老,華金不得不為它尋找安樂死的辦法。
這樣一隻走投無路、毫無希望的老狗。
何嘗又不是華金自己。
雙腿殘廢,孤家寡人,房子即将被奪走。
而從電影的很多細節中,你也能拼湊出他經曆了什麼——
廢棄的滑梯,燒毀的車輛,華金一家的舊照片……
沒錯。
一場車禍,奪走了他的所有。
而老狗,是過去那個幸福的家,唯一剩下來的寄托。
一宗意外的犯罪計劃,打破了他生活的死胡同。
開始,他以為自己僅僅需要一筆橫财。
但後來他發現,橫财之外,還有更寶貴的東西。
還記得開頭的那對母女麼?
她們帶着目的而來。
卻也真實地給這個屋子增添了暖色。
△ 母女倆點亮的燈:既是現實,也在心中
有這樣一幕——
因為小女孩貝蒂的鼓勵,老狗居然漸漸站了起來。
華金偷偷一個人溜到地下室,這次,不再是監視偷金庫的計劃。
他抽着煙,流淚。
接着掩面泣不成聲。
哭,是面對了真實。
也是治愈的開始。
就是是從這一刻起,華金和這對母女有了羁絆。
還有一幕。
當華金救了小女孩貝蒂之後,兩人在院子裡看孔明燈。
與貝蒂之間的眼神捉狹逗樂,讓華金找回了家人的感覺。
而這些細節,一步一步的鋪墊,花了兩個小時,才完成了情感的溢出。
也因為這層情感,讓華金成為了一個勇士。
當然,這也是《隧道盡頭》的亮點所在——
所謂的人性灰暗面,在愛面前,最終都能找到善意。
回到電影。
這場多方角鬥的結果是什麼?
Sir隻能提醒——
不要忽略電影裡的每一個細節。
每個絕望之處,都暗藏了希望的裂縫。
就像生活中所有的不經意的小事,到最後卻能改變種種大事的軌迹。
隧道盡頭通往什麼?
其實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
削尖腦袋往隧道裡鑽的,可能作繭自縛一個純金打造的死亡陷阱。
而還有一些人會記得——
走出了隧道,才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