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綜藝節目,“演技”成了高頻詞。
前有《演員請就位》,四大名導坐鎮,篩出那些有實力無機會的過氣演員。
後有《我就是演員之巅峰對決》,請來一衆大牌,大玩演藝版的《我是歌手》。
這不,又來了一“攪局”的。
名字一聽,好大的口氣——
演技派
同類綜藝紮堆的今天,飄飄最初并不看好《演技派》。
比起《我就是演員》請來李冰冰張國立下場演戲,《演技派》的選手,全都沒有姓名。
看到發起人是于正時,更不抱什麼希望。
雖說前兩天,他還在微博直指流量缺乏演技。
但,以他一貫的選人标準,實在難以說服飄飄,他會把演技放在第一位。
本着為人民鑒毒的心情,本飄點開了第一集。
沒想到一口氣看完,很快真香。
《演技派》給人的第一印象,在于“養成”。
海選期間,演員要通過投遞簡曆、面試考核,競争12個席位。
面試的考核内容,是即興表演。
導師現場出題,學員即刻開演。
這當中的不可控性,最能試探演員功底。
通過考核的人,将參加為期三個月的封閉式訓練。
訓練期間,不接其他通告,不能外出拍戲,而且沒有酬勞。
是不是有點偶像選秀的意思?
但,它比單純的選秀,殘酷得多。
學員生存唯艱,來這裡背水一戰。
偶像出身的趙天宇,直言“唱歌賺不到錢,到這裡完成KPI,明年才能出專輯”。
導師嚴格尖銳,不做“好人”。
碰到實力不濟的選手,也不跟你灌雞湯,不耽誤人也不耽誤行業,直接建議改行。
你沒有任何東西
讓我看到
你是真情實感發出來的
如果你不把這個解決的話
我說實話你隻能改行
更殘酷的,還是規則。
通過面試,隻是折磨的開始。
一方面,演員們在訓練途中,要走進片場,參與真實的劇本拍攝。
不過,演的都是沒有姓名的路人甲。
另一方面,于正會在自己的劇中,不定期放出幾個角色,讓大家競争上崗。
勝出的,升任主角。
落敗的,繼續群演。
但别高興太早。
拿下角色,隻是暫時的勝利。
如果之後演得不行,魔頭于會直接讓你領盒飯。
演得足夠好,就給你加戲,直通大結局。
不得不說,這招夠狠。
餓虎撲食,鬥出了幾分饑餓遊戲的味道。
這不是鍍金。
而是生存。
前有導師盯着,後有隊友咬着,殘酷的環境下,演技是唯一的通行證。
如此嚴苛的規則,過瘾,但也讓飄飄擔心起來。
首期的海選名單,打眼一望,幾乎沒有眼熟的名字,他們能抗幾輪?
不過,期望不高,驚喜反倒越多。
最讓飄飄意外的,是辣目洋子。
飄飄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插科打诨的喜感女生。
但在節目裡,她用演技推翻了之前的刻闆印象。
導師給她的即興考題是:
喝多了,向暗戀多年的男生表白。
但,男生一直把洋子當做妹妹,并已和别人結婚。
看看她怎麼處理的——
和男生并肩而坐,想到多年暗戀付之一炬,眼淚先忍不住落了下來。
男生看她哭了,問她怎麼了。
她不敢告白,抹着眼淚,拿“最近工作不順”的借口硬撐。
男生伸手幫她拭淚,被洋子一把打開。
故作正經地劃清界限:“别碰我,你個有婦之夫。”
至此她完成得不錯,難過和逞強的心情,沖動和理智的焦灼,都演出來了。
但告白的任務必須完成,她憋着心思,幾次猶豫開口。
我其實……
上學那會兒吧……
那個,我就……
鋪墊做得夠足,全場觀衆屏息凝視,等她下一步動作。
洋子先是破涕為笑,然後認真地告訴男生——
我就喜歡咱們班那個小王,你知道嗎。
這話一出,紮心也驚喜。
辣目洋子想表白
但最後沒說的那段
真的很棒
我現在都起雞皮疙瘩
有句話怎麼說的來着:喜歡是放肆,但愛是克制。
洋子演的,就是克制感。
沒有直接告白,但控制不住的眼淚,管理失敗的表情,臨時救場的“小王”,都把她的心迹展露得十分徹底。
如果說洋子示範的,是一個高級的“收”。
那麼謝彬彬,可以看成淺顯的“露”。
他并非懷才不遇,無戲可拍。
即将上映的電影《一生有你》,他是男一号。
資源不錯,長相标緻,但一上場,卻不怎麼招人喜歡——狂妄。
回答問題,一副“我知道我帥,但我不care”的表情。
你每天要照多少次鏡子
我基本上不照鏡子
拍形體照的時候,卻又冒了個尖。
他即興考核的題目是:
演一名消防員,在執行危險任務之前,給家裡打一通臨别電話。
不客氣地講,整段表演,基本垮掉——
在撥完電話後,不明所以地笑了一下。
電話接通後,先是照例問候家人。
然後畫風一轉,狂撒雞湯。
這是我的使命
媽,我沒有多少時間了
我跟你說,我真的很愛你們
但我不後悔作為一個消防員
我一定報答你們
話本身沒問題,但放在場景裡,就有點違和。
報喜不報憂,反了;安定家人的心,也沒做到。
對比一下其他演員——
要麼糾結許久,幹脆放棄這通電話。
要麼強裝鎮定,和媽媽唠唠家常。
喂,媽
沒事
打電話問問你
早點睡啊
在父母面前,都有成年人的懂事和自覺。
像謝彬彬這樣,把“有去無回”的信号透露得這麼明顯,還真是“本色演出”——孩子氣了些。
對他這段表演,導師們也不留餘地地批評。
就沒有一個嚴謹的态度嗎
謝彬彬的傲氣不再,像霜打的茄子,蔫在原地。
本以為這是“中二少年被現實輾軋,收拾行李打道回府”的劇情。
接下來的發展,卻讓人感到意外——
張頌文突然出題,讓他複述導師們剛才對自己的點評。
如同課堂被cue的學生。
答不上來,難堪和羞辱,都會成倍放大。
沒想到,謝彬彬全部複述了出來。
導師驚訝的同時,也看到了可塑的種子。
在他過度自信的背後,并非目中無人的猖狂,反倒足夠坦誠、虛心。
是能聽進去建議的。
這種反差,讓吳鎮宇導師發覺自己先前對他“不嚴謹”的定論,或許還有翻案的可能。
從而在最後關頭,救下了這個“江湖少見”的苗子。
洋子和謝彬彬的入選,向觀衆傳遞了導師們更為開放的判斷标準:
好演技傍身,當然是被賞識的條件。
但好調教的白紙,也需要伯樂去發現。
即興表演,說到底還是演員自由創作劇本、自行演繹台詞。
每個人會因為不同的性格和閱曆,把導師的題目“補滿”。
初出茅廬的小孩,沒有足夠的生活閱曆,雖能理解。
但,少了那份觀察體驗,僅憑想象中的設定,把戲補得太滿,就容易懸浮、出錯——
比如,趙天宇的考題:演一個在雨中淋了20米,跑進屋内之後的狀态。
他進門後,先是甩了甩頭發,拍了拍衣服。
然後開始擰袖子、脫鞋子、倒水。
張頌文沒點評,又給了他機會,讓他先去雨裡跑20米,回來再演——
這次趙天宇跑回來,僅僅撥楞了兩下頭發,再無多餘動作。
這場戲,考的是下意識的生理反應。
他第一次演得過多,演得想當然,就失了真。
就像《演員請就位》裡,李誠儒指出,段博文在演脖子被勒住之後的狀态,是違背生理規律的。
我們總說,藝術源于生活。
若沒有在生活的素材庫中提前積累,演出來的,就不會對味兒。
這也多少揭開了流量們演技一直備受诟病的原因。
成名太迅速,缺乏生活體驗。
仗着高人氣,接演一番角色。
演成什麼樣都有人買賬,久而久之,以為錯的就是對的。
作為節目發起人的于正,希望改變這個局面。
港真,即便他一直強調自己發現了楊幂、趙麗穎、吳謹言。
可實事求是地說,她們雖通過于正的戲走紅,卻并未在其中展露出什麼過人的演技。
這一點,于正和郭敬明有幾分相似。
擅長造星,卻未必擅長造演員。
所以,這次他動了真格。
不僅請來惠英紅、李立群、吳鎮宇這種神級戲骨,對學員現場指導。
還帶來《延禧攻略》的幕後團隊,搭建實景,還原年代戲的服化道。
大投資布景,把演員放入真實片場,要比演播廳裡狹小的場地,做非舞台化也非影視化的表演,更真實入戲。
坐擁頂配硬件軟件,學員們心無旁骛,專心學習、演戲就完了。
又回到那個俗氣的問題——
拼死拼活地參加這檔節目,他們能紅嗎?
剛播一期,不好說。
但飄飄對張頌文的一句話,印象很深。
他們不隻是選拔新人演員,更希望《演技派》能讓這個行業的生态,更加良好。
這話之前也有人說過,效果大家也看到了,并不樂觀。
但對于《演技派》,飄飄從最初的不看好,到後來也漸漸覺得,它未必不會攪動這潭死水——
一是,它不是比完賽便撒手不管。
捋捋這兩年的同類綜藝,不難發現,那些多年懷才不遇的演員,雖然在舞台上征服了導師和觀衆,但大多數,在節目結束後,并沒有接到多少戲約。
在當下影視業的嚴冬期,徐峥說的“春天”,不知何時才能抵達。
《演技派》則奔着培養能挑大梁的演員去,承諾以實實在在的影視資源。
這就直接把成果,給到市場檢驗。
二是,于正選人,有明确的目的性。
他摸準了市場的需求和缺口,知道什麼類型的演員機會更大。
聶遠、佘詩曼、秦岚不就是這樣翻紅的?
這當口,演員這行的門檻雖越來越低,但發展通道卻越來越窄。
總有人在販賣“70%的演員已經淪為社畜,月入隻有5000元”的恐慌,也總有人在反駁——每個行業都有貨賣得不咋地的和銷售冠軍。
而要飄飄說,那30%的所謂“精英”,可能也不全是貨賣得好、戲演得好,才賺上了大錢。
那70%裡,又有多少是壓根連“貨”的邊兒,都摸不着的。
不必吹,也不必嘲。
與其把目光永遠鎖定在疲态盡顯吃老本的一線明星,指望紅的人帶火戲。
倒不如讓合适的人,與合适的劇相互成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