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春節,你帶媽媽看《囧媽》了嗎?
大年初一,《囧媽》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在網絡上播出的賀歲檔電影,給我們的“隔離”生活帶了來無窮的樂趣與驚喜。

零點上線的時候,我便在第一時間看了這部電影,然而今天在二刷的時候,卻越來越發現,真的是: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電影當中無時無刻都在充斥着明學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那種窒息之感。
比如,你媽覺得你餓,你媽覺得你冷,你媽覺得你胖,你媽覺得你虛……

與以往的“囧”系列一樣,這次的“囧媽”仍舊延續了公路喜劇片的風格。
電影的主角,由徐峥扮演的徐伊萬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老闆。由于離婚後面臨知識産權的共享,他和妻子成為了競争對手。出于商業競争的原因,徐伊萬不得不飛往紐約阻攔妻子的合作項目。在去找母親拿護照的路上,結果卻陰差陽錯的與母親踏上了開往莫斯科的K3火車。
于是,這對疏遠的母子便在密閉的火車上,開始了6天5夜的“親密”之旅。
親密關系中的“争吵”,其真正的含義就是隐形的權力鬥争
“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
相信這句話每個人都很熟悉,這句話所透露出來的真正含義就是:你必須聽我的!

在電影中,母親蘆小花對于兒子徐伊萬的控制便充分體現了親密關系中的權利鬥争。一個總是在說“我是為了你好”,一個總是在說“逃離”。
不放心兒子安裝的密碼鎖、找人加了一把鐵鎖、連環奪命CALL似的給兒子發60秒的語音方陣、360度無死角投喂、強制按照公衆号養生…… 火車剛剛駛離北京的時候,他們的分歧就已經顯露出來。從坐火車還是坐飛機到要不要生孩子,這一路更是争吵不斷,無時無刻體現着母親對孩子的那種窒息的控制。
所以,伊萬急需脫離母親的掌控。然而伊萬在想要逃離母親的同時,又不知不覺将自己變成了母親的模樣。
因為在親密關系中,親密關系的一方将成為你的鏡子。
他曾經像母親控制自己一樣想要控制妻子,妻子在丈夫的控制下,也曾經想努力成為伊萬心中理想的樣子。但婚姻中失去了自己的内心,一味的付出換來的隻會有疲憊。
所以,在面對徐伊萬擅自修好台燈的自我感動行為,她第一次激烈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且第一次說出心裡話:
“你看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讨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伊萬在聽到妻子的“告白”後陷入了深思,他把同樣的話說給母親聽。
“你看看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在你的心裡面住着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 吃幾塊紅燒肉,臉上肉是橫着長,還是豎着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并不是你 想象中的那個兒子。”

而與思索的伊萬不同,母親卻着急地說:“你不是我兒子你是誰兒子啊?”“我都是為了你啊,我都是因為愛你啊。”
這句話總是在傳達一種不平等的信息:我已經足夠好了,我已經做的很完美,我這麼愛你,我問心無愧,如果還是出現問題,都是你的責任!
所以,他們口中的那些控制的愛,那些所謂閃閃發光的愛,有時候并非都是黃金。
甯願争吵也不願面對傷口,是因為生氣比承受心碎要簡單得多
在《親密關系》中提出:讓權力鬥争更痛苦的原因是,争執的兩方往往是真的關心對方。隻不過痛苦實在太強烈了,讓我們感受不到内心裡渴望與對方分享的愛。
“我不是回心轉意,我隻是想看看一個不見黃河心不死的人,是怎麼見的黃河,怎麼死的心。”
在集甯下車的時候,徐伊萬發現口袋中有母親悄悄放進去的大白兔奶糖,因為擔心母親而選擇了返回同行。但是這一系列的暖心行為,說出來的仍舊是帶刺的話語。

徐伊萬想要母親坐飛機的原因是飛機省時省力,他的出發點是老人可以少受罪,而說出來的話語卻變成了指責。
母親的動機很明顯,控制兒子吃肉,吃水果,喝養生水,操心他的婚姻,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幸福。然而她從來沒有問過徐伊萬喜不喜歡這樣的生活。
在每次母子發生争執的時候,徐伊萬曾經不止一次說出這樣的話:“我說話你耳朵聽得見嗎?”
也證明了母親從來都不聽兒子到底心裡怎麼想的,也不聽徐伊萬一切的行為動機背後隐藏的原因,隻顧輸出自己的理念。
“這就是問題!在你眼裡所有的事情都是問題。我婚姻是問題,我身材是問題,接不接電話生不生孩子都是問題,我是個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養的寵物狗。”

當矛盾徹底激化,徐伊萬開始指責母親的種種問題,并指責是母親的控制欲使得爸爸不停的酗酒。母親氣急之下扇了伊萬一個耳光,然後傷心離去。
原來,母親因為不願意讓幼小的伊萬知道他的爸爸媽媽不和睦以及父親的家暴的事實,而選擇了隐忍。
她甯願面對無盡的争吵也不願面對當初的傷口,是因為生氣比承受心碎要簡單得多。
父親是母親記憶中的父親,那個初識的夜晚,那個為她單獨放映《伊萬的童年》的熱心小夥子。伊萬是他們的愛情結晶,但是他們的愛情終究沒有熬過幻想的破滅。因為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導緻母親想改造父親,結果卻适得其反。

母親不願意面對這樣的失敗,所以甯可用控制和過度的愛來麻痹自己。
伊萬始終不敢說出自己離婚的事實,是因為在他的思想中她認為母親一定會唠叨,會指責,會管教,會啰嗦。
他甯可通過争吵來表明自己的立場,用所謂的“怕母親擔心”來粉飾動機,也不願意面對真相,也不願意去嘗試溝通。
他們都給自己的内心,上了一把厚重的枷鎖。
這場看似“囧”迫的火車之旅,實際上是自我與家人的和解之旅
“小孩子是看不到那麼多的,你能看到他是你的父親,但你看不到他是我丈夫。”
母親負氣下車,伊萬追随母親來到了一片樹林,于是在那個被白雪覆蓋的樹林中,他們母子二人第一次說出藏在心裡話。
那一刻,母親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婚姻的不幸曾經使得母親想一走了之,卻因孩子的一句“媽媽,長大了我保護你。”而選擇留下并決定一輩子為孩子而活。
當初的母親不知道幸福的答案不在任何人身上,而在于面對真實的自己,開往幸福的鑰匙就是自己的内心。但是經過這次的火車之旅,她明白了,自己的孩子也要擁有自己的人生。

“是我管你管多了,你也有屬于自己的人生啊。”
母子二人曆盡磨難,甚至被熊追擊,這些看似囧迫的過程,實際上是在為彼此的和解做鋪墊。在被路過的謝爾蓋一家人救起後,當晚伊萬與妻子在電話中第一次發生了激烈争吵。而此時,伊萬才将内心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
“我不想跟你分開,可以嗎?”
“在感情裡面講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講道理!我就是不想跟你離婚!”
“因為我還喜歡你,我還愛你,所以我就是敝履,一塊破抹布嗎?”
這時,一直針鋒相對的夫妻二人才開始真正冷靜下來思考他們的婚姻中的問題。伊萬也終于鼓起勇氣,對母親終于說出一切的真相,然而母親并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而是安慰了兒子。 這時候他突然發現,一切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困難,一切隻是我們給自己的心設了一道屏障。

最後,母子二人艱難地來到紅星大劇院,伊萬也第一次見到母親口中的SOLO,第一次面對如此生動多情的母親,原來母親的歌聲是那麼的動人心弦,母親是那麼明豔動人。
所以在後台那一個擁抱的定格時,我知道他們母子二人就在此刻與自我和對方和解,他們都明白了愛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喜劇的内核是悲劇,悲劇的内核有溫情,徐峥通過《囧媽》所想傳遞的愛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争吵,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隻不過是希望對方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就像我對你一樣。這六天的旅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
整體上來說,這是一部合格的公路喜劇片,采用了雙線并行的叙事模式來推進劇情,笑中帶淚是我的第一感受。
雖然,電影最後沒有像以往的“囧系列”一樣男主挽回感情。但是,他們卻收獲了更多的東西,開始了新的人生。我想,這樣的結尾更加突出了徐峥想擺脫商業電影的套路,尋求更深層含義的作品。
那就是,在這些看似讓人忍俊不禁的情節之下,所隐藏的是中國式家庭的悲劇。離婚、母子不和、控制欲、無時無刻的争吵與分歧,這一切均在電影的前半段集中的體現。

他通過用一個個笑料來告訴人們什麼叫喜劇的内核是悲劇。
悲情内核的出處來源于陳佩斯的公開課《大道喜劇院:陳佩斯喜劇表演培訓》中反複提到一個理念。 他認為:“一切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内核。笑是果,悲是因。”
徐峥把我們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無奈和窒息,用一種啼笑皆非的形式展現,讓我們笑着笑着就哭了。
他曾經說:“我們發現現在有很多年輕人說過年回家在家待不了三天,跟爸爸媽媽關系明明很相親相愛,卻羞于表達,總是有很多争執,為此才拍了《囧媽》。”
其實有時候,我們總是急于指責父母的不開明與跟不上時代,卻忘了他們曾經也曾向我們一樣年輕過、綻放過。
其實有時候,我們總是在用惡毒的話語說着最關心人的話,我們總是在指責愛人的行為,卻不想去了解對方。

但是,在這一切悲劇之中又隐含着溫情和感動。與開篇時候的窒息感不同,在最後母親摘下假發露出稀疏的白發時,我卻又發現了不一樣的感覺,那就是:
我們的母親,其實不是我們的母親。
她們曾經也是清純少女,曾經也擁有皓齒明眸,曾經也深切地期盼過愛情,曾經也渴望能被人呵護一生。隻不過經曆了時光的飛逝和歲月摧殘,她們變成了我們眼前的模樣。
也許,我們從來不曾了解過自己的母親,隻知道一味的索求和争執。但是卻忘了,沒有人會滿足我們的需求,沒有人會讓我們快樂,也沒有人該為我們所受的傷負責。

我們一生都在尋找愛,然而在外四處尋找之後,我們終于了解到,我們所有生活經驗的因和果隻可能存在于一個地方——我們的心中。
這種愛不是需要時時被言說的事實,也不是需要被排練的步驟,它是我們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不是挂在生活之上的負擔。
正如《天地一沙鷗》裡的一句話:“如果你想盡快到達一個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經在那裡了。”
那裡,就是我們心中自然而生的愛。
——END——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