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肯尼亞,裝潢考究的聯排别墅。

這天發生了一件小事:

一隻烏鴉飛到餐桌上。

桌上本來擺着威士忌,精緻的餐盤,面包和水果沙拉,被烏鴉搞得一團糟。

...

就像沒人知道,風暴的起點,不過是亞馬遜雨林裡,蝴蝶扇動一下翅膀。

此時,沒人意識到飛來的烏鴉意味着什麼。

砰砰砰,先是從樓上跑下一個女傭。

然後,一個老人突然露臉,喘着粗氣,搖搖晃晃間,豆大的汗珠噼裡啪啦從臉上掉下。

...

老人被緊急送上飛機,運往内羅畢的大醫院。

短短的航程過去,空姐發現,他變得……

變得……

更恐怖了。

臉色蒼白,爬滿水泡,意識有些不清,身體也搖搖晃晃。

...

好像有可怕的東西,正在從體内侵蝕他的靈魂。

下飛機後,老人被緊急送往醫院。

他再一次變了。

躺在病床上,身體大量出血,生命垂危,手臂上有恐怖的血包。

護士驚訝地發現:老人不僅體内大出血,他皮膚松弛,松松垮垮地挂在骨頭上,還爬滿了水泡演變成的大血包。

...

一名醫生趕緊搶救,卻被他噴了一身污血。

他們遇到了什麼?

病毒。

34年後,西非爆發一場疫情,恐怖的病毒,短時間内席卷幾内亞、利比裡亞、塞拉利昂、馬裡、尼日利亞、塞内加爾、美國和西班牙,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數據是,累計病例19031例,其中7373人死亡。

事後,所有人回望1980年那一天,都清楚地知道……

降臨别墅的,不是烏鴉。

而是——

埃博拉病毒。

事情的經過,被理查德·普雷斯頓寫成了紀實文學《高危地帶》。

《2001太空漫遊》原著作者、頂級科幻小說大師亞瑟·克拉克評價這本書:

我讀過的最恐怖、最精彩的小說之一,甚至超過了斯蒂芬·金。而書裡的事件是真事。要命的是,這種事遲早還會卷土重來。

它的恐怖,在于戳破了文明的遮羞布——

病毒并非遠在天邊,我們與它隻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

這段距離裡,你能看到人類的無知、貪婪、勇氣和犧牲。以及,對大自然該有的敬畏——

血疫

The Hot Zone

...

故事挺簡單的。

兩條線:埃博拉病毒的非洲起源;首次在美國被發現的經過。

《好萊塢報道者》評價:

它沒有描摹恐怖的血腥慘狀,但旁觀現實的瑣碎小事,漸漸演變成災難,反而比杜撰的妖魔鬼怪更吓人。

肉叔看的時候一度喘不過氣來——

1980年内羅畢的醫生,檢查患者時,看似隻是普通檢查。

但你會發現越來越不對勁:越來越大的血泡、越來越松弛的皮膚、患者越來越潰散的意識、醫生護士越來越凝重的表情……

每個畫面,都像擰螺絲似的,不停地讓你越來越緊繃。

...

...

然後……

噗!患者突然噴了醫生一身污血。

...

這段被緊繃着的觀影,有多可怕?

這麼說吧,肉叔當時看的時候,一度不敢呼吸,感覺就好像喘口氣,埃博拉就會順着我鼻孔鑽進來似的……

這風雨欲來時讓人透不過氣的感覺,被網友形象地形容成:窒息式觀影體驗。

罪魁禍首嘛……

看不見摸不着的埃博拉病毒。

它從哪來的?

...

...

美國馬裡蘭州,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

一份包裹引起了南希的注意。

...

裡面的東西更奇怪——

包裹外面寫着猴子的組織。

然而,裡面卻是一坨血塊。

南希以為,這是一種在猿猴中流傳的病毒造成的結果。

...

檢驗結果,迅速推翻了她的猜測。

顯微鏡下的情景,讓南希不寒而栗。

包裹裡送來的是猴子的脾髒,隻是在運輸和投遞過程中,脾髒被病毒化成了血塊。

南希猜測,這可能是埃博拉病毒——

這裡離華盛頓并不遠,如果真的是埃博拉病毒。

意味着,至少百萬人的性命危在旦夕。

...

這絕對不誇張。

埃博拉病毒不僅緻死率高,而且無藥可治。

感染者隻能在痛苦掙紮中死去。

劇集開始,老人病發痛苦吧。

這還做了美化。

...

真實的情況,《血疫》的書裡有描寫:

他的肝、腎、肺、手、腳,還有腦袋裡都在淤積着血塊。血塊在他腸内的肌肉裡越積越多,切斷了動脈對腸子的供血。這些腸内肌肉開始壞死,腸子也開始松弛下垂。一攤攤的血從他身邊流了出來,迅速擴大。

...

埃博拉病毒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書裡同樣有描繪:

埃博拉-紮伊爾病毒的首次現身——這是埃博拉病毒中最為危險的一種——發生于1976年9月,它在靠近埃博拉河上遊源頭的五十五個村莊裡同時爆發。它似乎從天而降,感染每十個人便會殺死其中的九個。

更具體的數據:602人感染,431人死亡。

迅疾,暴烈,不及反應,人就已經死了。

《血疫》裡有句話:

艾滋病用10年完成的事,埃博拉隻需要10天。

劇集《血疫》裡有個細節。

南希和兒子在讨論有關艾滋病的事。

南希說,艾滋病确實可怕,但它不是四級生物危害(最高危險等級)。

...

那誰是?

嗯,埃博拉。

盡管這種病毒從未在美國出現。

可萬一呢?

南希的同事皮特認為,這種概率不存在。

或許,這就隻是試驗器材被污染的小錯誤。

這種錯誤的概率明顯要大得多。

...

而要驗證這個猜測,也比南希做實驗容易多了。

随便在試驗台做個檢測,用鼻子聞就能聞出來。

...

這一聞。

什麼味道都沒有。

好事?

不确定。

不過,這卻證明了皮特的猜測也許是錯的。

...

而南希的檢測結果呢?

不知道。

結果還沒出,她因防護服破裂,被迫退出實驗室。

樣品全部被銷毀。

現在,也許有個人類無法治愈的病毒,暴露在外,不受控制。

幾百萬人,命懸一線。

...

《血疫》刻意隐藏埃博拉爆發時的恐怖。

但這正是它的高明之處。

它先告訴你埃博拉有多麼恐怖,然後把它藏起來。

這反而讓恐怖無處不在。

就像是,你知道有個已經啟動的定時炸彈。

但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

接下來,你無時無刻不在想着那顆炸彈。

...

看《血疫》是怎麼把這種恐怖藏起來的。

皮特通過實驗,數據檢測,已經證明自己的想法是錯的。

埃博拉真的出現在了美國?

為了弄清真相,他和南希再一次進了實驗室。

很不幸。

這就是埃博拉。

...

而他,竟然直接用鼻子聞了埃博拉樣本。

皮特感染了嗎?

按照正常流程,無論是否感染,他都必須上報。

可是他沒有。

他瞞着實驗室,自己抽血檢測。

...

按理來說,他感染的風險很小。

可是,萬一呢?

還有更重要的問題。

控制病毒傳播。

那個樣本的來源地。

一家出售實驗猴子的私人機構黑澤爾頓公司。

...

南希緊急上報實驗室,要求封鎖,隔離,消毒。

刻不容緩。

那裡的工作人員沒準已經被感染。

陸軍實驗室馬上行動。

那裡的人也配合,不過還是有點麻煩。

負責人沒有告知自己的工作人員,自家的猴子感染了埃博拉。

也要求南希的行動保密。

...

不能讓工作人員感到懷疑。

然而,一個負責喂養猴子的員工已經病倒。

頭暈、發燒、嘔吐,和感染埃博拉初期病症一樣。

...

但,還不确定就是埃博拉。

到現在,病毒還是沒有爆發,這些都隻是潛在的危險,恐怖還藏在暗處。

但是,《血疫》已經把這種恐怖塞進了觀衆心裡。

更進一步,還把這種恐怖持續放大。

劇集運用大量細節,一遍遍提醒着觀衆,病毒随時會爆發。

那些“定時炸彈”越放越多。

一旦起爆,驚天動地。

皮特心神不定地去喝酒,盯着酒杯失神。

...

服務員收走了他的杯子,他想阻止,卻開不了口。

鏡頭一個特寫,給到杯子

這像什麼?

...

...

一個傳染源。

...

仔細看,上面還有唇印

黑澤爾頓的主管去超市。

收銀員收下他的錢,主管盯着自己給出的錢。

如果他身上攜帶有病毒,這就是一次傳播。

...

再有。

皮特的同事,也有被感染的風險。

妻子在清理他用過的浴缸。

...

消毒劑,殺毒水,手套被放在一個塑料袋。

鏡頭又給一個特寫。

這又是一個傳染源。

...

這些對準細節的特寫鏡頭,就像一個放大鏡,把恐怖成倍放大。

《血疫》藏起來的不止是埃博拉的恐怖。

想想看,是什麼讓潛在的危險一點點擴散。

皮特不光沒有上報自己受感染的可能,還慫恿同事和自己一起隐瞞。

他不想被隔離,那太痛苦。

...

黑澤爾頓公司負責人,隐瞞員工,不想被外界知道。

否則,公司形象難保。

自己還會受到董事會的責難。

...

知道了吧。

藏起來的還有每個人都有的一點私心。

也許這點私心就會導緻疫情爆發。

《血疫》的書裡記錄了埃博拉在德國馬爾堡爆發。

那次爆發導緻31人感染,7人死亡。

...

病毒來源于,烏幹達出售給德國的猴子。

德國的一個猴商,把染病的猴子摻在出售的猴群中,賣給各個需要用猴子做實驗的研究機構。

事後,真相被掩蓋。

一位了解内幕的人說:

假如這一事實被揭發,他(猴商)很可能會破産,而烏幹達也将損失一筆頗有價值的外國财源。  

一次私心導緻埃博拉在德國爆發。

而這一次呢?

...

第二集對埃博拉的介紹:

一旦滲透了細胞的保護屏障,病毒就會劫持細胞系統,來滿足其自身的需求。

它不是單純地破壞,而是慢慢把細胞變成自己的養料,幫兇,最終殺死細胞。

隻有病毒是這樣嗎?

所有知道病毒在傳播,卻刻意隐瞞的人,比如皮特。

他沒有害人的想法,他隻是有那麼一點點自私。

當自私侵入一個人,占據他的思想,他會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動,對于其他人卻可能有緻命的影響。

這種過度的自私,毀滅的不僅僅是一個人。

...

編輯: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