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民凱恩》被喻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之作,多次在世界電影佳作評選中名列榜首。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美國報業大亨凱恩。影片開頭,最先出現的畫面是一個大門上寫有“禁止入内”字樣的牌子。接着鏡頭漸漸上升,為觀衆展現出了如宮殿一樣豪華富麗的私人宅邸——仙那都莊園。盡管這座莊園一直沒有真正完工,但是它謎一樣的主人凱恩卻經不住歲月的催逼,在孤獨寂寞中先行死去。而他臨死前的遺言“玫瑰花蕾”,立刻引起了人們的強烈興趣。或許,這是公民凱恩最後一次成為公衆的焦點。

...

  紀錄片《前進中的新聞》,對凱恩生平的大事進行了相關報道:“凱恩擁有37份報紙,13份雜志和許多廣播電影。他的産業像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小王國。他自己擁有商品倉庫、造紙廠、房地産、工廠、森林、遠洋輪船。”由此可見,凱恩是一個獲得巨大成功的人。“他曾兩度結婚,又兩度離婚。”在個人情感上,他無疑是一個失敗者。但是,這樣簡短的報道,并不能讓人們對凱恩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年輕記者湯普遜開始以探尋“玫瑰花蕾”的含義為題,先後采訪了凱恩的第二任妻子蘇珊,《問事報》經理伯恩斯坦、凱恩最親密的朋友利蘭、以及仙那都莊園的管家,但是卻始終沒有找到答案。湯姆遜最後下結論說,并不存在什麼玫瑰花蕾,凱恩的一生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可是,通過凱恩監護人撒切爾先生的日記,以及那些與凱恩親密交往過的人們的回憶,他仿佛謎一樣的形象,卻漸漸的清晰了起來。

  在公衆的印象中,盡管凱恩曾在政治上失敗,婚姻不美滿,但終究在事業上取得過巨大的成功。《問事報》從一家陷入困境的小報,在凱恩的手中成為社會輿論的喉舌,并曾經在總統競選,對外戰争中發揮至關重要的影響,足見凱恩具有非凡的才能。但是他的監護人在日記中,卻如此的評價道:“這是一個普通的、幸運的無賴,他已經變壞,他是一個沒有原則,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的人。”或許,這隻是撒切爾先生的個人觀點,因為從一開始,他和凱恩的關系就不是很融洽。但他卻指出了一個事實,凱恩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出于幸運,而不是靠他自己的努力。盡管凱恩一直在否認這一點,但卻是無法更改的事實。其實,很多在我們看來很偉大很優秀,甚至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并不比别人更有才能,或付出過更多的努力,而是具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以及獲得過幸運的人生機遇。凱恩本來是一個寄宿旅館老闆娘的兒子,因為他的母親得到一個落魄旅客的投資股票,才讓他在一夜之間陡然富貴起來。

  二、

  凱恩是通過《問事報》而逐漸為公衆所知的,在經理伯恩斯坦和主編利蘭的幫助下,這份報紙曾一度成為社會輿論的喉舌,為廣大公衆所喜愛。也正因為如此,凱恩在州長競選中,一度得到選民的大力支持。他在演講中熱情洋溢的作出為普通民衆的利益而努力的承諾,這是《問事報》的一貫基調。但是在投票的前夕,他卻因為一段婚外情,而放棄了唾手可得的機會。原來,凱恩隻想得到公衆的擁護,卻根本不想真正的為他們服務。他的好友利蘭,因為這件事而逐漸與他疏遠。

  凱恩為了蘇珊,不惜與妻子離婚,退出競選。而且特意為蘇珊蓋了一座豪華的歌劇院,供她個人盡情表演。但唱歌隻不過是蘇珊的業餘愛好,她的嗓音也說不上優美。盡管很多報紙對蘇珊的演唱充滿溢美之詞,但是蘇珊卻能從觀衆的反映中,看出他們并不喜歡她的演出。可是凱恩卻一直讓蘇珊唱下去,并希望好友利蘭也能像其他人一樣,寫出吹捧蘇珊的文章。利蘭沒有按照凱恩的想法去做,而是用嘲諷的口吻寫了一篇評論。凱恩因此将利蘭解雇,兩人之間的友誼破裂。“他除了查利凱恩以外,對什麼也不相信!我是他最老的朋友。他對我是忘恩負義的。也許,我根本就不是他的朋友。要是這樣的話,那他就從來沒有過朋友。”

...

  如果說凱恩與朋友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那麼他與妻子之間,是否有真正的愛情呢?通過利蘭的回憶片段,影片展現了凱恩與他的第一任妻子艾米麗之間随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話不投機的場面,最後兩人離婚似乎是必然的結果。凱恩對艾米麗并沒有多少感情,但對蘇珊卻傾注了大量了熱情。他不僅為蘇珊建了一座歌劇院,而且還在蘇珊決定不再演出之後,蓋了華麗如宮殿一樣的仙那都莊園。但是,蘇珊在這裡生活的并不快樂,而且與凱恩的交流越來越少。凱恩并不明白,蘇珊為什麼總是不厭其煩的玩拼圖遊戲。

  凱恩:“有一點我怎麼也不明白,蘇珊。你怎麼知道,哪些小硬紙你已經拼過了,而哪些你還沒有拼過呢?”

  蘇珊:“這比你收集維納斯雕像要有意思得多。”

  凱恩:“也許你是對的……有時我認為……但這已經成為習慣了……”

  蘇珊:完全不是習慣……我玩這個是因為我喜歡它。”

  兩個人在生活中,根本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交流,更談不上相互理解。隻有靠着看報紙和玩拼圖來打發時間。或許,對于凱恩來說,這并沒有什麼,因為他隻在乎自己,從來都不關心别人的感受。這種毫無生氣的婚姻生活,在一次争吵過後結束。蘇珊因為再也無法忍受凱恩的專橫而離開了他。

  正如伯恩斯坦所說的那樣:“玫瑰花蕾可能代表凱恩失去的東西,凱恩是一個幾乎失去一切的人。”凱恩的一生,擁有太多的東西,是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但是,他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東西,幾乎比他擁有的還多。玫瑰花蕾的秘密,在影片的最後被揭曉,正是凱恩童年時心愛的一個滑雪闆的名字。在撒切爾的日記中,曾寫道小凱恩用滑雪闆打他,拒絕被從父母的身邊被帶走。凱恩的整個人生,從那一天開始改變,從此他的童年消失了。盡管他能帶走心愛的滑雪闆,但卻無法在父母的關愛中成長。玫瑰花蕾的真正意義,并不是他對童年的眷戀,而是對一份失去的親情的懷念。正因為如此,他才比别人更加的渴望被愛。

...

  凱恩不懂得去愛别人,是因為他在童年時就已經失去了被愛的機會。他曾為此抗拒過,但卻并沒有成功。一個沒有被愛過的人,一個過早不再感受到家庭溫暖的人,怎麼能學會去愛别人?真正使凱恩無法與朋友建立友誼,不能與妻子産生感情的原因,是他根本就沒有真正被愛過。玫瑰花蕾是一種隐喻,象征着在情感的冰天雪地裡,被凍結的愛的種子。在凱恩的心裡,這顆種子在離開家庭的溫暖之後,就一直沒有被融化。因此,在他的一生中,也就再也沒有開花結果。

  三、

  《公民凱恩》體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夢”破滅的主題。凱恩的一生,既有成功,也有失敗,這其實并沒有什麼特殊之處。重要的是,凱恩雖然擁有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财富、名譽和地位,可是生活并不幸福。他既沒有得到過愛,更沒有付出過愛,終身生活在孤獨寂寞之中。

  在影片的結尾,再一次出現了片頭的那塊寫有“禁止入内”字樣的牌子。像仙那都莊園一樣,凱恩的内心一直都拒絕别人的進入,而他也從未嘗試過走入他人的内心。他的人生不應該用失敗,而是應該用可悲來形容。用現代社會的流行觀念來看,作為擁有輝煌事業、巨額财富、顯赫名聲的凱恩,無疑是是令人敬仰的成功人士。我們的電視、報紙、雜志、網絡,每天都在報道關于這些成功人士的新聞,久而久之,在他們的身上就出現了一層由媒體渲染出來的神秘光環,并逐漸演化為一個神話。但在事實上,公衆所了解的隻不過是一個由媒體制造出來的世俗偶像。凱恩是一個報業大亨,他的《問事報》對人們來說,是用文字和影像堆砌起來的又一個仙那都莊園,一個不斷建造而無法完工的迷宮。

...

  麥克盧漢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媒介即信息。在我們所生活的網絡信息時代裡,信息爆炸已然成為事實。我們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信息嚴重過剩,現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真相與謊言難以區分。信息不再具有本源的能指,成為無限延異的所指。信息就是現象,甚至是現象的影像,很少有人能從這些現象,或者影像中了解事物的本質和事情的真相。人們可能會如影片中的記者湯姆遜一樣,去追尋“玫瑰花蕾”的含義,但是卻很難得到答案。

  其實,在湯姆遜采訪那些與凱恩有過親密關系的人的時候,他已經得到了比“玫瑰花蕾”更為重要的信息,即對凱恩人生的深入了解。但是他對此卻毫不關心,隻是将注意力放在凱恩臨終前的話上,因為這是能引起公衆興趣的東西。包括《問事報》在内的新聞媒體,永遠隻是提供公衆感興趣的東西,而不是真正有意義的東西。現代傳媒,讓公衆變成隻懂得接受接受信息的終端,甚至,成為傳播信息的中轉工具,從而讓所有人都參與到一個超級迷宮的建造之中。而每個人在建造的同時,也不知不覺的迷失于其中。他們無法走出這個迷宮,因為裡面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層出不窮的超真實謊言将他們完全吸引,以緻遺忘自身的真正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