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車輛的撞擊聲。

一聲狗的悲鳴。

弗蘭克·安德伍德支開保镖,獨自一人,一邊安撫倒在血泊中的小生命。

一段自言自語:

痛苦分兩種,一種令你變得更強,另一種毫無價值,隻是徒添折磨,我對沒價值的東西也沒耐心。

這種時刻,需要有人采取行動。做一些不好的事,但也是必要的事。

說完,他不動聲色地盯着你。

扭斷了狗的脖子。

好了,痛苦結束了

...

《紙牌屋》第1季第1集第1場戲,淡定地向你宣告:

豎起耳朵聽,這是一個關于壞蛋的故事。

不需贊揚,也不需聲讨。

它融化英雄濾鏡,粉碎美好願望,一字一句地教訓你:勝利者,為了勝利都幹下過什麼。

狠,不是它敢冒犯現實。

狠,是它竟敢冒犯我們。

都盼着它能一狠到底,但到頭來,還是放下屠刀立地自宮......

從“在你面前擰死一隻狗”,到乖乖随大流喊#Me Too。

...

為了迎合正确,所有狠劇都得這個下場?

今天這部,偏不。

一個标簽提前擔保:改編自真人真事。

一壞到底,惡事做盡,甚至讓壞蛋赢得最後勝利。

這是美國最大的音量,也是最大的“騙局”。

你捂好耳朵——

《最響亮的聲音》

The Loudest Voice

...

首先。

給你三分鐘的時間猜猜海報上的人是誰——

1。

2。

3。

時間到,答案揭曉:

奧斯卡、金球雙料影帝羅素·克勞。

是的,緊随《至暗時刻》的加裡·奧德曼,《副總統》中的克裡斯蒂安·貝爾......羅素·克勞也加入高膽固醇自虐式演技豪華午餐。

并且體型這些年來有一去不複返的态勢:

...

△ 2001《美麗心靈》,2016《耐撕偵探》,2017《戰争機器》,以及新劇《最響亮的聲音》造型

根據Sir的經驗。

影帝願意如此自毀形象的劇,必定大有來頭。

改編自加布裡埃爾·謝爾曼撰寫的艾爾斯傳記《房間裡最響亮的聲音》。

說的是美國新聞界巨鳄,福克斯新聞網主席兼執行長羅傑·艾爾斯。

什麼貨色?先瞅一眼履曆——

全美排名第一電視制作人。

26歲打造全民爆款節目。

28歲成為總統尼克松的媒體顧問。

共和黨戰略家,三任美國總統顧問。

一手打造了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福克斯新聞網。

通過操縱新聞,多次直接影響美國大選。

啥是“最響亮的聲音”?

美國評論家曾指出:羅傑·艾爾斯和他的福克斯新聞網,相當于美國三權分立之外的“第四權”。

...

△ 左特朗普,右羅傑·艾爾斯

在奧巴馬執政期間,白宮直接将福克斯新聞網視為“美國公敵”,并對其宣戰:

我們将像對待敵人一樣對待他們(福克斯新聞網)。我們沒必要仍假裝認為這是合法新聞機構的行為。

夠狂了?

很多人一說起外媒辱華,總是愛提CNN,事實上CNN在美國算絕對的左派媒體。

福克斯新聞網了解一下——

2008年,主持人奧雷利在節目中為反華勢力支招,教觀衆如何“讓中國人丢臉”。

2014年,主持人貝克爾日前在節目中發表辱華言論,指“中國佬”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

2016年,主持人奧萊利街頭采訪唐人街華裔,諷刺華裔長者的英文水平,并詢問華裔店鋪老闆“這些手表是偷的嗎?”。

...

...

...

那些關于羅傑·艾爾斯的“個人”新聞,畫風更加兇猛:

保守派狂人、性别歧視、種族主義、性騷擾......甚至是“土皇帝”。

...

...

...

這樣惡名遠播的人,成就了美國影響力Top1的新聞媒體?

現實,永遠比故事荒謬。

但《響聲》,并不止步于荒謬。

他不僅僅掀開了現實荒謬的幕布,直抵背後的黑色地帶;更是要“活捉”羅傑·艾爾斯,這個“創造傳奇的罪人”。

在一個個曆史瞬間的拷問中,令他原形畢露——

你是一隻獅子?

還是一隻虱子?

...

看之前,你必須接受一個前提:壞蛋,從不會在臉上寫着壞字。

一般壞蛋登場,都是怎麼拍的?

背景音樂詭異驚悚,一席黑衣慢慢現身,爪牙分立兩旁,一個特寫打到正在獰笑的嘴。

嗯,滿臉寫着壞字。

但《響聲》裡呢?

它先給讓你看的,是這樣一個“老實人”——

...

一個美國沙縣級别餐館裡,狹小的座椅間塞着一副臃腫身軀。

吃相上,就更沒啥講究。

高糖分、高熱量、高膽固醇,一頓狼吞虎咽;吃完擦嘴,更是不忍直視,像是使出了渾身的力氣。

談不上凄涼,也說不上氣魄,看起來人畜無害。

△ 字幕來源:人人影視

這是55歲的羅傑·艾爾斯,因為醜聞被高層領導彈劾,辭退,已經闆上釘釘。

下一場戲,甚至有點心酸。

狹小的駕駛空間,被肉體塞得嚴嚴實實。

他擡頭,收腹,深吸一口氣。

再次用出洪荒之力,解安全帶,打開車門,把自己挪下車,花了将近半分鐘時間,一不小心還讓自己的肉碰響了汽車喇叭。

一個倒黴蛋。

大清早趕到領導家中,态度誠懇地請求領導網開一面:别把辭退協議寫得太死,我還想在媒體行業混碗飯吃。

并再三保證:将不去任何現有的新聞單位任職。

領導同意了。

艾爾斯禮貌告别。

轉過身去,野獸才亮出獠牙。

他根本不知道

他馬上就要被我玩死了

...

快收起你的同情。

一片掌聲之中,騙子坐上了新的“皇位”。

離職第二天,福克斯公司宣布:聘用羅傑·艾爾斯為執行總裁,打造全新的福克斯新聞網。

嗯,确實沒去“任何現有的新聞單位任職”。

徹頭徹尾的騙局,換來了大獲全勝。

你說老東家?誰啊?我并不熟......

“MSNBC”?我不喜歡這個名字

聽起來像個募捐項目

...

可以說,這樣一起一伏的節奏貫穿《響聲》全劇。

在所有艾爾斯的戲份,在羅素·克勞的表演與鏡頭切換相輔相成,用以營造強烈的視覺對比。

就比如,一個半身鏡頭裡。

身材臃腫,動作遲緩,看上去一副佛相的樣子,毫無攻擊力可言。

而當切換至特寫鏡頭,羅素的這張大臉不留空隙地填滿半塊屏幕。

威脅感、侵犯感,會瞬間向你撲面而來。

哪怕笑容,也仿佛一隻獅子在向你靠近。

...

而當視線再次向前探伸。

鏡頭變得難以跟上這張猙獰、扭曲、無所顧忌的面孔。

當他宣告着自己的政治抱負,講述着身為媒體人的“崇高使命”。

鏡頭裡,隻有暴戾與瘋狂。

我們就能成為最響亮的聲音

我們就能讓這個國家

重拾公平與公正

一個善于打雞血畫大餅的無良老闆?

呵呵。

Sir看到了一個獨裁者。

和獨裁者一樣,進行着黨同伐異。

身邊的同事全部換成自己的親信,索取絕對的忠誠,提出任何質疑都會被掃地出門。

和獨裁者一樣,他需要掌控全局。

在公司裡四處安裝攝像頭,不允許任何人發出消極的聲音,哪怕是一聲咳嗽。

和獨裁者一樣,慫。

準确地說,是長期戰備狀态。

身邊保镖24小時配槍,房子買到了西點軍校對面,時刻提防恐怖分子、異見人士上門打擊報複。

施工人員按照國家級的建築标準,挖了一個12級安全屋。

但他并不滿意。

再深點

...

慫成這樣?

是做了什麼虧心事?

艾爾斯唯一的本錢,是他對新聞的“獨特理解”。

現實世界中,福克斯新聞網本就是媒體中的異類。

在全美20個主流新聞媒體中,福克斯新聞網是為數不多且旗幟鮮明的保守派。

在種族問題、移民問題、反恐戰争等敏感議題上,福克斯新聞網始終反對自由派主張的進一步的開放與平等。

雖然國内網友說起“白左”的那套政治正确,總是一臉嫌棄。

但不講政治正确是啥樣呢?

你恐怕更接受不了。

除了開頭說的福克斯被冠以“辱華”的新聞。

片中也還原了一幕——

面試印度裔女主播,當面他極端敷衍地說了一句:

你的英語說得不錯

...

同事都聽出了輕蔑的諷刺,忍不住翻白眼。

而他卻隻盯着離開的面試者臀部看,問,誰讓你們找來這個印度妞的(pussy masala,極端不雅的稱呼)?

哪怕她很聰明,業務能力強,在BBC任職過。

但外貌,就決定了她被pass掉。

因為她年輕、女性、有色人種,得不到中部地區收視率。

...

中部地區是什麼樣的人?

保守,傳統,白人中下層,鐵鏽地帶工人,《鄉下人的悲歌》中描繪的群體,據說是支撐川普獲選的重要力量。

而中部地區,更願意相信什麼樣的新聞主播說的話?

白人,男性,老成,且誇誇而談。

...

正是采用這種固執、偏激、尖銳思路,福克斯獲得廣泛基層群體的支持。

也引起全美精英媒體乃至白宮反對。

一切事情的始作俑者,就是身為保守派的羅傑·艾爾斯本人。

電視台尚未成立時。

艾爾斯就為福克斯新聞台,定下了戰略方向——

...

...

而在具體戰術上,艾爾斯無所不用其極。

一條一條招數,完全無視新聞操守。

博眼球。

女主播必須穿短裙,不露美腿怎麼能行。

...

暗箱操作。

勒令制作人,為己方立場的辯論嘉賓安排菜雞對手,刻意制造差距。

...

不良引導。

在911事件後,利用不實信息煽動國内群衆對伊拉克戰争情緒。

呼應小布什政府的戰争主張,最終,美國發動了曆時7年,造成大量傷亡,卻怎麼也沒找到大殺傷性武器的“伊拉克戰争”。

...

小到一件短裙,大到一場戰争。

就像第1集的結尾暗示的那樣。

依次點亮的電視機銀幕,彙聚成了一面美國國旗。

聲音,就是這樣響亮了起來。

誤導、欺騙、對立、煽動......

正如豆瓣網友@張宏旭 所說——

應該譯成《最吵鬧的聲音》

...

這叫新聞?

公平、公正、客觀呢?

對艾爾斯而言,新聞最重要的,是能夠——

給人們他們想要的

即使他們不知道那是自己想要的

...

艾爾斯用最響亮的聲音,喚醒并左右着原本沉默的民意。

并利用民意,成就美國激進的政治對立。

在一次會議的演講中,他将美國的現狀,看作一場大病。

過去的50年裡,這個國家的左翼政客活動企圖控制新聞的叙述角度。

他們把大政府主義,保姆式國家強行塞給美國。

一段激揚慷慨之後,他看向自己的下屬:

“你們知道這創造了什麼嗎?”

創造?

是的,他看見了一片“民意”。

無關職業操守,這是等待被喚醒的沉默。

無關政治理想,這是等待被點燃的仇恨。

這才是他的目的。

答案很簡單——

創造了機會

...

容易理解的例子,《鹿鼎記》。

陳近南想拉韋小寶入局,便向他坦白:

“反清複明隻不過是一句口号,跟阿彌陀佛其實是一樣的。”

陳近南:“清朝一直欺壓我漢人,搶走我們的銀兩和女人,所以我們要反清……”

韋小寶馬上醒悟:“要反清就是因為他們搶了我們的錢和女人,是不是?複不複明不過是脫了褲子放屁,關人鳥事呀!行了,大家都是聰明人,了解!繼續說。”

陳近南點頭:“總之呀,如果能做成功的話,就有無數的銀兩跟女人,你願不願意去呀?”

現實中,艾爾斯曾在采訪中大方交代:“人們認為我繼續活躍在政壇,是因為我希望保守派統治世界。實際上,我隻是為了錢而已。”

錢和女人。

為此,艾爾斯為着同樣的目的,喊着同樣的口号。

你邁進這座大樓

要帶一個國旗

你上直播,也要帶國旗

你在廉價旅館招妓的時候

也要戴國旗

口号、旗幟、理想。

它們讓謊言穿上了“真相”的衣服,成為了更新一輪的真相。

荒謬嗎?

但是你好好想想,是誰讓他們獲勝的?

“真人真事”,如同一支不斷回響的警鐘,看劇時不斷地沖擊着Sir的腦殼。

《響聲》不光揭露着,勝利者們為了勝利,都幹下了什麼。

更提醒了我們——

我們,為這些勝利者們,都貢獻了什麼。

我們應該警惕些什麼?

謎底,早已經寫在了謎面上。

小心那些,整天喧鳴在你耳邊的聲音。

聽——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