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于公衆号“影探”

公号ID:ttyingtan

作者:錢老闆

轉載請注明出處

...

這部片子是擔得上"萬衆期待"這一說法的。

原因很簡單——

導演是林超賢。

...
林超賢

近年來,他的名字幾乎已經成了票房和口碑的保證。

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憑借口碑以黑馬身份拿下國慶檔票房冠軍。

2018年的《紅海行動》,又是出人意料地憑借口碑拿下了春節檔票房冠軍。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網友們看完《緊急救援》後都義憤填膺。

其實并不是這部片子有多爛,而是很多觀衆的期望落了空。

...

平心而論,這部片子是有優點的。

隻是這些優點,基本都屬于"行動"系列延續下來的特點。

首先,這是中國首部海上救援題材的電影。

中國救撈隊,一群默默堅守在中國18000公裡海岸線上的戰士們。

從1951年中國人民打撈公司(中國救撈前身)在上海成立開始,他們已經救助過無數遭遇海難的人們。

2004年,救助失火客滾輪"遼海輪",船上330人全部獲救。

2006年,台風"珍珠"國際大救援,330多名越南漁民獲救。

2007年,廣西洪水救援......

幾十年來,他們一直默默保護着中國人民的海上安全。

他們的故事值得被拍出來。

...

其次,導演并不是把"海上救援題材"僅僅當成一個噱頭。

而是真正願意去花時間,花精力去了解,去還原救撈隊員的工作狀态和細節。

前兩年的《紅海行動》,演員們被要求接受軍事化的專業訓練。

這次演員們也依然要去救撈基地進行集體特訓。

既要學習各種專業術語和知識,也要進行各種高強度的體能訓練。

不說别的,林超賢一以貫之的這份認真态度,至少是值得點贊的。

這是對觀衆,對作品的負責,更是對救撈這一職業的尊重。

...

最後一個優點,救援戲份夠硬核。

不管是在實景拍攝還是特效制作方面,電影都下了重本。

因為救援戲大部分都要在水下進行拍攝,劇組專門來到墨西哥的baja Studio影棚。

這是當年為了拍攝《泰坦尼克号》而專門搭建的無邊水池攝影棚。

水池的水由海裡直接抽過來,演員們可以說是真正在海裡進行救援。

而且,為了求真實,劇組甚至直接買了一架真飛機來協助搭景。

...

最後呈現在影片中的效果證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片中一共有四場救援戲。

油井傾塌,山體滑坡,飛機墜海,油輪爆炸。

天上飛的,海裡遊的,開放式的,封閉式的,災難場景逐層升級且各有特色。

爆炸、水流沖擊、飛機斷裂等各種奇觀場面輪番轟炸,場面十分震撼。

另外,每次救援戲的緊張感,導演也塑造得比較好。

要麼是時間緊迫,要麼是遇到突發狀況,合情合理,且有效。

驚險、刺激的爽感絕對是有的。

...

就這麼看,《緊急救援》是不是好像還挺不錯的?

确實。

上面所說的這些優點組合在一起,的确可以拍一部十分精彩的片子——

一部海上救撈隊的宣傳片。

然而《緊急救援》并不是宣傳片,它是電影。

電影需要精彩的故事,需要豐滿的人物。

而在這兩方面,《緊急救援》的表現幾乎可以說是不及格。

...
彭于晏 飾 高謙

其一,救援戲和文戲的觀感斷裂。

整部電影的劇情分布非常簡單明了。

救援事件+救撈隊員的日常生活,交叉着叙述。

然而這兩部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畫風和節奏。

結果最後就成了——

看救援戲的時候各種緊張刺激,确實是在看災難片。

看文戲的時候各種搞笑耍寶,像是在看浪漫喜劇片。

...

而且最重要的是,動作戲,或者說災難戲并不服務于劇情。

因為除了隊員的訓練橋段以外,救援戲和文戲在邏輯上并沒有任何聯系。

隊員們接到任務了就拍救援,沒接任務就拍生活。

就好像是兩個導演聯合執導,你拍你的,我拍我的。

最後,兩部電影被硬生生拼成了一部電影。

...

此外,每場救援戲的場面算是逐步升級。

可是互相之間也并無關聯。

雖然救援戲本身拍得很好,場景也都不同。

但還是容易讓人産生審美疲勞。

如果要舉一個正面例子的話,可以想想《環太平洋》。

雖然是機器人打怪獸的故事,但也是分幾場,難度依次遞增地打。

但《環太平洋》打的每一場,都有助于人物和故事的發展。

難度的遞增也有其邏輯和原因。

看起來就自然流暢得多。

...
《環太平洋》:男主哥哥戰死,随後男主跌入低谷

其實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出來,正是為了彌補幾場救援戲的毫無關聯。

編劇試圖在文戲中梳理出一條完整的故事線。

可惜的是,梳理得一塌糊塗。

這也正是本片的第二大缺點——

文戲本身的觀感也十分混亂,完全不知道影片到底想表達什麼。

咱們就拿故事的核心矛盾來說。

彭于晏飾演的救撈隊隊長敢于冒險,對自己在現場的判斷十分自信。

辛芷蕾飾演的機長則更傾向于考慮飛機上所有人的安全,求穩為主。

這明顯就是影片的核心矛盾。

其實這個矛盾還不錯,男女主一開始也就此争論過。

我本以為,這個矛盾會持續下去,貫穿全片。

然而兩人不僅在執行救援行動的時候卻從未發生過分歧。

還抽空談起了戀愛。

...
辛芷蕾 飾 方宇淩

這矛盾就這麼擱置下來了。

在此期間,不僅穿插着講了父子之間的日常互動。

還穿插着講了許多我至今也沒想明白意義何在的劇情。

比如男主兒子來到新學校,因為怯場,不敢在台上一展歌喉的情節。

比如男主兒子和學校裡的人交朋友的情節。

比如副機長突然就辭了職的情節......

兒子的生活、父子的關系、男女主的愛情,男主男二的戰友情。

編劇似乎想展示救撈隊隊員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最終隻能是走馬觀花,流于表面。

...

再後來。

男主的戰友男二開始瘋狂立flag,和女友說要不留遺憾,說要先把婚紗照拍了。

男主也對受傷的男二說,"你下次就沒這麼好運了。"(具體記不清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就差沒讓男二直接說"我馬上就要去死了"。

而果不其然,男二在下一場救援戲裡就因為信奉男主的"敢于冒險"原則,領了盒飯。

這也成為了男主這個角色的至暗時刻。

他變得一蹶不振,停職在家(盡管連停職的過程都沒交代,看到後面我才知道他停職了)。

他每次下水都會想起自己看着男二死去,無能為力的場景,擔心自己會在現場判斷失誤。

矛盾終于又重新撿了起來。

...

然後男主兒子就得了癌症。

然後男主站在窗前,突然斜角45°望着天空,目光堅定地對老天說道:

你要跟我鬥,那我就跟你鬥下去。

緊接着男主便重新振作了起來,奔赴戰場。

這句突如其來的正能量台詞,讓此前角色的至暗時刻,讓所有矛盾沖突,

瞬間變成了一個笑話。

...

其三,角色的塑造太過蒼白,沒有"人"味兒。

這是主旋律電影常常容易的一個毛病。

也本是此前林超賢一直規避得很好的一個方面。

卻沒想到,他竟然也會在這方面栽了跟頭。

限于篇幅,我隻舉兩個例子。

男主兒子要做一個危險系數極高的手術。

而此時第四場救援也開始了,隊裡人手短缺,情況危急。

我本以為,這時編劇會讓男主面臨一個到底是陪孩子還是去幫助隊友的困境。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啊。

一個年紀大概隻有五六歲的小孩,毅然決然地對男主說道:

"爸爸,不用擔心我,你去吧!"(具體記不清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這覺悟,絕了。

而男主竟然也真的就急匆匆地去了,甚至都沒有怎麼糾結。

這還是你親兒子嗎?

這分明就是一個沒有童真的工具人。

...

到隊裡後,領導替觀衆吐了槽:

你咋回事啊,你怎麼不陪着兒子在醫院?

鏡頭陡然推前,調度風格突然夢回80年代。

隻見仰拍角度下,氣勢巍峨的男主目光慷慨陳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是一個特勤員!

我......終于明白了。

這确實是一部披着電影外殼的海上救撈隊宣傳片。

否則結尾為何男主莫名其妙地奔跑在極光中,念了一段正能量獨白呢:

為生命拼搏到最後一口氣,那口氣就是勇氣。

...

其實,如果這是一部普通導演的普通商業片,我是願意為它鼓掌的。
因為它拍出了媲美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救援戲。
而且有最基本的故事,盡管這故事講得并不好。
但很可惜,他是林超賢。

文/錢老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