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还是有些失望的。

电影整体营造的圣诞氛围有点做作,尤其导演意图用浮夸的喜剧效果来设计家庭的矛盾和冲突,想制造捧腹大笑后的辛酸思考的效果过于浅显和刻意。

剪辑有点乱糟糟的,尤其后半部分,每一个转场都过于突兀,人物之间的转折交代也过于潦草。

整部电影看下来令人仿佛看到导演正挥着鞭子急赶着一群演员完工。所有都是急吼吼的开始,急吼吼的过渡,急吼吼的完成。

很多角色的动机都缺乏交代,使得故事整体欠缺应有的合理性。

把最触动人心的台词都交给了John这样一个gay角色来完成,而这个角色的出现就像置身事外的圣人一样,由他来串场、点题、小结,讲出一套一套的人生哲理,虽然没什么大问题,但反而让发生在主角们身上的一切冲突和光辉变得低幼和暗淡。导演也丢失了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这些冲突背后真相的能力。

...

...

家庭角色有好几个也是演得较为失败的。

比如本片编剧玛丽·霍兰演的小女儿Jane,这个角色没有特别的问题,纯粹就是演员演技的问题。

还有母亲这个角色也是败笔,人物过于夸张而缺乏应有的亲情和内心戏。

...

总的来说,Harper这一家所有的角色演出都存在BUG。

看完这个故事,会觉得Harper一家子从老到小人品都有问题。

老爸花钱贿赂富商一心想要当选政要;

老妈仅凭一件超市警报,就对Abby各种冷嘲热讽,说话刻薄;

大姐和Harper两人一见面就各种不分场合的弱智掐,像两个没有教养的泼妇一般;

...

Harper就不说了,大家都看得到她的问题;

Jane虽然看上去很善良,那只是看上去,见到Abby第一眼时,一口一个孤儿、可怜Abby,同情Abby……这是故意还是没情商?

大姐的一对双胞胎,像《闪灵》里的恐怖小孩,两张莫名其妙失去童真的怨念脸。

...

把项链塞Abby挎包里栽赃她,得逞后两人满足的相视一笑,对这个动机,实在很匪夷所思,他们年纪也不算小了,能有分辨基本是非对错的能力,所以,这个行为的动机只能交代出这俩小孩天生恶毒。

...

他们全家都配不起Abby,也配不上Riley。

尤其大姐和Harper打架这一场戏,完全是为了喜剧效果硬上,然而导演企图让观众笑的效果显然也是差强人意,全程闹哄哄,只是为了配合小K,让Abby这个角色显得更通情达理。

然而这一家子人的性格和品德行为在Harper被迫出柜后,居然全部一秒大洗牌了。

他们的转变到底出于什么动机?电影全然没有交代清楚,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交代。

这些角色纯粹为了等着Harper出柜而立马一夜反转。

...

本片给了小K一个完美的本色演绎,这部电影犹如为她量身定做,只有她是脱离整部电影浮夸表演体系的,属于“最正常”的人,而她的确只要演得就像一个集帅美脾气好于一身的善良les就OK了。

...

...

一直都觉得小麦不太适合演喜剧,早在《伊兹大闹洛杉矶》中,就有这样的感觉。而看完这部电影,更觉得小麦不太适合Harper这个角色了,所以,并非是个les角色就一定适合小麦,毕竟直女要真正演出les生活的细碎,还是需要一定的演技和研究的。

...

...

...

本来给两颗星这部电影,现在多的一颗是给小K的,这是我看过的小K的所有电影中,尤其是近年来相对演出最舒服的一部(注:个人感觉还有一部《深海异兽》她也演得不错)。

(看到她和女友前任Riley一起在酒吧,被要求对着话筒唱几句圣诞歌时,我似乎看到了林志颖唱《十七岁雨季》里青涩的feel哈哈哈哈。)

...

PS.看完整部片子,比较喜欢Riley这个角色,演员演得很到位,从出场踱着方步走来那一刻开始就让我信服她的所有立场。唯独对于她为何能原谅当年因Harper的行为导致被同学欺负,电影又没有任何交代(这还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

...

...

...

多的不说了,总体当闹剧看一遍就够了。

...
主创演员们玩“Who's Who”游戏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