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Mommy(2014)的劇情介紹
單親媽媽戴安(安妮·杜爾瓦勒AnneDorval飾)大大咧咧,抽煙喝酒滿口髒話,有着一顆不服輸的心。她獨自撫養患有多動症、常做出暴力行為的兒子斯蒂夫(安托萬-奧利弗·波尼安Antoine-OlivierPilon飾),母子關系遊走在爆炸的邊緣。戴安擔心斯蒂夫惹是生非,斯蒂夫迫切想表達對媽媽的愛。新鄰居凱拉(蘇珊娜·克萊蒙SuzanneClément飾)适時出現,這位患有失語症的高中女教師充當了母子的緩沖閥,讓三個人都開始看到平衡和希望。然而斯蒂夫以前暴力行為帶來的後果正在發酵,戴安需要支付一大筆賠償金。她決定出賣自己的幸福并且做出一個痛苦決定:将兒子送回醫院接受治療......
《媽咪》是加拿大年輕導演澤維爾·多蘭執導的第五部劇情長片,與多蘭五年前在戛納導演雙周單元驚豔亮相的處女作《我殺了我媽媽》構成對照,同樣講述單親家庭中狂躁而又深刻、依賴而又隔膜的母子關系。但不同于《我殺了我媽媽》的高度自傳屬性,《媽咪》更加寬厚和溫暖,情緒更加飽滿,幾乎可以看作是多蘭為自己處女作年少輕狂做出的一份愧意表達。本片入圍第67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與《再見語言》并列評審團獎。
《媽咪》是加拿大年輕導演澤維爾·多蘭執導的第五部劇情長片,與多蘭五年前在戛納導演雙周單元驚豔亮相的處女作《我殺了我媽媽》構成對照,同樣講述單親家庭中狂躁而又深刻、依賴而又隔膜的母子關系。但不同于《我殺了我媽媽》的高度自傳屬性,《媽咪》更加寬厚和溫暖,情緒更加飽滿,幾乎可以看作是多蘭為自己處女作年少輕狂做出的一份愧意表達。本片入圍第67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與《再見語言》并列評審團獎。
媽咪Mommy(2014)的影評
青春是美好的,有着穿過烏雲被陽光包裹的希望。可陽光終究匮乏,有些人的青春中恒常不變的,是被陰影籠罩着的殘酷現實。讨論殘酷青春題材的影視作品,英國有《去他媽的世界》,韓國有《巨人》和《人間課堂》,美國有《大象》,日本有《壞孩子的天空》 ...
比他之前的電影都要好,創造力和情感力量的大爆發,激情大膽活力十足的自由創作,在綠洲經典Wonderwall的音樂中扒開銀幕改變畫幅驚豔整個戛納,兩個女主的表演非常棒。實在太喜歡母親的想像段落了,第二次打開畫幅猶如一個情緒炸彈在眼前爆炸。
第一次看這九零後天才的電影,很是驚訝,尤其在大銀幕上,看着主人公在Oasis的wonderwall中,将1:1的畫幅扯開成4:3,非常爽。
歇斯底裡的主角,活力叛逆的行為,傳記色彩的故事,還有各種廉價的MV作風,豔麗高飽和的色彩,正方形的畫面比例更是将觀衆的注意力死死的抓到表演上,不管你喜不喜歡澤維爾·多蘭的這些辨識度很高的手法,你都不能否認這部新片拍的比以往都要成熟,不過靠配樂和表演狂煽是不是有點犯規?★★★★
導演長成這樣,誰還能客觀的看電影?
雖然母子部分跟處女作如出一轍,但已經很刻意壓低了配樂和慢鏡比重了(好吧,還是有若幹段MV……)。“扒開銀幕”的點實在太燃了,現場媒體先是集體一愣,繼而玩命鼓掌。
這部電影的成功是花了不夠成功的前四部作代價的。終于明白多蘭的too much風格不是有錯,而是以他的年齡閱曆隻有“笨鳥先飛”不斷練習才能達到這樣完美的平衡點。瞬間黑轉粉。最喜歡母親背對鏡頭那段爆發。結尾Born to die出來真的觸到我的點了。(求資源的請冷靜好嗎戛納剛世界首映怎麼可能有下載。。)
1比1的畫幅強迫觀衆把注意力鎖在角色的眼睛上去感受他們;由窄變寬的畫幅則是情感的徹底綻放,觸摸從未存在過的未來,是神來之筆。五部電影,這是最成熟最飽滿的多蘭,但也同時保留了他攝剪音上一貫的炫目以及自豪。為多蘭的成長感到驕傲。母親會越來越愛她的兒子,但兒子對母親的愛隻會越來越少…嗎?
“這世上,沒有一個母親會不愛自己孩子。唯一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是我會越來越愛你,而你越來越不愛我,這就是生活。” 時寬時窄的銀幕,時好時壞的人生。屏幕一窄,我就知道他們的生活又要不好起來了…生活或許是狹隘的,但生命依然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