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大腦TheBrainwithDavidEagleman(2015)的劇情介紹
人類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每秒發送數十或數百次電波。神經科學家大衛•伊戈曼帶領觀衆探究大腦的機制和未來。
深入大腦TheBrainwithDavidEagleman(2015)的影評
筆記
第一集 什麼是現實?電化學信号通過神經元傳送,電脈沖。【案例】開創性幹細胞移植,恢複視力,但沒法“看”(識别人臉、無法識别事物的深度)。????大腦有不同功能分區,大腦能夠将各類功能整合起來形成我們所感知的圖像,但案例的大腦功能區域 ...
大衛·伊戈曼,榜樣。
這部紀錄片有多優秀?
每個概念都有對應事例,或人物陳述,或實驗重現,或街頭采訪、新聞回顧、動畫解說。
構思嚴密,邏輯順暢,不會讓人突然“出戲”,每集片尾總結。
内容充實嚴謹涉及神經學、心理學、犯罪行為學甚至哲學。僅僅是涉及到的腦科學我就做了六頁筆記。
它讓我明白了大腦如何工作,記憶形成的原因,共情能力真的來自本能,意識如何存在,潛意識的本質。
另一方面它也向我們展示了,困擾神經學家的問題之一——為什麼我們要賦予行為以意義,依然無法解決;人工智能是否真的實現(按照大衛的觀點,還有很漫長的路);如何讓腦内兩大集團的競争能被意識所控制等等。
誠然這是4年前的知識,但是放到今天絕不過時。
總之這部紀錄片棒極了!
一口氣看完。記錄一下一個腦洞:建立在跨專業實在知識上的讨論和劇情可以提高劇作的meaningfulness。我們的編劇還是缺乏這種“專業”的,怎麼說,興趣?
一個哲學phd在讀朋友推薦的“論文”。這部紀錄片b站有看,感覺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看:哲學、認知、心理。裡面大量心理學著名實驗,還原和拍攝得很有藝術感。每看完一集就和朋友讨論,一邊再翻下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
科普紀錄片的标杆式存在,邏輯嚴謹,既有大量科學幹貨,又充滿人文關懷。最後兩集關于社會心理學和腦科學未來尤其精彩。目前對腦的認知還非常粗淺,但這點粗淺的認知就足以産生巨大影響,腦科學肯定要給人類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太有意思了。有一個實驗證明,短跑時用燈光發令,比發令槍會讓運動員起跑慢40毫秒。為什麼?光速不是比音速快麼?因為大腦處理視覺信息,比處理聽覺信息更複雜,所以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