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的紅線TheThinRedLine(1998)的劇情介紹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南太平洋上,日美雙方展開激烈角逐,人性的底線在炮火聲中被徹底摧毀。隸屬美軍的“查理步兵連”接到一項艱巨的任務,他們受命登陸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奪回日軍占領的210陣地。日軍占盡地利優勢,防守固若金湯。然軍令如山,即使刀山火海查理步兵連的将士們也要奮勇向前。這群年輕的小夥子為了所謂的正義投入這個殘酷的血肉戰場……
本片根據美國作家詹姆斯·瓊斯(JamesJones)1962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并榮獲1999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和榮譽提及;1999年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獎;2000年澳大利亞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2000年電影旬報最佳外語片導演獎。
本片根據美國作家詹姆斯·瓊斯(JamesJones)1962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并榮獲1999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和榮譽提及;1999年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獎;2000年澳大利亞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2000年電影旬報最佳外語片導演獎。
細細的紅線TheThinRedLine(1998)的影評
沒有另外的世界,隻有這一個世界
算是一種戰争的文化右派解讀,哲學家拍戰争電影,既有荒誕恐怖的鋼鐵意志又有細膩綿長悲天憫人的娓娓情愫,可以值得細細品味。沒人想要戰争,但是人類暴力不止,說明戰争不是人的自由選擇,而是制度文化和自然本性的沖突影片用了很多場景來表現人的這 ...
沉默的抽泣就是大哭一場!
《細細的紅線》。9分。泰倫斯·馬力克編劇、導演,西恩·潘、吉姆·卡維澤、本·卓别林主演作品。影片根據詹姆斯·瓊斯同名小說改編,片長170分鐘。早知道一定會有暴風雨來臨的,戰争嘛,尤其是二戰,尤其是打小鬼子,從來都是慘重的代價。所以一 ...
red line
看完這部電影真的讓我為之一振。太真實了,太經典了。漢斯季默的配樂真的是無與倫比,導演是有多麼大的魅力把西恩潘,艾德裡安布洛迪,喬治克魯尼,約翰庫薩克等等大佬湊一起的,着實牛逼,全程無尿點,很适合一個人看。這樣一部反戰電影,居然評分沒 ...
卡司多麼強大啊 攝影多麼出色啊 主題多麼高尚啊 電影多悶啊。。。
在二戰那麼多可供選擇的題材中,馬利克卻獨獨親睐受衆度較低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隻因為那裡的俊美風光與他一貫的所見所想所表達相輔相成;他抛卻了一貫的戰争片拍法而注入其獨特的世界觀,表達個體與寰宇之間的辯證關系,有一種空曠的美感;當然,這種手法對于影片本身節奏感的傷害也是不可避免的。
完全符合柏林電影節的口味,悶,神作。請問這種逆天豪華的cast是怎麼做到的啊!?Sean Penn, Adrien Brody, George Clooney, John Cusack, John Travolta, Jared Leto……聽說皮特、德普、德尼羅的戲份還被剪了。
攻占山頭的戲拍得真好,芒草茂盛,風去雲來。哪是在跟敵人打仗,根本是在跟靈魂的恐懼。其他地方,可能多數人會覺得神叨,甚至于覺得怎麼可以把戰争片拍得如此娘炮。反正,還是有違主流觀衆體驗吧。電影根本沒有呈現瓜島戰役的全貌,而是遊弋于幾個士兵的主觀體驗。
Malick是主攻國家地理的吧?意識流戰争大片-。-這南部口音叨叨得還真難聽懂。就算你們全都内心獨白還是很平庸啊......場面倒是不錯的了。我知道布洛迪是來打醬油的,可西恩潘一個蓋過所有人的名字是幹嘛使的?還有我不明白,消滅了本片最神人物Carvizel的一群鬼子咋就瞬間失蹤了
D+/ 什麼都想塞又什麼都放不開的腫脹感。大量做作的台詞與其說是哲學思辨不如說是空泛無根的抒情,在洶湧澎湃的戰争場面面前輕如塵埃。再泛濫的詩興也不如李滄東在積蓄了足夠深徹的殘酷之後幾句阿格尼斯之歌來得舉重若輕。真希望哪天馬利克老師可以放棄配樂詩朗誦讓觀衆專注欣賞影像表達……
這是戰争 不是天堂之日 拖沓冗長煩悶 我不知道為什麼評價那麼高
最詩意的戰争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