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與欲望FearandDesire(1953)的劇情介紹
這是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第一部故事片。劇本出自他的高中同學、詩人HowardSackler之手,拍攝資金也是庫布裡克自己籌措,大部分是向父親、叔叔和朋友們借的。這部作品和庫布裡克以後的影片一樣充滿了超現實主義象征性,因此隻有一家藝術片商願意發行和放映,而庫布裡克認為此片隻是一部實習作品,他隻答應私下放映,并多次想将拷貝銷毀。盡管如此,本片還是赢得了一些評論家的好評,尤其是在攝影方面。
恐懼與欲望FearandDesire(1953)的影評
一部适合被學生抄襲的電影
“這是一場虛構的,曆史之外的戰争,但那些永恒的恐懼、懷疑和死亡,卻都來自現實”。電影中有諸多類似于以上的旁白台詞,我們似乎可以從這些台詞中得知,庫布裡克想為自己的電影抹上一些哲學色彩,使其與電影藝術融合。但是我們似乎會在電影中發現, ...
2024.2.3
庫布裡克第一部長篇真是靈氣不小,這下不錯怪他拍的那幾部垃圾小短片(為了給這個長片後期配音湊錢)了。我想德樂茲對庫布裡克的評價非常精妙“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是關于大腦的”。在這裡Kenneth那位癔症男性的表演(其實還是惡心的,但是出于後 ...
成神的前奏
不可否認,這部庫神25歲拍出來的短小的片子的确不是他最差的一部,我覺得欣賞或者了解庫布裡克也不應該跳過這部片子,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會有一種追求一鳴驚人的沖動。就像大學生交作業的時候故作高深的拍一部象征意義很強的先鋒的東西。這部片子的場 ...
隻是一座孤島啊
人與人之間永遠無法徹底溝通理解,你說的是你想說的故事,他聽到的是他想要聽的語句。這印證了電影那句台詞:有時候傾訴是一劑不可取代的良藥,然而稍後會更難受。幾次溝通未果的交流徹底打消我試圖去訴說和解釋的慾望。既然孤獨無可避免,那就讓孤獨 ...
恐懼吞噬靈魂:無論是臆想下産生欲望和幻覺、繼而用手槍射殺女孩的士兵、端着酒杯喃喃陳述因死亡無法停止的顫抖、還是不發一言用眼神注視着一切的獵犬。戰争的殘酷、對人性的磨滅在影像下失去了正義邪惡的界限。小屋中殺死德國士兵的剪接與鏡頭,凸顯出寇比力克通往大師之路的雛形。
引用了莎士比亞的《暴風雨》,感覺非常的文青了。這是庫布裡克第一次拍到一小時時長,庫布裡克自己還擔任了攝影和剪輯。據說庫布裡克本人一直想忽略它的存在,但影片的攝影還是得到了滿高的評價。同樣是戰争題材,似乎也可以理解成反戰主題,但相比《光榮之路》《奇愛博士》《全金屬外殼》卻并不那麼顯得“激進”,而且敵人并不是那種臉譜化的“壞人”,更像是各種“弱者”的形象。反倒是主角們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壞人”。四個角色的命運安排比較有意思,他們最後都成了殺人犯,一個人對應一條人命特寫的強調,以及面對死亡(自己或他人)的不同反應。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但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一座孤島。老布處女作,直指戰争對人的異化。
一直壓着沒看為了徽章補上了。作為處女長片,還是能看到之後作品不少元素的,不過沒那麼順暢的地方也很多
2.5星,藍光修複版修正了當年膠片上的很多問題畫質還不錯,影片也沒有導演想的那麼爛,還是有些閃光點的尤其是沖進去殺了幾個喝湯士兵的橋段攝影剪輯都很棒,視覺沖擊力很強。戰争片載體講述的卻是人性扭曲後的乖戾與荒誕。雖然演員的軍服都很搞笑但是因為片頭的一番話也就很難挑毛病了。
藍光修複版煥然一新,粗糙的實驗戰争片,仿佛将伯格曼的哲思,雷諾阿的詩意、富勒的粗糙感熔于一爐,不過裡面的道德意識和攝影風格還是能預見庫布裡克日後的影子。作為演員的保羅·馬祖斯基也表現不錯。
我看的是清晰版。庫布裡克的長片處女作就想要窮盡戰争的虛無,在我看來還是很有力度的,手法上獨白和特寫營造出超現實感覺,但依然是那個時代的風格(如希區柯克)。剪輯很粗糙,視線雜亂。一人分飾兩角是亮點。
庫布裡克用獨白完成對戰争之下,渺小個體的恐懼與欲望的呈現,對決定性動作的把握(死亡、驚恐、欲望的畫面捕捉),将人的異化與歇斯底裡層層解開,或戲嘲、或批判、或蔑視,這是他後來一以貫之的“超人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