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雪萊MaryShelley(2017)的劇情介紹
瑪麗·雪萊MaryShelley(2017)的影評
艾麗範甯演出了瑪麗雪萊為愛沖動又理性抽身的一面
我們兩個不結婚難道就不能在一起嗎(開始還以為是為愛沖破世俗偏見)瑪麗,我不介意你和我朋友有什麼,這就是我們的信仰,打破世俗常規的生活方式,我們為什麼不能這樣活着呢?你人又不是我的,你有權利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我不想跟别人在一起難道你不 ...
我們兩個不結婚難道就不能在一起嗎(開始還以為是為愛沖破世俗偏見)瑪麗,我不介意你和我朋友有什麼,這就是我們的信仰,打破世俗常規的生活方式,我們為什麼不能這樣活着呢?你人又不是我的,你有權利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我不想跟别人在一起難道你不 ...
一個女性的成長,就是面對孤獨、絕望還有背叛,又不斷走過的過程。在瑪麗的人生中,父親、丈夫、出版商,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男人們,不斷将她抛入一個又一個深淵,“你将被海浪卷走,迷失在黑暗和遠方”。出現過的女人,看似不懷好意,卻最終都是她的同類,物傷其類。在這樣的人生境遇中,所謂的科幻大作倒不是源于對科學的熱忱,而是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寫作是一種拯救,解脫自己,啟迪他人。科學帶給我們契機,但不要努力讓它成為另一道枷鎖。
怎麼說呢,雖然 在母親墓前看哥特小說、踩着鋼琴聲奔跑什麼的 滿足了我一部分幻想,但真的就是标準三星傳記片,不帶一點激情和作者氣息的。這類電影太多了,拍瑪麗這樣,拍雪萊可能也這樣。選角也失敗,非我看不起演員,但倆主演氣質真不太像有文化的人…唯一喜歡的是那個呼應了開頭的結尾吧,像流水
弗蘭肯斯坦的作者瑪麗雪萊傳記片,看後才明白那個科學怪人其實是瑪麗自己,不被理解,被最愛的人漠視,對自己懷疑和否認,多少反映當時女性悲慘命運。裡面對我國推崇的詩人雪萊和拜倫的刻畫充滿諷刺。浪漫主義名不符實,浪漫的背後是濫交和不負責任。瑪麗十八歲著成佳作,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值得敬佩。
看完很好奇雪萊真的那麼渣嗎?查了資料徐志摩和郭沫若都奉他做男神也就沒啥奇怪了。劇本有點散,高潮太多也就沒有高潮。
quiver with anger and thankfulness, for the monster she brought out from all of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