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迹(1977) TraceofABear

導演:趙心水

編劇:王文林

主演:石維堅/李默然/鄧書田/顧岚/浦克/達奇/唐克

語言:漢語普通話

類型:懸疑

上映日期:1977-10

中國大陸 113分钟

熊迹(1977)的劇情介紹

在我國北方某地國境線上,發生了一起越境敵特被我擊斃的案件。公安局偵察科長李欣等奉命趕到現場,他們認定敵人搞的是雙線派遣,另一特務已潛入境内。潛入的特務沿途布雷,老魏爺在追捕中觸雷負傷。李欣奮不顧身跳崖排雷,跟蹤追擊敵人。潛入江城的特務,冒充轉業軍人,化名周英傑,與潛伏特務“紫貂”挂上了鈎。“紫貂”通過“熊鐘”這個聯絡工具,控制着代号叫“銀狐”的特務康一挺,巧妙地指揮周英傑的活動。“紫貂”通過周英傑,與某國駐我國大使館以外交官身份出現的間諜取得聯系,又通過康一挺,借“八一四”戰備工程總工程師夏明非之手,把周英傑安插在該工程當汽車司機。為了搞清敵人活動的來龍去脈,李欣以“安全檢查員”身份,深入到“八一四”工程裡去。“五一”遊園會上,李欣以“上司”身份從康一挺口中知道敵人“上司”的代号叫,“紫貂”,同時知道敵人已把竊聽器通過夏明非帶到了市委戰備工作彙報會上。市委會被竊聽,公安戰士們都很着急。在開往北京的火車上,李欣假扮“紫貂”,出現在去北京送情報的康一挺面前,追回了裝有錄音帶的“熊鐘”。長城腳下,李欣又假扮“銀狐’i康一挺,與謝爾丘克等周旋,掌握了破案線索。李欣等深入調查,證實了“紫貂”就是前特種物資局長姚秉章,而“熊鐘”則是12年前某國間諜彼得洛夫離開江城時送給姚秉章的特殊“禮物”。一場戰鬥打響了。李欣等首先團結了夏明非,接着又利用姚秉章急于看到《紀要》文本的心理,巧妙地為他安排了作案機會。姚搞到文件後,正自鳴得意,我公安戰士早嚴陣以待,一番搏鬥後,活捉了周英傑,拿獲了間渫謝爾丘克、沃洛諾夫,潛伏特務“紫貂”姚秉章也得到應有的下場。謝爾丘克、沃洛諾夫被驅逐出境了,但12年前離開我國的某國間諜彼得洛夫又被派回北京,鬥争仍在繼續……

熊迹(1977)的短評

  • мая

    5,創作觀念十分陳舊,還帶有文革電影很多臉譜化、程式化的固有頑疾,77、78年是華時代,雖然已然有了新時代的氣象,但思想還是文革式的,電影也不過是蕭規曹随、固守沉疴罷了。

  • Mr.Graceless

    以七十年代反蘇修為背景的諜戰電影,主線上還是略微有點技術含量的,作為文革後第一部反特電影尚算合格。将對方特務為我所用,我方人員通過打時間差,假扮兩方人員與對方接頭(這不是《毒戰》嗎),最終釣出中外兩條大魚。作為「麥格芬」的熊鐘雖然造型很醜,但居然也是個效果很好的竊聽器(就是尺寸可能太大了點)。對正反派人物的塑造還是逃不出時代的窠臼,正派都是濃眉大眼,而反派必定行迹猥瑣,就連生活作風也有問題(所以看到康一挺對病人态度奇差就該猜到他是反派了),而蘇修特務們不知道是不是請新疆同胞來串的場。取景上做得還挺全面,既有雪原追兇的自然風景,又插入了不少東北城市生活的圖景(邊境上的滑冰場,勞動節歌舞,在公園鍛煉的人群) ,在七十年代東北應該算是全國最發達的地區了,對其街景的展現很有意思。

  • 搬磚俠

    編自1974年的“李洪樞間諜案”,由著名公安文學作家王文林将其改編成電影劇本,編劇王文林也是當年通訊報道《蘇修間諜落網記》的作者之一,七十年代的反特電影,一個最重要的變化是片中的反間諜鬥争,不再是五十年代的“反美反蔣”,而是順應時代變化,逐漸轉變為“防修防蘇”,代表作就是誕生于同時期的《東港諜影》和《熊迹》。由于拍攝于特殊時期,當時電影的創作普遍受到了“三突出”原則的限制,導緻影片的情節發展比較公式化,故事不夠驚險,懸疑感偏弱,比較強調故事的警示教育意義。

  • 小重山

    還是有可觀之處的,優劣均明顯。缺陷是革命電影的傻氣,動作舞台化人物臉譜化思維低齡化邏輯腦殘化,長處是時代生活記錄、也有懸念和埋伏、有諜戰結構,文革拍攝已難能可貴,比幾年後的紅牡丹高明十倍!另東北真是長子啊!各種宏大闊綽已直追同時的東歐國家,令我瞠目,南方相比确實落後到埃塵之中了。

  • 拒絕淪為中美國

    當時的蘇修想控制我國作為附庸,原因是它從建國起就是被共濟會員控制的國家,斯大林、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都是共濟會員,從内部挖社會主義牆角,蘇聯解體前更是有數百高官加入共濟會。馬克思揭露批判了共濟會,并提出了針對策略http://www.szhgh.com/html/48/n-10048.html 新中國建國時才是真社會主義

  • 千尋億選

    沒啥意思的反特電影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熊迹(1977)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