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讓廣大網民喜提“全世界最忙的人”這一集體榮譽稱号。
前有雙宋CP離婚,十幾個熱搜,用演員的最高素養上演《太陽的後裔》續集,《太陽的後悔》,後又有“我們”到底是不是我們也不是太重要的範冰冰李晨官宣分手,從早到晚都被東亞地區的拆CP牽制着,難怪唯一的甜瓜張若昀唐藝昕沖出亞洲圈,去愛爾蘭舉辦婚禮,這是東亞被下降頭了的節奏啊。

甚至到了半夜都還要瑟瑟發抖地吃一口晚安瓜,感受一下來自娛樂圈人心惶惶的動蕩。

工作日啃了一整天瓜的網友隻能心累地懷念曾經那個風平浪靜的微博。

離婚!分手!宋慧喬和範冰冰這兩個同是1981年出生的女明星,今年都将步入38歲的人生,将近不惑的年紀,個人情感卻又走到了無疾而終,大型人生劇本的後續走向确實值得再期待一下。
不過,前蘇聯1979年就拍出了一部奧斯卡級别的電影,或許可以滿足一下出瓜群衆的想象。女人四十,人生才剛剛開始。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海報
本片獲得了第5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要知道當時美帝新推出了遏制蘇聯的相關冷戰政策,是要有多麼強大的電影藝術魅力,才會讓政治正确靠邊站(當年的奧斯卡,還是一股清流)。
雖然是40年前的電影,但不論從故事叙述、價值導向還是拍攝技巧上來說都并不落伍。甚至連美劇《欲望都市》的編劇都曾坦言創作靈感是來自這部電影。
從1958年的莫斯科拉開序幕,卡捷琳娜、柳德和托西亞這三個年輕的面包廠流水線女工,住在工廠集體宿舍,人物個性自然是截然不同差異,可以說是戰鬥民族版《歡樂頌》\《小時代》。

卡捷琳娜渴望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卻又并非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她可以一個人修好一台機床,讓車間主任都刮目相看,但17歲的卡捷琳娜第一次被推到了鏡頭前,卻是在得知大學考試失敗的情況下,不過“失落”隻是一瞬間的事情,自怨自艾才不是這個人設的屬性,屬于實幹派的卡捷琳娜平靜堅定地告訴室友“反正我總會考上”。不需要其他拖泥帶水的抒情鋪墊,就是這麼幾個幹淨的叙事鏡頭讓女主角的性格一下子立體呈現了。

同樣的,其他兩個女孩兒也是這樣一一上場。
托西亞本分老實,隻想擁有普普通通的平凡生活,找一個同樣樸實的小夥子結婚生子;
而柳德米拉則全然不同,她是三人中最社會的一個,她看不上托西亞男朋友那樣的“小市民”代表,既然來到了莫斯科,她就是來赢一場人生的博弈的,經常出入圖書館、畫廊這樣的場合,隻要能釣上一個知識份子,就可以擺脫無休無止的集體宿舍,體面地生活。

但這樣的想法一點兒也沒有被當作導演用來批判拜金主義的寄托,因為這是符合1950年代莫斯科背景的想法,那兒就是另一個締造“美國夢”的地方。

卡捷琳娜一個當教授的叔叔臨時出差,需要她去照看空房子和寵物,這樣一個機會當然被柳德這個機會主義者死死抓住了。她說服了卡捷琳娜一同住進叔叔的空房子,有這樣一個武裝空間,就不需要再千方百計掩飾自己住集體宿舍的謊言。她利用這件空房子将自己包裝成“教授的女兒”,光明正大地接觸知識份子階級。
就是在這裡,卡捷琳娜遇到了電視台攝影師魯多爾夫。

年輕的女孩兒淪陷在從未見過的愛情攻勢裡,輕易地墜入愛河,但等到發現自己懷孕之際,謊言也被揭穿 了。但作為中層階級的魯多爾夫也不過想順着“教授的女兒”這個身份往上爬,怎麼可能讓一個工廠女工成為自己的妻子。軟弱且現實的男人隻能不斷給自己的找理由,甚至不願意幫忙找做人流的醫生,扔下一句“這是你們女人的事情”就倉皇而逃了。
于是“我們”不再是我們。

而讓卡捷琳娜能理直氣壯地說出“我們”依然是我們,她花了整整二十年。

生下女兒獨自撫養,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工作,一邊還準備大學考試,雖然身邊的朋友都盡最大力量來支持她,但卡捷琳娜依然會在夜深人靜時奔潰,邊哭邊睡去,人生潦倒到極點。

這是電影差不多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下一個畫面就是天亮時分,鬧鐘響起,已是20年後。

雖然電影中的一些“推”“拉”鏡頭有一定的年代感,但這個情節跳轉的承接鏡頭确實是讨巧高明的。拼接鏡頭自然過渡了電影的時間跨度,呈現了1980年左右的莫斯科。
這二十年間,卡捷琳娜毫無疑問逆風翻盤了,有車有房,成了第一個女廠長,女兒亞曆山大獨立、漂亮。


女兒
托西亞毫無懸念地過上了小市民生活,一家五口擠在并不寬敞的房子裡。
柳德和曾經是冰球運動員的丈夫早已離婚七年,當年那個讓柳德費盡小心思的國家級種子選手,卻因為酗酒而一敗塗地,時不時騷擾柳德,要點酒錢。

人到中年,可身邊的朋友還是17歲時的那些人,盡管人生截然不同,卻能一起在鄉間小院裡唏噓過往的日子。四十歲,人生才剛剛開始而已。

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展現了那個特定發展時期下的莫斯科,就像是一篇叙事完整的小說,展現了20年間三個普通女孩兒命運的自然而然,雖然完整到有些中規中矩,但勝在人物刻畫地十分真實,而沒有成為“标簽式”人物。
三種人生呈現在鏡頭前,卻沒有去做任何價值導向,被兩個姐妹羨慕着小日子和美充實的托西亞也會不耐煩生活的雞毛蒜皮,忙着準備飯菜的同時,還要警告再一次抽煙被抓包的兒子。

卡捷琳娜看似是正能量滿滿的新時代獨立女性代表,卻也因為個人感情生活的缺位而當過第三者。
即使是追溯到二十年前,那個被渣男抛棄的她其實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自食其果”,是她沒有克服自己的好奇和虛榮,在柳德提出“假扮教授女兒”時,口口聲聲說着“我不喜歡撒謊”,可話音還沒淡出畫面,就切到了下一個兩人一身高級打扮的畫面,還配上背景音的一聲沉沉的擺鐘聲,給鏡頭語言加了不少諷刺喜劇成分。


而柳德是電影花時間刻畫并不少的女性,她身上的标簽絕不僅僅隻是“拜金”,20年後,她回憶起前夫酗酒時的無計可施還是會沮喪低落,盡管不想再跟他扯上關系,但還是不忍心看對方走投無路。

可導演并沒有要為柳德洗白的意圖。二十年後,她依然對光鮮、體面的男人很有企圖心。
柳德就像是一個撕開知識份子階級靡靡之音面具的一個符号。這個骨子裡什麼都得明白的女人,看着這群所謂的知識份子,裝模作樣地發表着貌似有見地的話。


本片的男主角戈莎在最後1/3的時間才出場(還有比這更大女主的設定嗎?)雖然出場晚,但是存在感卻十分強大。

不僅是女廠長和男技工的戀愛故事,還要承擔起“男人一般不會娶比自己地位高的女人”這樣的社會性話題,當然,由于卡捷琳娜一直沒有坦言自己的身份,二人之間的還要面臨一次矛盾。
命運是電影要表現的主題,“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這個題目也早就提示了立場。

點題
“一切不能打倒我的,隻會讓我更強大”卡捷琳娜絕對可以為這句話代言。
她的人生完全就是大女主成長史,逆風翻盤的戲碼演起來沉重地很真實,40年前的大女主戲看起來讓人代入自然,反觀如今大女主IP産業化的局面,剽悍的人生可真的不隻是眼神淩厲就夠了的,更何況這眼神還是多半托了眼影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