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傲慢與偏見》的男主角是達西先生,故事的最後達西先生娶了伊麗莎白·班納特。故事中,伊麗莎白究竟擁有什麼特質,吸引了達西先生呢?作者簡·奧斯汀理想中的男主達西先生全力以赴想要迎娶的姑娘是怎樣的呢?整個《傲慢與偏見》的故事都是從不同角度描寫伊麗莎白的方方面面,仿佛都在試圖回答上述問題。當讀者了解故事後,對上述問題有了自己的回答,基本上就能有個簡單的愛情觀了。這是沒有結過婚的作者奧斯汀被稱為“愛情導師”的原因吧。

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沒有人需要别人的答案,自己在故事中尋找就是了。我隻是試着在故事中尋找,達西先生最初心動的那一刻。

我了解這個故事是從電影開始的。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初次碰面時,達西先生對伊麗莎白的态度幾乎就是無視的。後面幾次見面,達西先生開始将注意力慢慢集中到了伊麗莎白身上,很難說出一個準确的時間點說明達西先生的轉變。直到伊麗莎白去彬格萊先生住處探望生病的姐姐,達西先生對伊麗莎白的評價完全不一樣了。伊麗莎白滿腳泥濘走進客廳時,确實有鏡頭表現了達西先生的意外,彬格萊小姐注意到是伊麗莎白裙擺上有幾尺泥漿,達西先生看到的是什麼呢?我将這段反複看,電影的攝影師表現了什麼,我從一名男性觀衆的視角看到了什麼?我真的沒注意裙擺上的泥漿,我注意到是伊麗莎白運動後熠熠生輝的眼睛,微微透紅的膚色,也許還有潤潤晶瑩的汗珠。這該是一束生命之火發出的光,突如其來的走進略顯枯燥煩悶的客廳,迎面撞入達西先生的眼裡,肯定也是直達心底,點燃達西先生心中的一把火。

電視劇中也有類似的鏡頭。伊麗莎白步行前往彬格萊先生住處,穿行原野,翻越籬笆,踏過泥濘,都有所表現。甚至還加了戲,達西先生透過窗簾縫隙看着精力無窮的伊麗莎白在逗弄獵狗。想來,都是為了表現伊麗莎白旺盛飽滿的生命力。但,我還是覺得電影表現的更好,更藝術,就是這麼的突然,這麼的猝不及防,沒給達西先生任何準備的時間,也不給他留有任何的思考時間,直達心底,宣布投降。

看了書,我才知道,原著裡是有這段描寫的,和我理解的完全不一樣,哈哈哈,下面是小說第六章的原文

說 到達 西 先生, 他 開頭 并不 認為 她 怎麼 漂亮; 他在 跳舞 會上 望着 她的 時候, 并沒有 帶着 絲毫 的 愛慕 之意, 第二次 見面 的 時候, 他也 不過 用 吹毛求疵 的 眼光 去 看待 她。 不過, 他 盡管 在 朋友們 面前, 在 自己 心裡, 都說 她的 面貌 一無可取, 可是 眨 下 眼 的 工夫, 他 就 發覺 她那 雙 烏黑 的 眼睛 美麗 非凡, 使她 的 整個 臉蛋兒 顯得 極其 聰慧。 緊接着 這個 發現 之後, 他 又在 她 身上 發現 了 幾個 同樣 叫人 怄氣 的 地方。 他 帶着 挑剔 的 眼光, 發覺 她的 身段 這兒 也不 勻稱, 那兒 也不 勻稱, 可是 他 到底 不得 不承認 她 體态 輕盈, 惹人 喜愛; 雖然 他 嘴上 一口咬定 她 缺少 上流社會 的 翩翩 風采, 可是 她那 落落大方 的 愛 打趣 的 作風, 又把 他 迷住 了。

簡·奧斯丁 (Jane Austen). 傲慢與偏見.上海譯文出版社. Kindle 版本.


我理解的小說意思是:就是喜歡,不講道理的就是喜歡。

是呀,經曆過的人才明白,愛情到來時就是這麼不講道理,說不明白為什麼的。作者簡·奧斯汀比我明白。


關于《傲慢與偏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