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電影剛上映就看了,看之前還擔心呢,因為之前一股腦的差評讓我心裡也有點擔心,是不是任性,弄壞了。看了之後覺得衆人的态度未免過度誇大了,電影首先的确有很大的缺陷,各種類型的叙事,姜文模仿石揮我這一輩子的那個語氣覺得不對勁,還有舒淇的配音讓人出戲,還有過長的演講,脫離了故事。

當然,其中有很多隐喻,還有很多誇張的表達方式,不過看着還都很有意思,實際上不應該找這麼多編劇,這就造成了很多風格,每個人都有想要表達的東西,使勁往電影裡面塞,最後姜文再一整合,所以看着就有些雜亂。

可是這都不影響它是一個值得一看,甚至再看的電影,我看到中間的時候,就是王志文強迫讓姜文在舞台上演他如何殺死完顔,然後姜文不願意流淚那一段,突然覺得悲涼,感覺這不像是姜文啊,無論是從思想還是要表達的内容,姜文不是那種讓人感覺脆弱的導演和編劇,後來看了一些采訪才知道是其他編劇的意思,由此可知編劇多了真不是好事,以後還是三四個編劇的好。這段戲非常深刻的概括了那種現象,就是那種,也可以說是現在這種衆人往下扔石頭的現象,讓人覺得盲從的可悲。

它是有很大的缺點卻挺優秀的電影,尤其是中國現在沒有一點創新,大都在圈錢卻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觀念的電影中難能可貴。現在大衆還有許多知名影評人衆口一詞的罵聲,并且都指向了姜文這個人,好像他成了裡面的馬走日一樣,這讓我非常的奇怪,我看過一些帖子,甚至沒看過的,隻看了預告片的人也在罵,有點悲哀的感覺。

追尋一下原因,為什麼會這樣,我認為是姜文無意中在媒體中被塑造成了精英文化的代表,還可以說是被推上神壇的人,張藝謀陳凱歌以前也是,現在成這樣了,被罵了十來年,中國人好像喜歡這樣,尤其電影方面,把一個人推上去,然後瞅個機會,就像一步之遙這樣有着明顯缺點的電影這樣,然後鋪天蓋地的洪流就來了。張藝謀和陳凱歌被拉下來是有道理的,因為可以看出他們這些年的電影主題的表達上實在是讓人失望,反正是反反複複,一個電影好像好點,然後接下來又到了純粹的商業片裡面。但是姜文還是那個姜文,他表達的東西還是沒有讓人失望的,不過是形式上有缺陷罷了。所以,現在那麼多人的态度就非常讓人不解了。這不是個人的問題,是人類社會的通病。

再說說姜文的電影為什麼這麼多隐藏的東西,為什麼這麼多隐晦的表達,首先因為姜文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可以在一部電影裡放上很多東西,另外一點就是我們國家這麼獨特的審查方式,讓他不得不這麼做,姜文感興趣的是事實的真相,或者說大部分人的态度。

為什麼這次被吐槽的這麼厲害,《太陽照常升起》沒有這麼嚴重呢?首先可能是太陽的上映規模沒有這麼大,也沒有這麼多人知道,但我覺得這不是根本的原因。

那時候好像很少有看不懂就說不好的現象,現在就太多了,我想這其中有個原因,那就是太陽裡破綻很少,它不會讓人出戲,一直吸引着人看下去。而《一步之遙》卻是有着配音問題,台詞問題等衆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