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完銀河補習班,不得不感慨鄧超是個好演員
電影所表達的理念也是比較超前的。
電影中提到的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教無類”,我們也一直在倡導,但我們究竟為了這個目标又做了多少?
家長總是在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變得多優秀,可自己卻不去改變,不為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
我們學習,究竟是為了什麼學習,是真的熱愛嗎?
電影中,馬飛成績墊底,曠課逃課,不受管教,為此閻主任想盡一切辦法羞辱馬飛,想要拔除馬飛這眼中釘,他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馬飛熱愛航天模型,卻被他直接摔到樓下,此刻電影中的旁白是“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種聲畫對位的表達方式多少有些諷刺意味。
電影中父親問兒子,你的理想是什麼,馬飛脫口而出:上清華北大。馬皓文說出了一句讓人感觸頗深的一句話,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你要知道你以後究竟要幹什麼,你一定要幹自己喜歡的事情。電影終究是理想化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可以堅定自己的夢想,不忘初心走到最後,但希望這其中有你有我。
馬皓文在電影中一直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對兒子的鼓勵“你是最棒的”,“你要一直想”。但是反觀現實生活,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确實打壓式的,缺乏鼓勵和支持。馬皓文為何可以做到大多數家長都做不到的或者從未想過的事情?
在影片中馬皓文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橋。而這座橋也給他帶來了人生中的坎坷。他設計的橋塌了,可是他心中到橋沒塌。因為這座橋代表的是他的驕傲自信和不服輸。
馬皓文可以在馬飛備受學校打擊時,帶着兒子去遊曆山川,帶他看喜歡的航天展。是他無視規則嗎,或許是他更在意的是兒子的感受,他想要告訴兒子的是,知識不是隻能在課本上得到的。
他一直對馬飛說,你要一直想。是他讓馬飛變得有獨立精神,他把馬飛當做了獨立意義的個體,他教會了馬飛怎樣學習。
“你要一直想”對馬飛影響很大,因為這句話馬飛才在洪水中得以逃生,也是因為這句話,才使得馬飛修好飛船,回歸地球。
電影有太多的戲劇性。好像是預設好的各種關卡,讓馬皓文去闖關。電影想要表達的理念也過于直白,像是告訴觀衆這種理念你必須接受。
電影結局也是關于圓滿的,馬飛成功降落到地球上,父子間的和解,馬皓文的成功申訴。這也都太過于理想化,如果說馬飛成功拯救了飛船而自己卻永遠留在太空,如果父親等着兒子歸來時告訴他自己原諒了兒子,這個原諒兒子卻永遠聽不到了,如此這樣,給觀衆留下一定的遺憾,這樣的效果會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