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吸食天地靈氣的珠子,因為同時吸收了正氣和邪氣而被元始天尊在煉丹爐中煉成靈珠和魔丸。本來應該讓靈珠轉世成為李靖第三子,然而申公豹作亂導緻魔丸投胎為哪吒,而他将靈珠投胎成為東海龍王三太子敖丙。接着就開始了長達三年的悲劇......

在這部電影裡,每個角色都是一場悲劇。

1

哪吒的父母,殷夫人懷胎三年都沒生出,好不容易生出來的,還是個魔童。李靖夫婦降妖除魔,以守衛陳塘關為己任,自己卻生出了一個“妖魔”,根本上是他們的良心與私心拉扯出的疼痛。他們最終選擇兩者之間的平衡,但犧牲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2

哪吒的悲,自然不必說。好慘一娃娃!

本來應該是靈珠轉世的,因為太乙那個庸才的貪酒成了魔童。

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被鎖在家裡不能出門。在家就在家吧,還沒人陪他踢毽子。

好不容易他娘不用出去斬妖除魔了,能陪他一會兒,他高興死了,還要假裝不在乎。

沒玩一會兒,娘親又被公務喚走了。

見到敖丙願意把自己當做朋友,竟然激動得哭了。

出門有小女孩找他踢毽子,結果被人扔臭雞蛋了,什麼情況,沒幹壞事還要被打!

為什麼?這就是成見,因為他犯過一次錯,所以自覺生成“他就是那樣的人”的觀念。

申公豹說:成見,是人們心中的一座大山。真的是大山,哪吒經曆了被排斥孤立、被冤枉誤會、被天打雷劈才讓大家看清,哪吒的妖性被鎖在了乾坤圈下。

所謂乾坤圈,就是用以壓制靈魂中“惡”的一面,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社會規則、道德原則,這個東西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并不是哪吒一個人。

哪吒的悲,在于社會的成見,逼得他沖動地放棄了自我。

這裡我提到了“自我”,并且在以往我的文章當中也經常出現,我想簡單說一說這個概念。

我所理解的自我,應該是這樣一種狀态,堅信自己的善惡觀,并堅持執行下去,不受環境所迫,不受他人影響。

3

申公豹和龍族是同一類人,他們被人們看作是“鳳凰男”,有着低微的出身,憑借一己之力飛上枝頭當鳳凰。

然而我們知道,那些被人們定義為“鳳凰男”的人們,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人們對他們的成見,出身卑微,就算當了鳳凰也是假鳳凰,他們根本不能被所謂的真鳳凰接受,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柄。

所以申公豹哪怕本領過硬也根本就沒有被元始天尊列為昆侖十二金仙的候選人之一;龍族哪怕為天下降服了衆多的妖怪也不會被天庭封官加爵。

于是他們苦心經營不惜犧牲心中的道德标準來獲得大衆的認可,結果等待他們的是更深的厭惡。

那些他們希望得到其認可的人,真的像鳳凰一樣嗎?神仙不把龍族請到天庭,不過是懼怕他們的威信,害怕強大的龍族總有一天會鬧翻了天,取代了自己。

精瘦精明精幹的申公豹真的不如土肥圓的太乙真人嗎?

障眼法,哪吒學了半天就成功,太乙學了半年;變身術,太乙到現在都不會,哪吒觸類旁通,自學成才。

隻知道喝酒睡大覺的太乙,恐怕是個庸才吧!

(太乙真人的悲這裡簡單說一下,就是承擔着與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職責,也是難為他了,好在挺善良的)

可惜,天尊甯可是這樣的庸才做神仙,也不要接受龍族和申公豹這樣的能才。這社會大抵如此,甯要順毛的庸才,也不要刺頭的能才。

他們悲在為了庸人肯定,喪失了金貴的自我。

4

敖丙剛出生就成為了龍族和申公豹證明自己的工具。

他孤獨地生活在海底,每天接受師父嚴格的訓練,沒有玩伴,好不容易遇見哪吒,還是自己的天敵。

因為是龍族,他不能抛頭露面,因為會被當做妖怪,哪怕他是靈珠轉世。

他不想傷害自己的唯一的朋友哪吒,無奈整個龍族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一個人身上,當每一條龍拔下身上最硬的龍鱗化為他的铠甲時,他不得不硬着頭皮上。

當李靖摘下他的披風,露出龍角的時候,百姓們大喊“妖怪”,那一刻我想他心裡應該說着哪吒當初說的話:“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個妖怪給他們瞧瞧”,所以他掀起萬丈巨瀾想要淹了陳塘關,讓他們見識見識妖怪的厲害!

他是善的化身,他的善絕不允許他這樣做,可是他沒有辦法,不這樣做也無法被大家所接受,今日他不滅了陳塘關,死的人就是自己。

他的悲劇在于為了實現别人的願望,而無法做真實的自己。

5

陳塘關的百姓,百姓之所以是百姓,因為他們喜歡躲在百人堆裡擁有自己一個小小的姓足矣。

勇敢的人敢于抛棄世俗的成見去看待别人和自己,可惜世上大多數人都是膽小鬼,他們不敢面對丢下成見後即将面對的那二分之一遭殃的可能。

正如天庭不敢釋放強大的龍族,元始天尊不敢接納申公豹那樣精明的徒弟,陳塘關的百姓不敢信任幼小的哪吒……

而那些真正強大的人,比如李靖夫婦,他們願意接納哪吒,感化他,引導他,他們不害怕哪吒帶來的災難,同時他們也堅信自己能讓他變好;比如無知者無畏的兩個小女孩,一個請求和哪吒一起踢毽子,一個崇拜地喊着“小哥哥,打妖怪”,她們給予哪吒的信任,都成功地澆灌了他心中“善”的種子。

“性善論”與“性惡論”是儒家學派争了幾百年的話題,辯到最後發現,剛出生的人本身就是一顆種子,你給他澆灌蜜糖水他就是甜的,你給他澆灌污水他就是髒的。

就像混靈珠,吸食了善也吸食了惡;

就像哪吒,即使剛出生是純粹的惡,但他也是一顆剛出生的種子,他吸食了人間的善,所以他保護了陳塘關的百姓;

就像敖丙,即使是純粹的善,但也見慣了人間的惡,行起惡來,也毫不含糊。

6

我想電影最後讓哪吒和敖丙聯合起來才能吸取天雷,就是想告訴大家:

你們看清了戴着乾坤圈的哪吒是好人,長着角的敖丙也不全是妖,他跟哪吒實則是同一個人。

一個完整的人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我們應該摒除絕對的善和絕對的惡,完整地看待一個人。

為什麼哪吒把願意和自己一起踢毽子的人定義為朋友?

因為毽子是他童年唯一的美好,那個純真的小女孩真誠地邀請他一起踢毽子,那是最純潔的情誼,這意味着那個人信任自己,能平等對待自己,就像他的媽媽一樣。

他在電影的最後對着李靖遺憾地說:我們還沒有一起踢過毽子。

到最後他才讀懂了,父親是為自己付出最多的人,是他告訴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你是什麼樣的人不是由别人來定義的,而是由你自己來決定的”,他才是自己最值得信賴的人,所以他希望能跟李靖一起做踢毽子這樣一種“真誠而親密”的遊戲。

我們終其一生尋找的,除了真正的“自我”,不就是那個能和自己一起“踢毽子”的人嗎?

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平等的,隻不過看待他們的眼光并不平等。

再悲劇的電影往往都會擁有一個happy ending,而生活卻并不一定。

7

我以前帶過的一屆學生裡,小z和小l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說是雙胞胎,卻幾乎一點都不像。

小z早出生幾分鐘,是哥哥,黑,矮,一副小痞子樣,就像哪吒;小l晚幾分鐘,是弟弟,皮膚細白,大高個兒,一看就像個好學生樣兒,似是敖丙。

雖說兩人的成績都差不多,但小l好像總是要比哥哥好一點點。

後來我們發現,小l喜歡偷偷摸摸地搞一些小動作,比如回家作業百度一下,聽默寫打個小抄之類;小z呢,則很真實,作業、默寫就是他的真實水平。

我們找他們的媽媽過來交流情況,媽媽的語氣裡總是覺得小l是不可能做這種事的,隻有小z那種小痞子樣的才會做......

日子再久一些,我就發現,小l幾乎沒有一個真心的朋友,因為不真實他不會把真實的自己完全袒露出來,所以他對每個人都心存防備;相反哥哥小z的朋友卻很多,大家喜歡他,覺得他真實沒有心眼,對每一個人都很仗義,雖然長得不是很好看,有時候故意裝出來那種痞氣,卻别有一種帥氣。

後來,小z因為心理問題休學了,班上大部分同學都不舍得,很多同學都哭了。

這一屆畢業之後,我也沒有了他的消息。

每當想起這些,我就覺得這真是一場悲劇。

小z因為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而産生了心理問題;小l因為父母的過度期望而開始變得虛僞;兩個孩子的父母因為不能排除心中的成見,不能看到兩個孩子真實的樣子進行引導和教育,就這樣親手毀了自己的孩子。

8

那些被父母抛棄的小孩,或是成為父母實現願望的機器的小孩,都是不能被父母接納的人,親人都不願意接納他,旁人還會有誰呢?他真的隻有靠自己了,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不懼成見,不畏流言。

沒有人願意做惡人,那些殺人、放火、偷盜、搶劫的人,都是因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也有許多人并非想做看似完美的僞君子,隻是世俗的眼光已經把他們逼到這樣的高度。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寬容的眼光看待他人,再惡的人也有窮途末路的苦痛,再優秀的人也有江郎才盡的時候,也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和美。

如果那些被現實所逼的人,能夠堅定自我心中的價值觀,就算是天雷也要迎頭而上,做自己的英雄,也許你即将迎來的就是美好的陽光,這也是我所認為的堅強。

生活好像挺無奈的,每個人都沒有錯,每個人都犯了錯,一不小心就活成了悲劇。幸而有電影,電影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因為它承載着引導人們如何更好生活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