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宅在家的日子,很多人都選擇了“烹饪美食”。
我呢,做得較少,看得較多。過年至今已看了好幾部美食電影和美食書籍了。最喜歡的還是這部《小森林》。
《小森林》分冬春和夏秋兩部,展現了日本一東北村莊一年四季的美食。每個季節一小時的時長,介紹6.7道美食,每道美食根據各自特點展現其獲取、制作過程。

正如影片名與海報風格一樣,電影也是文藝清新風。影片通過講述日本女孩市子因媽媽離家出走加上在城市遭遇挫折後回到小森林,一個人自給自足的生活的故事。
市子從山裡摘取或自己耕種食物,根據媽媽之前的一些經驗做法,自己嘗試或創新,市子在廚房遊刃有餘,幾乎稱得上“廚娘”。
每道菜,導演會從食物的生長習性、制作方法、耕作技巧和提示等方面進行介紹,期間穿插一些市子與學弟裕太、朋友紀子以及當地村民相處的場景,影片自然流暢而不沉悶。
每道美食制作完成,市子都會雙手合十,說一句“我要開動啦”才享用美食。這似乎是她的儀式感。看着她品嘗後滿足的表情,我直咽口水。



日本的烹饪方式大多是炖、煮、煎、炒、炸。烹饪的分量也很少,裝盤也很精緻。

野生青菜,加上土豆、胡蘿蔔、腌鲱魚就可以做一個炖菜;野菜裹上一層雞蛋漿或面粉也可以拿去炸;米飯加上一點味噌也可以飽餐一頓……看到這些場景,讓我想起了之前看過高木直子的《一個人的生活》漫畫書。


市子一個人住,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插秧、收割、劈柴、鏟雪、種番薯、摘柿子、撿闆栗核桃……盡管每頓飯都要自己動手,但付出汗水獲得的美食會更添幾分美味吧。


一個人在村裡居住,除了要耕種很辛苦外,精神上也難免孤獨。盡管偶爾會和紀子、學弟佑太往來,但更多時候都是自己獨自一人。小森林幾乎與大都市隔絕,沒有任何的娛樂。她得用自己的方式擺脫虛無。
除了講述美食,導演也将個人的成長故事融入其中。市子是在城裡遭遇了挫折才回到村裡生活,母親的離家出走隻是表面的原因。她每天辛苦勞作,認真生活,但其實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手段“。

師弟大膽指出市子的問題:“我一直佩服你獨自一人,卻努力生活,但其實讓人覺得對重要的事情你總是躲躲閃閃,遮遮掩掩,自我欺騙,卻用努力這塊幌子在遮掩一切。你難道不是在逃避嗎?”
是的,師弟裕太回來小森林是面對他的人生。
裕太當初離開小森林出去城外打工,是為了不想在小森林生活。但出去工作後,裕太發現城裡的人大多一無所知卻自以為無所不知。
“那些假裝無所不知的人其實一無所知。那些假裝高高在上的人,隻是把别人造的東西從右邊移動到左邊。我厭倦了這幫淺薄的人說空洞的話。”
“我不想過這樣的人生。讓别人代替自己去殺人殺人,還抱怨他們殺得不對。”
“我離開小森後,才開始真正學會尊重。我尊重小森林裡的人們,以及我的父母,我意識到他們的生活方式,讓他們說的話言之有物。”
重新回到小森林的裕太,接受了一切,認真對待生活,從心底享受生活。
與裕太的交談,更刺激了市子。市子當初是在城裡受挫折才回到小森林的,待在小森林其實是一種逃避……
最後,媽媽福子來了一封信,信裡寫道:“在某個地方摔倒時,每次回頭看之前的自己,發現每次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盡管一直很努力,卻總是在同一個地方轉圈圈,徘徊到最後不過是回到了原點,很讓人失落。

但是每次都積累經驗,所以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都不再是原點。那麼,不應該腳圓圈,而應該是螺旋。從某一個角度看,也學很像是在同一個地方兜兜轉轉。可其實,多少會偏離上一點或下一點,如果是那樣也還好。也許,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個地方兜兜轉轉,每次卻又不同,或上或下或橫着延展出去。”
終于,市子鼓起了勇氣面對人生,去了城裡。她想用另一種更積極的心态去選擇自己的去處。
五年後,她帶着“神舞”回到小森林。在第一屆小森林春收節表演了神舞,而她老公也是學神舞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村裡重建分校,為小森林的延續做出貢獻,也為自己的人生創造價值。
影片中關于自我成長部分複現了很多人的影子。導演想要傳達的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像市子一樣,不再逃避,積極直面問題,收獲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