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今天無意中又選擇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影片主題很簡單,講述的是一對青年夫婦,為了女兒上一所排名前五的私立幼兒園,而絞盡腦汁,甚至不擇手段的故事。

爸爸是一名專業裁縫兼設計師,為人樂觀、粗犷、善良,對生活現狀比較滿足;媽媽美麗大方,但一門心思想融入上流社會,希望自己女兒能夠走上一條順利的進階上流社會的路徑。上頂級的私立幼兒園~上好的小學~中學,大學,進入外企工作,迎來美好人生……

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買學區房,買房對于富人來說,相對快捷有效的取得入圍資格的途徑。然後家長和孩子一起接受專業的面試培訓,甚至虔誠的參拜了各路神佛,但仍然未通過面試,而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家長的職業是在舊街區做生意商人,不夠體面。

爸爸影片中叫拉吉,嘗試使用找政界有權力的官員寫介紹信、行賄,但似乎都無效。

但無意中,獲悉店裡的幫工居然被那所他們認真準備、處心積慮想讓女兒皮娅入學的學校給錄取了。原來每一所私立學校都有25%的配額給窮人。于是,他們又從富人區搬到了,又髒又亂的窮人區,假扮窮人,以期獲得入學資格。最後,一個月的窮苦生活,他們認識了貧民窟裡純樸、善良、正直的希亞姆夫婦,他們在鄰居孤立拉吉夫婦,不願提供一桶水救急的時候打報不平貢獻了自己的水,在幫助拉吉在自己的工廠謀得一份差事,并且第一天就又分享了自己的薪水,而希亞姆的妻子還把屬于他們一天的配給給了拉吉的妻子。甚至,希亞姆不惜讓自己受傷,為了幫他認為極度貧困的拉吉籌錢給皮娅上學的費用。

而反觀在富人區的生活,純英語,彬彬有禮,不能縱情跳舞,說印地語的皮娅交不到朋友,而富人們有着一套等級森嚴的階層認知,看似體面,實則虛榮、傲慢、而又疏離。

最後,拉吉在運氣的加持下總算被選中。但希亞姆卻無緣名校,隻能去破舊髒亂的公立學校。面對真誠善良的希亞姆,拉吉心有愧疚,感覺是欺詐了一個名額,他選擇捐助公立學校 ,改善學校硬件條件,贈送一批英文書的方式,為自己贖罪,緩解負罪感。

最後,希亞姆還是發現了真相,憤怒的控訴拉吉們,占了太多的資源,連唯一屬于窮人的上學的權利也要争搶和剝奪..他說到“窮人不會剝奪别人的權利,因為窮人沒有權利"。最後,還是于心不忍,沒有選擇舉報。

最後,拉吉還是過不了自己的良心關,他向校長坦誠公布了自己作弊僞裝窮人的事實。但校長顯得非常平靜,隻是把皮娅的檔案轉入普通學生,當拉吉疑惑的說:你一直宣稱自己是仆人的孩子,是上學改變了命運,不會讓其他人剝奪窮人的入學資格時。校長也坦誠,自己早就忘記是一名仆人的女兒,而學校招生也隻是交易。拉吉震驚之餘,說是要揭發,選擇揭露真相和公布真相,但出乎意料,沒有其他家長響應。拉吉最終讓女兒退學,選擇一所公立學校。

坦率說,劇情并不複雜,甚至我們能猜到人物的設定和劇情的走向。而且結尾的理想化,讓人感覺有些生搬硬套,我想每個為了孩子拼盡全力,嘔心瀝血的父母,會有所愧疚,但是愛孩子的本能,我們不能判斷屬于道德的缺陷,何況錄取入學本身就是一件概率事件,需要一點運氣的加持,所以,男主現實出發保留孩子繼續在私立上學也并非不人道,反而更合乎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