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70年代聲名鵲起的作家斯蒂芬·金,他在1982年推出了一本與自己驚悚風格不太一樣的小說集《四季奇譚》。

這本書一出來,就吸引了許多電影人的關注。

名留影史的《肖申克的救贖》,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老早就找到斯蒂芬·金說要改編《四季奇譚》中的一篇小說,隻是他等到自己覺得自己能力可以的時候,才最終在1994年把電影拍了出來。

...

《肖申克的救贖》制片方城堡石電影公司,其實也和《四季奇譚》有着重要聯系。

創始人羅伯·萊納,在敲定改編其中的中篇小說《屍體》後,迅速在1986年拿出了《伴我同行》,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

基于這部電影的成功,羅伯·萊納創立了城堡石電影公司。

《四季奇譚》共有四篇小說,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部分。《肖申克的救贖》原著是春,寓意希望;《伴我同行》原著則是秋,寓意着墜落。

關于純真,關于友誼的墜落。

...

羅伯·萊納徹底消除了斯蒂芬·金的懸疑驚悚痕迹,将《伴我同行》拍成了一部脫離俗世的少年電影。

即便故事和原著小說的名字一樣,是關于一具屍體的。

也就是有那麼點小悲傷而已。

沒有什麼高超的鏡頭語言,沒有強烈的劇情沖突,沒有高能的奇幻反轉,這部電影隻是依靠一個樸素的故事,就在豆瓣拿下8.9的高分。

...

每一部電影拿下高分都會有着各自的理由。

有的是依靠粉絲的力量;

有的是依靠出彩的劇情、角色;

有的是依靠深刻的題材,主題;

《伴我同行》依靠的,主要有三個方面。

無形之中對角色的深度刻畫;

一衆小演員的出色演出;

真實且容易引起共鳴的主題表現。

...

劇情非常簡單,講的是長大後的戈迪,因為一起命案,而回憶起了12歲那年的“尋屍經曆”。

跟随着略帶感傷的配樂,戈迪的獨白講述,鏡頭回到了1959年的夏天,暑假。

一天,戈迪像平常一樣到兄弟們的秘密基地那裡玩耍,在小胖維恩帶來重要的消息之後,四兄弟決定徒步去尋找一宗失蹤案遇難者的遺體。

動機很明确很充分。

一來是大家都想當一回英雄,如果能先警察一步找到遺體,遇害者家屬會感謝他們,城堡石鎮的居民會對他們另眼相看,甚至有機會能上電視。

城堡石鎮,正是城堡石電影公司名稱的出處。這個小鎮在“斯蒂芬·金宇宙”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來是大家都沒親眼見過屍體,來自于人類本能的好奇心驅使着他們踏上冒險之旅。

還有就是那時候并沒有太多電子設備,大夥在暑假實在閑着沒事幹。如果時間放在21世紀,戈迪一夥可能就更樂意玩網絡遊戲去了。

...

故事不怕簡單,就怕連個中人物都毫無生氣,且又假又空,淪為隻為劇情服務的工具人。

《伴我同行》的角色塑造堪稱教科書級别,戈迪四兄弟的人物性格,通過吸煙打牌等動作,各自不同的說話方式,就有了初步展現。

而通過成年戈迪的獨白介紹,老大克裡斯和泰迪的家庭背景有了基本交代。

克裡斯的家庭不太幸福,以至于鎮上的人都把他看成是壞孩子。

...

泰迪的父親喜怒無常,脾氣暴躁,曾經把泰迪的耳朵扯到火爐邊,差點就烤熟了。所以泰迪的耳朵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

...

維恩的家庭隻通過閃回交代了他有一個小混混哥哥,他的蠢萌形象非常突出,性格也十分憨厚。哥們幾個逗他玩,他隻能在一邊無奈。

本來是他提出的遠行尋找屍體的想法,結果到最後他自己卻慫了,說明了他膽子并不是特别大。

...

劇情并沒有特地為了塑造角色而停滞不前,節奏是相當明快的。

20分鐘不到,緊接着小鎮青年的霸淩,克裡斯偷出手槍的情節,影片就迎來了第一個小高潮。

泰迪見到火車駛來,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馬上閃開,而是想要來一次“閃火車”的表演。

這場戲解釋了泰迪為什麼是四兄弟當中最“神經”的一個,同時展現了克裡斯非常成熟的一面。

戈迪和維恩還傻愣着的時候,隻有克裡斯意識到這不是玩笑,并上前阻止。

...

而前一場戲維恩帶了梳子,打算上電視前梳好頭,顯示出了他的純真;

全部人因為沒帶吃的而争吵時,戈迪最先想到錢可以解決問題,顯示出他在關鍵時刻的理智。

除了不斷通過情節和細節刻畫他們的個性,在尋找屍體的旅程中,他們各自家庭對他們的影響,也逐步顯現。

戈迪作為故事的陳述者,他的家庭情況是呈現得最多的,通過閃回鏡頭,強化了他死去的哥哥對他的影響。

雖然他的父親不像克裡斯和泰迪的父親那樣粗暴,但由于哥哥的優異存在,他隻能存在于哥哥的陰影之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愛。

...

四個人應該隻有維恩家庭較為幸福了。

戈迪被父親無視;

而泰迪的父親成為了他被攻擊的痛點;

克裡斯遭遇父親的家暴是常事,而且他還因為家庭的關系,被認定是個熊孩子。

可見哥們幾個人能夠玩在一起,并不是巧合,而是他們都能夠理解彼此的處境。

...

四位小主演都很好地呈現出各自角色的性格特征,其中表現最突出的,無疑是飾演克裡斯的瑞凡·菲尼克斯。

克裡斯在講述偷錢事件的真相時,忍不住委屈地抽搐哭泣,瑞凡·菲尼克斯展現出他天才演員的實力,角色真實而自然的痛苦随着他的表演而溢出了屏幕。

...

瑞凡·菲尼克斯本有機會成為如今的超級巨星,知名度不會比小李子差。

無限遺憾的是,1993年,他因吸毒過量去世,享年僅23歲。

将近30年後,他的弟弟華金·菲尼克斯憑借《小醜》奪得奧斯卡影帝。領獎台上,華金·菲尼克斯再一次感謝了自己的哥哥,引領了他走進了電影之路。

...

飾演克裡斯好基友戈迪的,如果不說,肯定很多人都看不出,他就是《生活大爆炸》裡,以本尊身份出場,一度和謝耳朵相愛相殺的威爾·惠頓。

依靠《伴我同行》走紅的威爾·惠頓,得到了出演《星際迷航》系列劇的機會。但與此同時,他卻因成名而焦慮,逐漸開始了和抑郁症的漫長鬥争。

等他完全康複,他就早已經不是那個好萊塢小鮮肉了。

...

歲月摧毀了瑞凡·菲尼克斯的生命,奪走了威爾·惠頓的容顔,還偷走了戈迪和夥伴們的友誼。

或許是擔心“尋屍”的單線故事過于單薄,故事還加入了鎮上混混也想要來找到屍體的支線,增強了劇情的懸念感。

觀衆會擔心,戈迪他們幾個年齡還小,怎麼和混混們對抗呢?

...

或許最後雙方來一場激烈的沖突,會讓觀衆更加緊張興奮。

但不必按爆米花的套路來預期結局,《伴我同行》的“尋屍”故事在波瀾不驚之中結束,這樣的好處是,更加真實,更接近于多數觀衆。

重要的不是他們是否找到了屍體,是否成為了小鎮英雄,而是戈迪四兄弟通過這場小小的冒險,經曆了一次偉大的成長。

回來之後戈迪他們都覺得小鎮變小了,那是因為他們成長了。

有時候最殘酷的事情,不是生命的逝去,而是曾經明明握在手裡的,那純真的友情,不知怎麼就沒了。

...

冒險明明令到戈迪他們的友誼更進一步,然而他們的友誼,他們的故事,卻在這場冒險後迎來了轉折點。

“有些朋友常是一閃而逝,就像路上的行人一樣。”

誰曾經沒有過玩得很好的一群朋友呢。

這句引人共鳴的台詞一出,就足以讓觀衆黯然神傷。

當《伴我同行》讓你想起了兒時的夥伴,就算你對電影知識一竅不通,大概也會明白,這部昔日爆款為何能夠收獲廣泛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