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都有失敗的時候,超級英雄也一樣。
在托尼·斯塔克說出“I am Iron man”之前;
在布魯斯·班納遭遇伽馬實驗事故之前;
在索爾·奧丁森不顧一切迎擊毀滅者之前;
在史蒂夫·羅傑斯被注射進超級士兵血清之前;
他們都經曆過失敗。

托尼·斯塔克慘遭綁架,布魯斯·班納實驗失敗,索爾·奧丁森被放逐,史蒂夫·羅傑斯無數次參軍被拒。
無一例外的,他們都從失敗中走了出來,并且成為了天選的超級英雄。他們戰勝了各自的宿敵,戰勝了外星入侵的大軍,戰勝了各種各樣的危機。
超級英雄是不可戰勝的,人們相信這一點,直到《複仇者聯盟3》的一個響指,摧毀了人們的信念,也摧毀了每一個超級英雄的心理防線。
為了讓失敗更加徹底,《複仇者聯盟4》的開頭喪得可以,複仇者們沒有逆轉失敗的辦法,他們隻能接受失敗的結局。
這是一次徹底的失敗。

比他們成為超級英雄前的失敗更加徹底,絕望,就算他們打從心底裡不服輸,也已經無法改變殘酷的現實。
滅霸果然是個狠角色,他做得很絕,成功之後還毀滅了複仇者們的複仇企圖。
“假如地球失守,我們就會找你複仇。”這是鋼鐵俠對複仇者聯盟的理解。可惜,現在連複仇都沒有用了。
電影才開始沒多久,滅霸就已經失去了威脅,編劇這麼寫有些許冒險,但隻有這樣才能讓超級英雄們專心去應對真正的敵人——他們自己。

超級英雄常常以正邪對抗作為最主要的矛盾沖突,但《複聯4》不是這樣的,複仇者們所要面對的主要已經不是滅霸,而是滅霸所造成的災難和傷害,面對此番徹底的失敗,他們真正的敵人,是自己的内心。
所以說《複聯4》的真正反派,真不是滅霸。正邪沖突不再是主戲,内心沖突才是。
“現實總是讓人失望的。”正如滅霸所說,不如意才是生活的常态,普通人如此,超級英雄也如此。很多人曾經對生活徹底失去了希望,自暴自棄,那麼被徹底打敗的超級英雄會是怎麼樣的呢?
本來信誓旦旦說一個人就能保護國家安全的托尼·斯塔克,撕下了胸口的反應堆,全心回歸到自己的家庭當中。外表看起來他反而更好了,他拒絕美隊等人的請求,說是為了家人不想再冒險,實際上他是在逃避責任,作為鋼鐵俠的責任,換句話說,他失去了自我。

先是浩克輸了,然後自己也輸了,一敗塗地後的布魯斯·班納非常自責,他開始懷疑人生。起初他認為浩克是一種疾病,痛定思痛之後,他反而覺得浩克是解藥。一直以來他都想擺脫自己變成浩克而傷及無辜的負罪感,現在他大概想通了,浩克的“罪”,要自己來承受。于是在伽馬實驗室呆了18個月後,他和浩克得到了“和解”。他大概不能再變回正常人了,他在其他人面前裝得很好,但他是放棄了最初的願望,自我懲罰。

索爾·奧丁森不再是一個國王,而是一個宅男。他有愧于死去的親人,有愧于阿斯嘉的人民,有愧于變成灰燼的戰友,有愧于熱愛他的地球人,一種“幸存者負罪感”折磨着他,他也隻能是逃避,借酒消愁愁更愁,隻有酒精能夠減輕他的痛苦,另外還得安慰自己是那個成功報複滅霸的人。

美國隊長成為了一個雞湯大師,他鼓勵幸存者們要向前看,繼續生活。他自己呢?和黑寡婦的對話還是暴露了,他并不服輸,滅霸的事情他還耿耿于懷,一個不認輸的人沒有再來一局的機會,可以想象,美隊的内心是很憋屈的。所以一旦有機會再來,他是意志最堅決的一個。

黑寡婦的心态與班納類似,她成為複仇者是為了贖罪,因為自己曾作為蘇聯間諜做過錯事。但最後她沒有能完成任務,她自責,痛恨自己沒有能力打敗滅霸。

壓根沒有參與“無限戰争”的鷹眼,自責是不用說的,更大的情緒應當是,悲痛。他想要複仇,家人離他而去之後肯定是去過複聯基地,卻得知已經報仇無門。悲痛無處宣洩,他隻好四處殺壞蛋,強行宣洩。

逃避,自責,愧疚,憋屈,悲傷,憤怒,各種負面的情緒籠罩着複仇者們,他們和普通人一樣,在最困難的時刻,總需要有人拉一把。不同的是,他們内心所潛藏的超級英雄精神,總能及時地煥發無限鬥志。
就像老版《蜘蛛俠2》中,失去超能力的彼得·帕克仍然奮不顧身沖入火場救人,骨髓裡是英雄,不管有沒有超能力,在關鍵的時刻也總會挺身而出。
對于複仇者從人心渙散到重新進入戰鬥狀态的過程,《複聯4》一筆帶過。
美隊一直對失敗耿耿于懷,現在有機會重來他不可能放過;
黑寡婦、班納得到“贖罪”的機會,他們也沒理由拒絕;
鋼鐵俠看到小蜘蛛的照片,想起了自己的責任感;
雷神不想再被負罪感折磨,戰鬥是唯一的出路;
鷹眼見到寡姐之後,昔日的革命情感喚醒了他的良知,他也肯定清楚這樣殺下去也不是辦法。
“隻要仍然有人牽挂過去,就永遠不可能接受未來。”滅霸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複仇者們非要“逆轉無限”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沒有意識到宇宙存有美好,或者說,他妒忌别人的美好。
過去的美好是複仇者戰鬥的重要理由,于是在電影的第二幕,“三巨頭”各自見到了生命中異常重要的人。
湊起來剛好是,父親,母親,愛人。
他們都各自從過去的“美好”中得到了更堅定的信念,作為超級英雄的信念。
從表象上看,複仇者穿越的目的是無限寶石,寶石能夠複原過去,而最後的阻礙是滅霸。過度理解一下,寶石代表着自我,滅霸代表着現實(的阻礙),那麼《複聯4》實質上就是一個失去自我,找回自我,實現自我的故事。
雷神的母親說出了全片的關鍵主旨,“每個人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都會經曆失敗。衡量一個人,一個英雄的标準是,他們如何最終成就自我。”
當然這是超級英雄電影,嚴格來說,是失去英雄信念,找回英雄信念,實現英雄信念。
可能有人覺得找寶石的過程太過簡單,但真的隻是要找寶石而已嗎?
未必。
寶石固然重要,使用寶石的意志更加重要。真正困難的,是英雄們自己的心靈鬥争。
雷神這邊尤為明顯,他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連前女友也不敢去見,直到母親鼓舞了他,他才覺得自己可能還有成為國王的資格;
美隊又回到了屬于他的過去,那個正邪分明的時代。可能看到老熟人的時候他就在想,如果真的能回來就好了。可是他還有未完成的使命,他必須得先完成使命,一如二戰時期那樣;
鋼鐵俠見到的是親生父親,心情有多複雜可想而知;
班納這邊看似沒什麼“大礙”,不過知道有“靈魂”這回事後,他對與浩克的關系或許會有新的理解;
黑寡婦證明了自己為什麼有資格加入複仇者,經曆過比悲痛更悲痛的鷹眼有了在MCU中前所未有的角色成長。

“你們不甘心失敗,結果又怎樣,還是要面對我。”
重拾信念後,英雄們還要再度接受考驗,才算是真正地實現他們的信念價值。
大場面除了要有恢弘的特效,還要有深層的意義。英雄們為了實現某種精神而戰,他們不顧一切,拼盡全力,視死如歸,在滅霸面前,在“現實”面前,絕不低頭。
對于《複聯4》結局,導演喬·羅素反複強調,“對超級英雄來說,死亡不是一種懲罰,甚至不是悲劇。”
因為超級英雄的存在,人類世界多了一種超出身體極限的精神意志。什麼叫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直面失敗,不辱使命,不懼現實困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大概就是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複聯4》诠釋了這種超級英雄精神,經過10年磨砺的角色展現出強大的情感力量。這絕不是一部普通的,隻是消費粉絲情懷的爆米花電影,因為多年以後,故事裡的精神意志和情感力量,仍然值得全人類所擁有。
故事雖落幕,精神卻永存。


每個人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都會經曆失敗。——《複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