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誤殺.jpg
看過不少國産犯罪影片,埋線淺顯,劇情冗長,節奏拖沓,讓人實在愛不起來。
而《誤殺》,令人耳目一新。
對原版的翻拍抛開不提,單說電影采用的時空穿插交錯呈現,将不同時空的故事串在一起,而着力點非得觀衆好生思量這番心思,已是頗有好評。
影片展現的場景,要麼零亂、嘈雜、市井幡然,要麼黑暗、靜谧、遠鄉僻壤。從一而終貫穿的,唯有羊而已。
在一片羊咩咩叫聲中開場,于一隻羊踽踽而行裡謝幕。把李維傑的由善到惡,再到喚醒良知,演繹得不着痕迹。
劇情不做過多鋪述。在影片的人設裡,李維傑,一個沒有多少文化卻因着迷罪案電影的中年油膩男人,為護母女,奔波勞作,利用時間錯線将兩天的故事強行“擰成一股繩”。所有的情節看似散亂不堪,卻在警察取證時完美的串成一條“不在場”的堅實證據。
拉韫,一個馳騁警界多年的女偵探,憑着敏銳的嗅覺,以及對兒子滿腔的溺愛和後來發展成的仇恨,盯上了李維傑。卻在推理出一切犯罪活動的時候,遍尋不到證據。失去兒子的痛化為恨,無證拘人、嚴刑逼供、掘人祖墳等等,在開棺尋屍未果的瞬間,襲警、暴亂...将影片推上高潮。
不得不說,在雨中掘墳的鏡頭,悠遠、漫長、細膩、微距,将衆人的情緒揉成一團卻又分散彰顯,焦慮、期待、憤怒、嚣張、疑慮等等躍然屏上,讓人暗自叫好。
拉韫和丈夫都彭的倒下,李維傑一家的無罪釋放,以為影片已然結束。不禁感歎法律,竟然如此不堪一擊。然而情節之反轉——李維傑的寺廟認罪,媒體自首,更讓人感歎。
平平的清白被素察玷污,素察的假死被李維傑憋成真死,李維傑一家被拉韫群毆,鄰居街坊的信任又被李維傑利用。
若是不自守,也許一輩子也就過了。
可良知喚醒了李維傑。
若是李維傑平時不那麼愛助人為樂,桑坤平時不那麼愛欺淩百姓,素察的父母平時不那麼疏于管教和過于溺愛,這一手蒙太奇,也許沒得玩兒。
而影片中的羊——群居動物。恰如其分的影射了鏡頭前的人們,烏合之衆,人雲亦雲。
這才是李維傑的最佳着力點。
而用良知喚醒李維傑去自首,喚醒拉韫一家去認錯,喚醒社會去正視法律,這是導演的最佳着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