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高票房,《誅仙I》的口碑卻讓人捉摸不清。13日中午12點前,豆瓣分數一度是6.8分,網友的評價大多數是正能量。但是四天之後,17日下午2:20,《誅仙I》的豆瓣分數就直線下降,低至5.3分。

更為奇妙的是,這5.3分裡的評價兩極分化,極為明顯。之前的10萬觀衆參加打分,36.6%的觀衆給了低分,37.2%的觀衆給了高分,26.3%的觀衆選擇中立。
而今日,有20萬觀衆參加打分,26.0%的觀衆給了低分,12.2%的觀衆給了高分,28%的觀衆選擇中立。

這也就是說在 最開始上映那幾日是好評和差評同時存在,而随着時間推移,流量大軍漸漸抵不過數量龐大的平常觀衆,差評漸漸浮出水面了。

影片的整體畫風和特效延續了《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感覺,并無創新之處,可能未來拍仙俠劇都要是這種風格了,看來《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還有意義的,至少成為了一個“标杆”,供之後的仙俠片創作者們效仿,畫風就按這個模式拍就行了。

對于原著粉來說,有些部分場景透着一種猥瑣感,尤其是明顯為制造噱頭強加的吻戲,和碧瑤那句“大男人家出門不帶棍”,公然開車,令人哭笑不得。青雲門的弟子個個變成了好色之徒,盼着偷看女弟子練武。就連生性木讷的張小凡,都會花式撩妹,油嘴滑舌。

你可以适當改編作品的故事,但不能改編人物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這是一部小說改編作品最基本的底線。

而且很多橋段把人物設計的和智障一樣,比如把張小凡放進丹爐裡,師兄們你們以為張小凡是孫悟空嗎?在丹爐裡煮了半天還沒事,真的可以借用六老師的名言: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了。

不過也有好的一面。

飾演師尊們的演員,都是港台老戲骨,看着比較親切,尤其是徐少強的蒼松道人。
大黃和小灰呈現的還可以,至少和小猴子的互動還能看得出一些可愛的感覺,調節了電影的氣氛,電視劇中小灰的展現明顯糊弄的多。

還有就是鬼王的四位手下設計的很有上世紀港片的cult感,鬼娃傀儡、豬頭人身等幾個反派形象确實令喜歡類型片的觀衆眼前一亮,如果要拍第二部,可以把這幾個角色延續下去。
《誅仙Ⅰ》也證明,隻要檔期得當、内容達标,“IP+流量明星”這樣的票房公式,依然會在電影市場穩定保有一席之地。
唯一的問題是,流量電影其實是最大的風險投資,除了電影,還要賭流量明星的流量壽命。
國内流量早已進入叠代期,二代頂流莫過于去年的朱一龍、鄧倫、白宇、羅雲熙,今年的肖戰、李現。
二代流量粉絲能做到哪種程度?《誅仙I》就是最直接的答案。
那麼《誅仙》系列電影能否票房不敗,就要取決于肖戰、孟美岐是否流量不敗。
争議,從來是流量欣欣向榮的标志,人們的争議是因為流量還在,罵你的人都是愛你的,真正嫌棄的人都不說話,當有一天,所有自發評論者都對某部流量電影避而不談的時候,沒有一句苛刻評論的時候,那不代表流量電影的崛起,而是徹底的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