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娛樂訊)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2020]10号《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針對電視劇、網劇備案審查流程、電視劇“注水”、演員“天價片酬”等行業痼疾,推出了明确的新要求和新舉措。


電視劇網絡劇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内的短劇創作

“把電視劇集數基準定為40集,是通過行業協會廣泛調研而來,主要是為了引導電視劇創作擠掉水分,給觀衆更好的觀感。具體落實措施會不斷探索完善,力求真正取得成效,不會簡單‘一刀切’。此外,演員片酬比例調整治理已經取得一定成果,這次規定了具體制度措施,就是要鞏固成果、着眼長遠,使更多資金投入到精心制作方面,提高電視劇質量水平,同時引領正确的價值觀。”近日,廣電總局相關人士接受人民網文娛部記者獨家采訪,就《通知》中影視劇集數和演員片酬等問題進行解讀。(郭冠華、韋衍行/人民網)
就各平台網友評價來看,大多數為支持意見。這種現象也說明,觀衆早就對電視劇注水這一行為深惡痛絕。

微博(@新浪娛樂)推文下的評論

豆瓣某娛樂小組相關帖子的評論
看了這條新聞和這些網友評論,我不禁開始回想,近幾年的電視劇真的有長(或者說爛)到需要廣電總局發文嗎?
小時候網絡不發達,每天晚上八點到十點,就是我一天當中,最快樂的兩小時。吃過晚飯,看完天氣預報,迅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台,等待自己想看的電視劇開演,每晚都要感慨,怎麼這麼快就沒了!每晚都在幻想,什麼時候可以每天播三集?
但小時候的電視劇,又好像總也看不完。每到寒暑假,不知道有多少個台都在播1986年央視版《西遊記》。可打開詞條才發現,它居然隻有25集,每集45分鐘。太令人震驚了,25集就可以讓我認識那麼多妖精了嗎?

于是我繼續去找,才發現小時候看過的所謂經典愛情劇、偶像劇,大多不會超過30集,《将愛情進行到底》20集,《橘子紅了》25集,《永不瞑目》27集,《像霧像雨又像風》也隻有30集。

作為大陸第一部偶像劇,張一白執導的《将愛情進行到底》應該是很多八零後、九零初人的記憶。那時的徐靜蕾,還不是文藝才女老徐;李亞鵬還有三年才會變成令狐沖;廖凡也還隻是戴着眼鏡冒着傻氣的文森。

《等你愛我》也成為經久不衰的金曲,即便到了2011年,電影版《将愛情進行到底》也仍然選擇了這首歌,作為片尾曲。
哦對了,這部偶像劇的編劇之一是刁亦男,就是2014年,憑借《白日焰火》奪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的刁亦男,此外,廖凡也憑借此片,奪得最佳男演員獎。

《白日焰火》斬獲“雙熊“ 廖凡(左)與刁亦男(右)
扯遠了。當然,這一時期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長篇巨制,比如超大型曆史連續劇《雍正王朝》(44集),長篇曆史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61集),大型曆史正劇《漢武大帝》(58集)等。

其中,《走向共和》豆瓣評分高達9.7分,時至今日,仍被許多人反複評析。該劇從1999年3月開始籌劃、編劇,2001年10月8日正式開拍,2002年7月28号殺青。不僅演員陣容空前強大,服化、配樂、拍攝布景等,也用盡心思,力求完美。在拍攝過程中,演員經常在飯桌上不斷地聊劇本、聊角色,探讨如何表現。曆時十個多月的拍攝,演員們無論有戲沒戲都在劇組裡,從南跑到北,經曆了春夏秋冬。夏天三伏的時候,攝影棚裡50多度,演員們還得穿着長袖長褲的戲服。

圖為飾演袁世凱的孫淳,他為演好這一角色,增重30多斤
到我高中時,還留有印象的電視劇大多是三十集起跳了,《幸福像花兒一樣》32集,《亮劍》30集,《士兵突擊》30集,《奮鬥》32集,《蝸居》35集。這幾部頗具人氣的電視劇,播出時間均集中在2005-2009年。
那幾年,幾乎每個老師都會在課堂上提起許三多,每個學校總有那麼幾個班的班級口号是“不抛棄,不放棄。”而在長輩的世界裡,《亮劍》成了他們争相讨論的主題,當年我爸甚至還重看了原著,直到現在也還會不時提起這部劇。


這兩部電視劇,在豆瓣都有超過十萬人打分,評分均為9.3分
除了軍旅題材的電視劇,講述現代都市年輕人愛情與奮鬥故事的《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等劇,也極具話題度,甚至還引起了一陣“時尚風暴”。《奮鬥》熱播的那段時間,路上的男生十個有七個穿POLO衫,還得把領子立起來。女生的花樣就更多了,模仿米萊剪齊劉海;模仿夏琳剪短發、穿吊帶配牛仔外套;模仿楊曉芸穿拉鍊帽衫、歪戴棒球帽。插曲《左邊》也火遍大江南北。


《奮鬥》和《我的青春誰做主》,都是32集電視連續劇,當年《奮鬥》的海報上,甚至還标明這是一部“大型電視連續劇”。
2010年以後,市場上充斥着各類古裝劇,《美人心計》、《宮》、《步步驚心》、《軒轅劍之天之痕》、《陸貞傳奇》等,基本都在35集左右。也有張涵予版《水浒傳》,陳建斌版《三國》這種大型古裝電視劇,分别為86集和95集。《三國》日本版海報,更是使用了“史上最大型大河劇”這樣的标題。

大河劇是日本放送協會(NHK)自1963年起每年制作一檔的電視連續劇系列,于日本時間每星期日晚間8點在NHK綜合頻道播出,每集播出時間為45分鐘,每一檔制作約50集。其以日本曆史的人物或是一個時代為主題制作,與時代劇類似。
不過這一時期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後宮·甄嬛傳》。這部76集超大型電視連續劇,不僅火遍兩岸三地,也在新馬泰、日本、美國等多個海外國家進行了播放。
該劇美版被壓縮成了6集,每集90分鐘,也引起了廣泛讨論。國内網友的評論也較兩極化,有人認為雖然壓縮嚴重,但脈絡清晰,其架構和精華還在,也足以讓人細細品味;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樣的改動,失去了國産宮鬥劇的“韻味”,甚至導緻人物塑造大打折扣。

《甄嬛傳》美版海報
前幾天刷到一個帖子在讨論2014年前後的古裝劇集數,樓主表示2015年起,古裝劇集數就基本都在45集以上了。

其實并不隻是古裝劇,放眼2015年左右的電視劇市場,每部基本都是40集起跳了。

最近幾年,好像二三十集的電視劇,隻能在網播平台看到了。例如,2017年的《無證之罪》隻有12集,《河神》24集, 《白夜追兇》32集。雖然這些網播劇集數很短,但均屬“短小精悍”的類型,觀衆評價普遍是品質高、完成度好,瑕不掩瑜。

《河神》海報
由于國産劇近年來注水太嚴重,經常會出現一部劇剛開始宣發,就引發無數吐槽的情況。不少網友直指有些電視劇明明劇情注水嚴重,卻總要用場景用心、服化精美、特效宏大這樣理由為自己挽尊。
青春劇也能50集起跳,20集能講完的故事一定要水到45集,一集電視劇45分鐘,對情節毫無推進作用的人物回憶就能演42分鐘。不僅如此,開拍前你以為的男女主演,可能并不是實際的男女主演,給配角瘋狂加戲,主角戲份被剪到加起來都不到十集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部分電視劇甚至注水嚴重到狂砍近二十集,卻仍慘遭電視台退貨,網播後更是罵聲一片。這裡就不說劇名了,但這部我追了,簡直比穿松了的破襪子還要更臭更長,傷透了我的心。這位導演後來又拍了一部頗有口碑的網劇,然而如果他問我“被傷透的心能不能夠繼續愛我”,我還是隻能決絕地告訴他“不能。”



關于電視劇注水話題的網友讨論
不過,雖然現在的電視劇集數越來越多,但單靠集數去評判一部戲的好壞,也并不客觀。觀衆普遍無法接受的是那些毫無内容的“超大型注水電視連續劇”。有些劇雖然集數較多,但劇本架構清晰,劇情推進合理,沒有莫名其妙的加戲和注水,仍然很受觀衆歡迎。

關于電視劇注水話題的網友讨論
近年來有關這一話題的讨論,從來沒有停止過。也有很多網友指出為什麼國産劇不能借鑒其他國家的劇集形式及拍攝方式。比如,為什麼我們不能學英美劇,拍好幾季,将每季的集數控制在二十多集?
其實國産劇也有不少系列電視劇,早年的《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岚》都是這樣的形式。但這樣的形式是否一定能夠抓住觀衆的心?
以《少年包青天》為例,該劇在2000年、2001年播出了第一第二部,2006年播出了第三部。雖是同一出品公司出品,但第一二部與第三部的導演、編劇完全不同,三部的男主演也全都不同。豆瓣評分也一路從8.3分跌到6.9分。

國産系列劇主角換人這種事常有發生,不同演員在不同觀衆心中,也會有不同的評價。但主角換人給觀衆帶來的往往并不是新鮮感,而是劇情體驗的不連貫。
最近幾年,已不常看到國産系列劇,個人認為,這一種類的劇集放在今天,無論是從制作團隊角度,還是從演員角度,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是否能夠持續穩定地輸出好劇本、拍出好内容、做出好後期?續訂新一季時,如何保證演員檔期可調?演員往往愛提“自我挑戰”,不想接過多重複的角色,系列電視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關于這個問題,也有網友也從反面指出,會不會有劇方偷換概念,把原本90集的電視劇分成好幾季來播放?試想一下,這種做法給觀衆的體驗可能更糟糕,90集的爛劇一次性放出,是讓你集中一段時間吃shi。而90集的爛劇分三次放出,就是要讓你吃三次shi。并且這種吃shi感很有可能不是單純的疊加,而更像是一種倍增。
簡單來說就是:到底是拍系列劇,還是直接将長劇切割成多部。

《實習醫生格雷》第一季海報

那麼是否有其他模式可供我們借鑒呢?近幾年,社交平台已鮮少能看到港劇的讨論,TVB和其他香港娛樂公司的造星能力,也大不如前。日劇也逐漸式微,老套的劇情,制式的嘴炮,遍地的漫改,早就讓人失去了興趣。
韓劇始終在國内社交平台保持着較高的讨論度,這些年比較有讨論度的劇集,一般都在20集以内,不過韓劇單集片長往往60分鐘左右,《請回答1988》的平均單集片長為90分鐘,最後一集甚至接近兩小時。然而韓劇最大的問題在于,容易爛尾。
很多看韓劇的人,從一部劇開播就祈求不要爛尾,但 “毒奶” 往往總是特别靈。前段時間大熱的《愛的迫降》、《梨泰院class》都無一例外地被網友诟病爛尾。難道韓劇的流行趨勢就是“無爛尾 不韓劇”嗎?

《愛的迫降》海報
2019年,有三部台劇在内地引發廣泛讨論,《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了一起精神病患随機殺人事件之後,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辯護律師及其家屬、一般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屬、公共媒體以及精神病院如何面對傷痕、重建生活的故事。

該劇僅有10集,每集55分鐘,豆瓣評分9.5分
《罪夢者》作為由Netflix打造的首部華語原創劇集,從開播前就備受關注,但雷聲大雨點小,評價兩極分化嚴重,雖然有林季子這樣較為出彩的人物塑造,但整體評價偏低。結合前文所提到的,我為此劇沒能成為一部好劇所找的理由是,雖然故事叙述淩亂,但導演個人風格突出。突出到啥地步呢,看下圖你就明白了。

《罪夢者》片尾截圖
年底播出的《想見你》作為一部都市奇幻懸疑愛情劇,憑借其獨特的情節設計,在海峽兩岸都收獲了較好的口碑,幾位主演在劇播結束後,仍然熱度不減,伍佰的《Last Dance》更是刷爆各大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在台灣播出時隻有13集,每集72分鐘,在内地網播平台被分成了26集播出,每集35分鐘,這樣的改動實際上更加符合内地觀衆的追劇需求,與上文提到的吃shi感有着本質上的區别。

聊了這麼多,其實大家都明白,能不能拍出一部好的電視劇,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僅要看編劇,還要看攝制團隊,更要看演員,現如今還得看投資方,并不是簡單幾句就能說明白的。無論我們借鑒哪種形式,隻是機械地調整集數或單集時長,而不考慮劇本創作,演員表現等問題,都是毫無用處的。劇集注水嚴重,從某種角度來說,也體現了目前我國影視行業劇本創作能力的匮乏。
廣電總局的這份文件,雖然得到了大多數觀衆的支持與叫好,但幾家歡喜幾家愁,相信有不少影視公司都會很苦惱。畢竟現在的電視劇是靠集數賣錢的,集數越多賣錢越多,能賣的錢也就越多,倒推回最初,也就能保證請到片酬超高的演員。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開出天價片酬的演員,往往并不是那些演技精湛的戲骨,而是那些演技平平,但話題度較高,自帶“流量”的明星。
希望這份文件的出台,能夠真的起到規範行業、整頓風氣的作用,也能夠真的催生出一批高品質口碑劇。不過,“上有政策”往往伴随着“下有對策”,具體如何實施,還要且行且看,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 / 二七
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電影内幕,請關注公衆号「鐵鍬有話說」(TQ108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