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晚上和家人去看了《被光抓走的人》,觀衆的臨場反應很有趣,中途有人幾度發笑,幾度哽咽,最後是一段冗長的沉默。從年齡上來看,發笑的多半是年輕情侶,哽咽的多半是已婚夫婦,而沉默的則是已經有過多年婚姻生活的中年人。一部短短2小時的電影觀照出幾段不同的人生,實屬不易。

...

電影的開頭很魔幻:一道神秘的白光降臨了一座城市,抓走了許多相愛的人,而把那些表面相愛,實則貌合神離的人剩了下來。荒謬的是,被帶走的并不僅僅是夫妻和情侶,還有丈夫和小三、妻子和情人、另一半和他/她心中的秘密愛人......被剩下的人逐漸發現了這個殘酷的事實,他們開始了彼此猜疑和自我懷疑。電影一開始就将所有矛盾和沖突置于同一聚光燈下,讓所有角色直面各自的命運,是一個典型的《雷雨》式開局。

...

從這些被剩下的人身上,可以輕易地發現一個共性:他們和伴侶相處時,缺乏足夠的激情。

...

中學老師武文學,和老婆張燕做愛時仍不忘探讨評優晉升,做愛成為了例行公事的乏味活塞運動,漫長又枯燥的婚姻生活消磨了他們的欲望,又無法擺脫家庭的羁絆放手去愛别人。在武文學的單位裡,年輕女老師愛慕着他,表現得大膽而真摯,武文學心知肚明卻不敢做任何回應;同樣,陷入乏味生活的張燕,也在一位中年畫家那裡尋找着慰藉。這是一份名存實亡的愛情,所以白光沒有抓走他們。

...

現代白領女性李楠,原本準備和日漸冷漠的丈夫離婚,卻發現丈夫突然失蹤了。在尋找丈夫的過程中,她發現丈夫的小三、小四、小五......而每一位情人對于丈夫來說,都有着不同的“功能”:有些是供丈夫肉體歡愉的“床上用品”,有些是丈夫難以忘懷的初戀情人,有些則是可以令他盡情傾訴的紅顔知己,而李楠在丈夫眼中,不過是一位“能力強、獨立自主,能給人自由”的女強人,如同一張拿得出手的名片。小三嘲笑李楠,“他跟你相處了這麼久,連胸罩都不會解”,顯然,李楠和丈夫的無性婚姻,與武文學夫婦的有性而無激情相差無幾,所以白光沒有帶走她。

...

名為“筷子”的街頭混混,四處尋找着失蹤摯友的下落。筷子平時和一位女性同居,做愛,但觀衆能夠從他冷漠而桀骜的眼神裡發現,他并不愛這個女人,隻不過與其搭夥過日子而已。筷子懷疑摯友并非被白光帶走,而是被人殺死。當警察問他原因時,他的回答卻是,“我朋友長得很好,龜兒子們肯定對他有興趣”,實際上,這反而透露出筷子的内心世界:摯友才是他的心愛,而心愛的人竟然被白光抓走,這代表着背叛,所以筷子憤怒而失望。

...

都市女青年劉佳一和男友正在民政局排隊領證,卻被女方父母粗暴地拆散了,劉佳一即使以跳樓相逼也無法改變父母的決定。諷刺的是,當白光降臨後,反而是常年來争吵不斷的父母被白光抓走,而劉佳一和男友卻被剩了下來。心灰意冷的劉佳一不再信任男友,而陷入絕望的男友竟以強暴的方式證明“真愛”,随後跳樓自盡。

...

電影中最有力度的一幕也出現在這裡:一場傾盆大雨席卷了夜晚的宜江市,屋檐下孤獨的武文學,心灰意冷的李楠,放聲痛哭的筷子,目光空洞的劉佳一,一張張面孔構成了一首悲怆奏鳴曲,就像《雷雨》中被壓抑到瘋狂的繁漪,他們每個人都是籠子裡的囚徒,無論如何掙紮努力,都無法擺脫“愛或不愛”的終極命題。

...

這部電影更像是一則寓言。白光的審判并不能代表一種正确的價值取向,它隻是把日常生活的華袍毫不留情地剝掉,把赤裸裸的真相展現給衆人。在白光出現以前,武文學從未想過自己跟妻子張燕的愛情究竟參雜了多少親情;李楠也從未想過,平日裡木讷而冷漠的丈夫,竟然在情人面前如此妙語連珠而富有情趣;劉佳一更是從未想過,男友竟然真的願意為自己赴死,并不隻是貪圖其萬貫家産。


...

除了以上,電影還抛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疑問:一份完整的愛情,究竟應該包含哪些因素?或者說,性在愛情中,應該占據大多比重?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最令人感到可憐可笑的角色,是胡建平的情婦何曉芬。何曉芬固執地認為,自己不隻是“小三”,她給了胡建平肉體的慰藉,這是原配李楠給不了的。觀衆也一度把何曉芬視作一個“充氣娃娃”,但是随着劇情的推進,我們會發現,恰恰是何曉芬這樣頭腦簡單、毫不講理、身份卑微的女人,反而給了胡建平強烈的激情與新鮮感,而美麗端莊的妻子李楠,則讓他索然無味,徒有妻子的名号而已。在胡建平身上,兩個女人究竟誰得到的更多呢?

...

影片似乎有意無意在探讨,當激情褪去後,親情是否還能作為維系兩人關系的天平。被白光抓走的人當中,固然有精神和肉體出軌的伴侶,但更多的,則是武文學和張燕這種被柴米油鹽消磨地失去了激情的老夫老妻。他們相濡以沫,兢兢業業地維持着這座名為家庭的金字塔,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繁衍後代,卻換來了手心手背般乏味的熟悉和厭倦,究竟是誰之過?

...

毫無疑問,武文學是一位信奉中庸之道的“好男人”。在學校,他儒雅謙和,受人愛戴;在女兒面前,他諄諄善誘,從不像許多父母那樣簡單粗暴;在妻子面前,他身先士卒,盡力做好一個保護傘的角色,但這些都是表象,一場同學聚會戳穿了武文學的“真面目”。


...

在同學會上,武文學拿出了精心制作的“照騙”,證明那天妻子出差在外,未被白光照射,換言之,武文學想證明的是:他和妻子之間,依然有愛情。謊言的背後,是一份搖搖欲墜的價值觀。武文學心中的理想愛情觀,正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平淡生活,他認同“再熱烈的愛情也終将化為親情”。諷刺的是,同學的醉話将武文學内心這份美好的烏托邦擊得粉碎:“沒有激情的真愛,都是狗屁”。

...

片中有一處情節飽含深意:武文學找到了妻子張燕出軌的畫家,并當面質問,畫家卻告訴他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事實,自從白光降臨後,許多人已經默默接受了這一真相,他們不再滿足于繼續這份無愛的關系,而是自發地組成集會,決定重新配對,努力在餘生尋找新的激情。荒誕可笑的背後,似乎已經演變成一場人類在無奈之下的絕地反擊。

...

影片的結尾我很喜歡,武文學的女兒因為被男同學拒絕,哭得稀裡嘩啦,武文學安慰女兒說:“總會有辦法的”,最後,他和妻子張燕流着眼淚做飯的背影,也暗示着他們回歸了家庭,回歸了自我。“總會有辦法的”——這是武文學的處世哲學,也是絕大多數人的處世哲學。

“時光總是流逝,街市依舊太平”,光抓走了一些人,但剩下的絕大多數人,依然會好好活着。



關注個人公衆号:失言的詩 


查看更多文章

...